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荣
摘要:英语演讲比赛的关键环节在于,选手必须在观看视频资料的同时迅速组织材料,抓住视频演示内容的核心,并加以逻辑演绎,阐明主要观点,并且能说服听众。成功的即席演讲一方面与演讲者的个人心理素质和临场经验有关,另一方面,演讲者在演讲进程中的精力分配是否合理也非常重要。具体来说,英语演讲中的精力分配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术语精力分配,话轮精力分配。
关键词:英语演讲;精力分配;术语;话轮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255-02
一、引言
随着学术界对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的不断关注,英语演讲教学逐渐得到教师、学生和研究者的关注。
笔者统计了从1981年1月1日截止2015年6月30日期间CNKI(清华知网)以“英语演讲”为关键词的论文,发现相关研究呈逐步稳定发展的趋势。可以将其分成三个阶段:(1)1981—2003年,起步期。(2)2004—2010年,发展期。(3)2011年至今,快速发展期。
在第一个阶段,英语演讲教学研究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探索阶段,从1981年至1996年连续15年内,每年发表的相关成果的数量只有1篇。到1996年之后开始缓慢增长,到2004年开始有稳步发展的趋势。到了第二个阶段,随着国外学有关修辞学和英语演讲艺术的成果引入我国,另外还有外研社杯、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的大力推动,英语演讲教学研究显著提高。到了第三个阶段,随着英语演讲课程、论辩艺术、交流艺术等课程在中国高校里逐步设立,伴随着外研社杯、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的持续大力推动,英语演讲能力探讨和教学研究快速发展起来。
从研究主题来看,主要集中于语言研究、技能研究和评价研究等方面。在英语演讲过程中,对研究者的口才、风度和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演讲者运用声音、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的技巧也非常重要。美国学者Stephen Lucas对英语演讲的环节和步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他对克服怯场、选题立意、了解听众、论证观点、巧用语言、撰写讲稿以及排练演示等都有详尽的讲解。这些对于英语演讲实践与理论研究都非常重要。
此外,由于英语演讲比赛的决赛多是现场根据事先未有准备的视频资料进行即时演讲和回答问题,英语演讲过程中的精力分配也非常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做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评委的感受,以及近年来相关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认识,就英语演讲过程中的精力分配做一探讨。
二、精力分配理论背景
精力分配理论目前在英语口译研究中有很多应用。由于在短时间内必须完成听话、理解、转译、表达四个环节,同时不得随意更改、歪曲和故意遗漏讲话人的话语含义,口译过程中的同传对口译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英语演讲中的即席演讲虽然与同传有不同的地方,形式上接近交传,但是它在听话(或看视频资料)、理解、转译、表达的几个环节中更加强调信息的提炼与逻辑整理,对于演讲者的精力分配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合理分配英语即席演讲中的精力,也是英语演讲教学与训练的重要环节。
从理论来源来看,法国著名口译研究者Daniel Gile教授在2011年出版的专著《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与模型》中,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精力分配模式”理论。
吉尔教授的“精力分配模式”理论认为,任何形式的口译都包括听L听力辨析、P语言生成和M短时记忆三个过程。在同声传译过程中,口译员要根据口译内容的不同,将这三个过程以不同的精力进行分配,进而对各项任务进行处理,因此译员必须很好地协调分配在各项任务上的处理能力。从同时传译的角度来说,同传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这个等式:
SI=L+P+M+C
即同声传译=听力分析+语言表达+短期记忆+协调。
然而,在现实同传任务中,译员的注意力受限,处理任务的能力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同传时误译的现象频繁发生。对此,吉尔教授提出了另一个公式:
TR=LR+MR+PR+CR
即总体处理能力=听力与分析的处理能力+短期记忆的处理能力+语言表达的处理能力+协调的处理能力。
如果口译员没有协调好各项精力分配导致各项精力失衡,最终会导致同声传译任务失败。
在英语即席演讲过程中,每一个演讲者自身的演讲技巧不同,其在演讲过程中的精力分配也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以下笔者就针对2015年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辽宁赛区)的选手表现,具体分析在英语即席演讲以及回答问题环节所需要的精力分配策略。
三、英语演讲中的精力分配策略探析
2015年10月24~25日在沈阳举行了2015年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辽宁赛区复赛。参赛选手分成英语专业本科生和大学英语本科生两个组别。决赛的主要流程是,每个选手现场抽取未加准备的视频序号,工作人员播放视频,参赛选手根据视频主题做三分钟的即席演讲,然后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
决赛的关键点在于,选手必须在观看视频资料的同时迅速组织材料,抓住视频演示内容的核心,并加以逻辑演绎,阐明主要观点,并且能说服听众。
除去因为紧张导致个别选手出现了极少量发音不准确的现象之外,决赛有个别选手的失误点在于:一是看懂了视频,记不住主要内容,或者抓不住要点,所演讲的内容与视频主题有部分相关,可能只记住了一两个细节,或者视频里的关键词,反复围绕这个细节进行演说,无法表达视频内容要旨。二是看懂了视频内容,但是没有记住细节也没有记住关键词,从视频的某一个视角出发,引申到自己的经历,演说内容偏离原来视频的主旨。三是视频内容没完全看懂,细节也没记住,等到表达的时候只能依靠以前曾经做过的演讲训练内容,所讲述的内容与视频不符,完全跑题。
出现上述问题,一方面与演讲者的个人心理素质和临场经验有关,另一方面,演讲者在演讲进程中的精力分配是否合理也非常重要。具体来说,英语演讲中的精力分配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术语精力分配。每个演讲视频都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主题中提供一个切入点作为演讲者将要进行演讲的首要主题。相关知识储备的缺失首先会占用演讲者大量精力分析专业术语,造成语言反射时间增加。相关知识储备的缺失还会增加演讲者的记忆负担,很容易出现跑题的现象;最为重要的是,如果不加以术语的提炼,不间断的信息量加大会导致演讲者对主要信息接受和记忆能力减弱。因为精力大量占用,所以影响整体演讲任务质量。
例如,在此次决赛中,有一则视频内容是,父母亲告诉还没上学的孩子,他们的万圣节糖果已经被父母无意间都吃光。视频里天真活泼的孩子都玩得正高兴,突然听到父亲或者母亲告诉这一消息,条件反射性的大哭。这一段视频的主题应该是关于儿童心理的,但是演讲选手错误地抓住了万圣节这一细节,把所有精力都用于描述万圣节的来历上,最后引申到文化象征方面,精力被文化象征大量占用,直到演讲结束都没出现对儿童心理的描述。这是演讲过程中术语精力分配不合理的表现。
对于专业术语比较集中的语段,演讲过程的精力分配过程可以调节为:SI=L*+M***+P**+C。意思是,术语辨析与任务协调可通过注重平时积累和演讲任务预测,进而缩短演讲任务所占的精力分配比例。
2.话轮精力分配。为了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除了描述、整合并且就视频的主要内容提炼出核心观点进行演讲之外,还要引申个人的体验加以佐证和强调。这种演讲的多样性促成了演讲过程中话轮的转换。如果演讲者话论转换的精力分配不足,不仅会造成演讲时的句式结构分散凌乱甚至出现语病错误,而且会使演讲者的精力不断分散,难以扣住主题。
例如,在此次决赛中,有一则视频内容是对于流浪狗的救助。演讲者在第一时间段里围绕love spirit做了阐述,接着进行了话轮转换,转到自己的一个个人体验,但是由于演讲者话轮转换精力分配不足,虽然后面的讲演内容也与关爱相关,但是一直没有能够与前面的救助流浪狗主题相衔接。
理想的话轮转化精力分配可以是:SI=L*+M**+P***+C。因为语段内在逻辑明确,演讲者不需要做太多的处理,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短时记忆主要针对语段中出现的关键词和专业术语,因为数量不多,所以占用相对较少的精力。但是由于话轮转换频繁,演讲者要占用大量时间从不同的信息之间转换,并且要注意个人经历要和视频的风格保持一致,因此所需精力分配较多。
四、结语
合理进行精力分配是英语演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演讲过程中,如何迅速抓住要点,迅速判断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将主要精力分配到最重要的环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划分其他子环节的精力,既是一个技巧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期磨炼。
参考文献:
[1]Lucas,Stephen E.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0.
[2]Kennedy,George A. Comparative Rhetoric:An Historical and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New Yo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3]Sarnoff,Dorothy.Speech Can Change Your Life. New York:Doubleday,1970.
[4]Gile,Daniel. 柴明颎.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