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探讨

2016-01-14 06:56赵强
智富时代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校校园引导文化建设

赵强

【摘 要】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合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增加了大学生对中国主流意识的认同感,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本文深入分析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原因,并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充满中国特色的思想观念,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精髓与灵魂。而校园文化为大学生营造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促进两种建设的共同发展。

一、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的引导是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上的观念,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运而生。最初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具体概念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指明要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最根本的途径是先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次发展是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文化建设关键的第一步。至此,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了主导地位。校园是个小社会,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与普通大众的文化建设具有一致性,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时候既要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到高校的实际情况。

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前高等教育建立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族。中华民族成立之后,掀起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潮,高级知识分子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最坚实的力量。现在的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不仅要继承以前的教育特色,而且还要融入新时代的特征。这种培养优秀人才的新标准,不仅将中华传统美德延续下来,而且将新时代的特色发扬光大,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正确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时代要求和标准,不管是在师生行为得失方面,还是道德选择方面,甚至是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方面都制定出严格的条条框框。综上所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一致。因此,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建设校园文化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化大量涌进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形成一种新文化,促进人们思想的都解放,画出一道自由学风。然而,西方文化的传入是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西方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给校园文化带来不好的倾向,慢慢显示出以经济利益为首要地位的不良现象。在追求张扬自由的同时失去了本身更有价值意义的社会公共道德意识,导致学生在道德观和价值观上出现偏差。

教师作为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没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不能做到人人为校园文化建设出一份力。这是由于没有规范性的科学道德进行约束作用,在文化建设时没有制定具体的建设指标,严重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意识。相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清晰的建设思路。显而易见,根据我国高校校园的现状,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

策略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校园文化的价值主导

高校作为专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集中地,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都应该时刻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地位,积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政治方向,养成自强独立的品质。首先,要加强对大学教师的思想灌输,给大学生做好正确的榜样。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各种主题班会,在班会上给大学生讲解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逐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引领校园舆论,用中国特色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宽阔的胸怀和积极奋斗的品质,同时,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合理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研究学习。从根本上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与道德品质,从而提高了教师以及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另外,在大学校园内,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积极有效将实践锻炼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课程的内容,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热情,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才能有效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成立专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再邀请马克思主义方面的专家进行定期的思想政治辅导,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在课外,也要鼓励学生进行研读马列著作,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与研究,再进行学习心得的互动交流,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二)解读教学目标,积极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着重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优化学校环境,让学校变成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人才培育基地。正因如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首先,需要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模式。其次,为学生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学校应当充满人文关怀,及时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再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积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夯实思想基础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思想指引,坚定共同理想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目标指引,弘扬时代旋律,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动力指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行为指引。

三、结语

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文教育和文明建设的各个过程、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每个方面,有助于培养观念、塑造精神、引领风尚,实现人们的全面发展提升。在施行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各个地域、各所高校都累积了不少相关经验,这些经验成功和不足的部分都需要高校各相关部门做好及时的总结,为以后的建设工程留下丰厚的经验资源。同时,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指示要求,各地各校各部还需要积极交流,互相借鉴,推广自己总结的有效经验和办法,实现全国高校同心同力建设校园文化的和谐、共进景象。这侧面检验了高校自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因此,总结和推广相关经验的意义是很深远的。

【参考文献】

[1]孙成武,常珊珊.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2]覃轶珊,朱百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 思想教育研究.2010(06).

猜你喜欢
高校校园引导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幸福文化模式构建研究
刍议图书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私有云的架构和实施
有机形态在高校校园户外设施设计中应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