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科技的创新可谓是日新月异。现代制造业作为国家的基础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而机械制造又是工业经济的命脉所在,是所有工业的支柱,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的带动下,先进制造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新的生产技术和模式不断出现,使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这就对现代制造业的技术革新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就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机械制造 自动化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3;TH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27-02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要求其进行必要的改革。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毕业学生表现为动手能力差,顶岗实习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实际上这与其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具有直接关系。当然,高职院校的这一特点是传统教育模式长期影响的结果,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需要高职教育人才进一步努力,对教学进行一些创新。
1.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
1.1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很多院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往往以理论为中心,采用灌输式教学,没有实际案例分析,也没有实践与互动,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高职类的学生,教学效果是非常糟糕的。
1.2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够重视
据调查显示,对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很多院校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很弱,有的院校的学生甚至只是参加过金工实习,剩下的就全是教师课堂教学,最多是播放一些动画演示和视频文件,但对于本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学生不进行实践观摩和动手实操,即便教师讲解的再透彻,学生还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尤其是对于理论基础很差的学生更是一无所获。例如工件的装夹和定位,及工艺规程中加工顺序的安排,这些内容没有实习的案例和学会自己动手实操的经验,学生是很难理解“六点定位”及“基准先行和先面后孔”的原则的。
1.3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足
仍采用传统评价方式,即闭卷考试,受诸多条件的限制,无法体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课程“实践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因而也无法体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更无法真实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4师资与课程的需求不匹配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课程的讲授需要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经验。然而目前各高职院校中有80%的专职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任何的实践从业经历,何来实操经验之谈,这就给我们教学模式带来很大的局限。
2.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措施
2.1优化课程设置,做到教学重点突出
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基于此应对现有的教学课程进行调整。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岗位体制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的高效化。另外,高职科研教师应与企业联系,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平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在对学生的考核中,要重视全面的考核方式,重视实践对学生的影响。另外,还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2致力于机械制造教学创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要求高职机械制造进行全面调整。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致力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创新能力无论是对于教学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教学课堂方式的具体化、生动化和形象化,可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另外,针对机械课程的特点,还可开展课题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课题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要能合理分配任务,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从而确保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相互合作过程也是对企业的模拟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学校的需求。
2.3建设教学实验室,强化专业教学实际效果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不足的现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高职机械制造的投资力度。购进足够的试验设施和实训设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保障。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专业技能提高是学校对学习者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讲,要提高机械制造的教学效率,就要正视实验室建设与设计问题,确保其完善性和充足性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还应与时俱进,不断的研发新工艺,引进新设备。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还应在校内建立专业的平台,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企业的需求。在不同的岗位实习中,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其对自身的了解更加深刻,因此有助于高职院校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明确教学目标。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共同完成高职机械制造教育教学的目标,促进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企业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教师的安排存在偏差等。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高职院校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完成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目标。
2.4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本专业坚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五共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调研,明确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研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工学结合的“六阶段、八学期”人才培养方案。
2.5开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坚持以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为目标,融合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利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把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培养渗透到课程体系中,充分发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平台的教学功能,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边修正”。
2.6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本专业针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情况,积极广泛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按照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六步法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并在其中灵活的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讲练结合法、头脑风暴法等,全面推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总之,我国高职专业机械制造教学应坚持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针对高职教学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应建立合理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同时建立合理的教学考核机制,促进机械专业产业机构的完善。凸显高职院校的独特优势,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秋梅,何良胜.高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0,08:45-46+51.
[2]刘波,李子峰,高明珠.高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致富向导,2011,09:158+133.
[3]宫波,林文华.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2:193.
[4]王亚峰,任小萍.浅析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技能鉴定[J].科技信息,2011,09:300+394.
[5]关玉琴,牛海霞.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0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