【摘 要】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部因素包括办学特色、教学质量和就业指导与服务等。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基础,也是巩固办学特色的需要。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保障,也是强化办学特色和巩固教学质量的保障。
【关键词】职业教育 吸引力 内部因素 影响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62-02
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因素很多,外部因素包括政策法规、社会观念、政府支持等,内部因素包括办学特色、教学质量和就业指导与服务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不是职业院校凭借自身的努力就可以解决的,甚至有的外部因素与职业院校本身并不直接相关,职业院校能从自身做起,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解决的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因素一般都只是内部因素。所以,研究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其实都可以限定在这些内部因素上。
一、办学特色
特色是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首要因素。特色总是与创新联系在一起的,无特色即无创新,或者说无创新即无特色。特色就是通过创新,走他人未走过的路,或者通过创新修正他人已经做过的路,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一)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在于其具有职业性、技能型和多证性,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正是在市场导向下将这些特点予以地方化、行业化和技能化的结果。鲜明的办学特色是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通过这种外在的特殊表现形式,将职业教育的特色传递给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以此吸引他们的关注,引导他们选择职业教育。因此,办学特色是一种第一印象因素,也是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因素。
不具备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多数职业院校的通病。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例,南宁之外的地市发展中的高职院校,目前都处于生存挣扎期,特别是近两年,这种发展轨迹与特点更明显。为解决生存问题,发展中的职业院校无法更多地顾及内涵建设,依据市场行情,环顾左右,不考虑院校的长远发展,效仿其他院校或者依据主观臆测,随意设置专业或进行专业调整,不考虑师资与办学实力,办了再说。在这样的办学思路下,办学特色荡然无存。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一般的职业院校基本都有开设这个专业的经历或者想法。并不是说,办这个专业就会使职业院校专业趋同,有些综合性的职业院校在有明显特色的前提下,在综合性的框架内,适当开设一些市场所需的其他专业也是很好的一种做法,可以增强学校的吸引力。但对于那些本身就没有什么特色的院校而言,跟风开设这个专业也许就是不妥适的做法。专业的开设没有规划,专业能开多长时间就开多长时间,专业比不过别人或者专业维持难度大了,干脆就再换新的其他的专业。如此没有特色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恶性循环势必导致这样的院校永远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职业教育没有自己的特色,学生、家长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自然不会关注,更不可能选择。
相反,职业教育倘若能在地方性、行业性和技能型等方面予以强化,逐步形成办学特色,这种情况就会调整过来,学生、家长和其他的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就会关注职业教育,进而选择职业教育。
(二)鲜明的办学特色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最客观的基础就是生源。各类潜在的生源和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在观察和选择职业院校时,通常会将关注点集中在院校的特色和学生的就业两大核心问题上。这两个问题是密切关联的,鲜明特色是顺利就业的前提。没有特色的院校毕业生通常就业难度较大,例如非财经类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与财经类职业院校的同专业毕业生在人力市场上受关注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就存在一个特色问题,即专业特色或者说专业优势的问题。
高职院校发掘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包括地域优势、行业优势、传统优势、师资优势等,形成自己的特色,不盲从市场,不盲目跟风,辅以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生存与发展就不成问题。
二、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是毕业生的质量满足社会及受教育者需求的程度。如果将学生比作产品,那么教学质量就是直接反映产品质量的因素。职业教育不是仅靠鲜明的办学特色就能具有吸引力的,其背后的支撑的力量主要就是教学质量。可以说教学质量能够通过巩固办学特色,在外在层面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更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技能和素质,铸就教育“产品”强大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优势,而在内在层面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基础,也是巩固办学特色的需要。
(一)提高教学质量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基础。职业教育即为就业教育,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就业质量的优劣其实才是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最为关键的体现。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不是没有基础的,这个基础不是单纯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而是扎扎实实的教育质量。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学生掌握和习得行业与岗位所需的各项技能,包括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然后才具有在人才市场上与人竞争的能力和优势,才能顺利就业,高质量地就业。
(二)提高教学质量是巩固办学特色的需要。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最基本的衡量标尺就是学生职业技能掌握的程度和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这与其他类别的教育明显不同,而这恰恰正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等特点所决定的。鲜明的办学特色是职业教育吸引生源的首要因素,办学特色虽说可以有行业特色、区域特色、传统特色,但这些特色却必须依靠提高教学质量来巩固和强化。
提高教学质量是巩固办学特色的需要,是一个完全正确的命题。目前高职院校都有一些特色专业,这里虽不排除这些所谓的特色专业是否真有特色,仅就特色专业而言,就是办学特色的具体表现。而这些特色专业如何维持和发展,不是这个特色本身所能解决的问题,依靠的只能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与巩固办学特色其实是共生的,提高教学质量能巩固办学特色,办学特色的巩固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特色专业这个小的角度切入,我们很容易理解这点,从整个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巩固看,这种关系仍是存在的,更不容忽视。
三、就业指导与服务
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保障,也是强化办学特色和巩固教学质量的保障。
(一)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保障。以广西的高职院校为例,大凡招生好的院校,其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也做到相当到位。
职业院校办学再有特色,教学质量再高,学生实力再强,如果没有相应高效的“推介和销售”,这些亮点和成绩都会大打折扣。所谓的“推介和销售”指的就是就业指导与服务。尽管我们鼓励学生自行联系用人单位,自行推介自己,但学生的力量终究太小,且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个人行为一般都不予注意。用人单位和准用人单位更看重院校的工作,这无形中也加大了职业院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难度。
北海职业学院“利益相关者视域中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对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进行过认真的调研和学习,通过调研和学习,发现就业指导与服务对于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远超出我们此前的预想。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有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结合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团队,团队中成员职称分布合理,从教授到助教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梯队,且成员一般均具有厚实的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背景。就业心理引导教师大多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具有教育学或心理学方面的学位,就业维权教师,基本都有法律实务经验。良好的团队保证了高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学生的就业心理正常化、预期合理化为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实效奠定了基础。同时,该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还与科研、教学捆绑在一起,该校的自治区级和国家级就业指导精品课程以及一批就业指导与服务方面的科研项目,带动了所有团队成员钻研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科研、教学与实践完全融合在一起,高质量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为浓厚办学特色背景下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找到合适喜欢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二)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是强化办学特色和巩固教学质量的保障。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其实可以通俗地归结为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最后一个环节,因为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吸引生源的第一步,这是招生所需的,即学生的“进”的问题;高质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基础,即学生进来后的“稳”的问题,而就业指导与服务则是解决学生的就业(出路)问题,即学生的“出”的问题。“进”、“稳”和“出”三大环节正是职业院校学生整个院校学习生涯的概括,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任何一个环节的缺位都会削弱职业教育的新引力,换言之,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必须完善这三大环节,做出实效。
就“进”、“稳”和“出”三大环节而言,“出”的环节是“进”的环节和“稳”的环节得以巩固的保障。也就是说,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是强化办学特色和巩固教学质量的保障。
综上,职业教育本身存在的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浓缩起来就是三大问题,即特色、教学质量和就业指导与服务。这三大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其中特色是关键,教学质量是基础,就业指导与服务是保障。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就要从形成特色,狠抓教学质量以及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入手,练好内功,由此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也由此赢得社会各界的关注,争取政策与法规支持,这样才能有效地、可持续地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檀钊.强化三大支柱,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7)
[2]李名梁,李媛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要素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5)
[3]宋蕾.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初探[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6)
[4]孙诚.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若干思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2011C0223)
【作者简介】檀 钊(1971- ),男,安徽望江人,北海职业学院文化与传媒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