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农业”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农业发展的各领域之中,必将对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对“互联网+农业”进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农业”视域下的农业体系的应该具备的特征,生产绿色、生态、安全农产品;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重塑农业产业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等,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信息经济;现代农业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战略。“互联网+”是中国抓住信息革命历史机遇的战略选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创新推动力;而“互联网+农业”,将信息经济与传统产业结合,必然能够给传统产业以新机遇,给中小企业发展以空间,给农民(农民工)就业以机会。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应该具备的特征并没有完备的研究;因此,本文“互联网+农业”进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互联网+农业”视域下的现代农业具备的特征。
一、“互联网+农业”的内涵
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是全世界沟通的通讯网;互联网是渠道,是企业开辟的虚拟营销策略;互联网是一种新的媒体、新的媒介,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途径;互联网是一个产业,具备和其他产业有机融合的特征……所有这些说法都没错,都从不同角度定义了互联网,当然也说明了互联网的重要价值,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已经变成了一种动力,时代的动力,产业的动力,创新的动力。
“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互联网+农业”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农业发展的各领域之中,对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比如,在不久的将来,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等行业将出现许多新的企业;利用电商平台更好的实现信息的畅通,并开拓新的产品销售渠道;增强服务意识,为顾客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等等;提升农业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政府、企业、农民多赢的格局。
二、发展“互联网+农业”的背景分析
(一)政府政策支持
2015年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5月7日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又强调,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农资企业发展电子商务2015年的发展重点将集中在对农村传统流通网络的信息化改造,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以及拓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领域等四个方面。
(二)“互联网+农业”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农业问题
传统农业发展的主要困境就是中间环节太多,而互联网的特征可以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即时沟通,去掉中间环节。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提升,高端农业产品正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但由于高端农产品生产成本本身较高,如果再加上众多的中间环节的流通成本,当产品到达销售终端时,,销售价格(产品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利润)肯定会高得让消费者难以接受。所以,互联网作为新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可以极大的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最后,互联网还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农业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谷贱伤农”类似事件的发生率。
三、“互联网+农业”视角下的农业体系特征
推进“互联网+农业”,提高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专业化分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互联网+农业”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必将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所以,“互联网+农业”是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 为农业创新和农民创业打开新的空间。具体来讲,“互联网+农业”下的现代农业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
粮食是国家的生命线。尤其对于拥有将近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始终坚持基本自给的粮食发展方针,且确保粮食自给率达到95%,才能坚守粮食安全线。推进“互联网+农业”目的之一也是为了确保粮食优质高产,保障国家稳定,人民安定。
(二)生产绿色、生态、安全的农产品
对于农产品来说,要想长久发展,必须产生效益;要想产生更多的效益,必须有竞争力;要想有竞争力,必须是健康的;而只有绿色的,才是健康的;只有生态的,才是绿色的,因此生产绿色、生态、安全的农产品是推进“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
(三)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互联网+农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就是农民增收。农民作为“互联网+农业”这场变革的主体,农民能否改革进步,成为“新农人”,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2014年年2月,阿里研究院就正式发布了《中国新农人研究报告(2014)》,报告提出,新农人群体的形成是互联网赋予“三农”的必然产物。
“互联网+农业”首先要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要让农民增收得利。也只有真正为农民增收提供帮助的“互联网+农业”创新,才能获得农民发自内心的认可,才可能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
(四)重塑农业产业链
“互联网+农业”将大幅推动智慧农业的进程;通过将农业物联网、互联网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来重塑农业产业链,可以实现农业智能化生产、农产品流通模式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农资电商转型、农业商业模式创新等。
1.农业生产标准化
“互联网+农业”通过将借助于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过程的融合,将改变原有的农产品生产方式,不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强农作物抗击自然风险能力;而且使农业生产实现信息化、机械化、精准化、智能化,使农产品来源可追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2.农产品销售模式升级
推进“互联网+农业”,搭建信息平台,将农民自家种植或收购的农产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改进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流通过程的透明度,逐步消除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改变农产品消费市场,扩大市场范围,减少销售环节,降低销售成本,降低沟通成本,提高产品安全性,提供更贴心、更人性化的服务,吸引和聚集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消费者,并不断增强消费者的客户体验和客户粘性。
3.促进农资电商转型
农资产品包括农机、化肥、农药、兽药、种子等,这些农业生产必需产品几乎都可以实行标准化生产,并且有重复购买需求,适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电商平台进行网络营销。“互联网+农业”切入农资市场,将对农资产品的生产、流通、营销、服务等各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变革农资生产商和农户的关系。
4.创新农业商业模式,打造农业互联网生态圈
互联网从土地流转、农资销售、农业信息服务,到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休闲农业等,在农业产业链每个环节上,正潜移默化地渗透和改变农业,同时创新各类企业的商业模式。当互联网和农业深度融合后,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数据、信息以及新的技术手段,使得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农业领域的各个细分市场,有了更多的工具、条件和可能性来进行创新。目前已经涌现出了几种明显的商业模式创新,如:农资电商、土地流转电商化、城乡流通渠道变革、农产品电商(生鲜电商)、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休闲农业互联网平台等。
“互联网+农业”将重新打造农业互联网生态圈,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信息的适时沟通,利用开放和对称的信息流打通农业的各个环节,从而促进了农业技术知识、农业资源、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农业教育、农产品市场、农业经济、农业人才、农业推广管理等各方面信息的有效传递。使各种农业信息全方位地渗透到农村一线,切实指导生产生活,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农业科学化、现代化的程度,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能有效对接农产品和农资产品供求市场,解决传统农业中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的产品滞销等各种问题。
(五)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互联网+农业”可以创新搭建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农业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资金支持、网上支付等服务;农业互联网金融将贯穿于农资销售和购买、农业生产全过程、农产品销售过程的每个过程。目前,“互联网+农村金融”覆盖面广,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小额信贷和农业保险领域格外明显。过去一年,新增的农村余额宝用户超过2000万,增收7亿元。在农业保险方面,通过互联网的信息采集能力以及大数据分析能力,可显著降低农业保险赔付率。
综上所述,“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现代农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必将给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溢出效应,大大提升创新的效率和效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认为,自下而上的“大众创新”,对于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至关重要。在中国,当规模巨大的农业和上百万的新农人被互联网赋能之后,他们所爆发出的创新能力,也必将超乎外界的想象。
【参考文献】
【1】马爱平,织一张从田间到餐桌的网,《科技日报》- 2015-03-07.
【2】杨楚,互联网赋能百万新农人,《中国社会组织》- 2015-04-26.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高伟,当“农业”站在“互联网+”风口,《中国证券报》- 2015-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