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来到大别山深处一个训练基地。一下车,就被深深震撼了,上千名身着迷彩服的年轻士兵,一行行、一列列,呼喊着口号,整齐地做着同一个动作—踢腿。
这就是我军享誉中外的“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他们将参加9月3日抗战胜利日北京盛大的阅兵式。为选拔最佳阵容参阅,部队抽调来近千名官兵,从4月练到9月,最后淘汰、精选出四百名。每天早上5点半开始,持枪站队列,立正、齐步走、正步走、敬礼……一直到晚上10点半结束,除了一天五顿饭,没有整块的休息时间,风雨无阻,日复一日,训练强度近乎残酷,挑战着人的生理极限。战士们只要坐下就能睡着,可睡着了,还在练踢腿。
采访组很快产生了争执。
一位年轻的编剧提出质疑:军人应该练习杀敌本领,花这么大代价练踢腿,有意义吗?
是啊,意义何在?我们开始了采访。
一名中尉,年前结婚旅行来到天安门,他对新娘说,要能穿着军装在这儿走一趟正步,那该多荣光!可就在他被挑到集训队的同时,妻子怀孕了,预产期就是9月3号,照顾妻子还是参加阅兵,全家人没二话,因为荣誉。
一个90后新兵,写信跟姐姐说,姐,从小到大,我没认认真真做成过一件事儿,这回参加阅兵选拔,我死也要撑下来!姐姐哭了,因为成长。
一个士官,训练的时候,一只马蜂叮在脸上,血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教官在另一边儿没发现,士官咬着牙整整熬了7分钟,满脸是血,一动不动!因为坚持。
还有一个兵,身体不适,医生说再练下去,可能会影响他今后的生育功能,他哭着求教官,说哪怕这辈子不生孩子,也要参加阅兵!部队当然不会同意,临走时,他拿出一张照片,交给自己最好的战友:哥们儿,帮我把照片贴在你的钢盔里,带着我一起走过天安门!
无数的故事,每天感动着我们,然而我们依旧没能找到答案。直到那天,我们和官兵们一起走进了军史馆,在一张泛黄的阵亡通知书面前,一名年轻的士兵笔挺地站立,庄严地敬着军礼。我们问他,他说,和她同年,19岁。
19岁,青春年少,两代军人,相隔70年,他们时空交错会进行一场怎样的对话?70年前,日寇铁蹄肆虐、山河沦陷、家破人亡,19岁的护士,人道主义的天使,为了挽救最宝贵的生命背起药箱奔向战场,自己却殒命在灭绝人性的屠刀之下。那么今天,19岁士兵的正步应该踢出怎样的内容呢?
英国作家约翰·基根在他的巨作《二战史》的绪言中写道:“……在第二次战争(世界大战)中,德国明确地是为了推倒第一次战争(世界大战)的裁决而战,为摧毁随它而来的清算安排而战。……德国……它为了重新获得因1918年战败而失去的世界地位,于1939年走向战争。”
真是一语中的!侵占“钓鱼岛”,妄改“安保法”,无不充分暴露出日本正蠢蠢欲动,妄图以新的侵略战争重获军国主义列强的狼子野心。战争的阴霾在迫近,和平也许在某个清晨就会离开。作为当代19岁的中国士兵,应该用最坚实的步伐告诉世界,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70年前那个孱弱的中国,而今天的中国士兵,却依然是70年前打得日本鬼子俯首称臣的血性男儿!
《我的雁门关》就是当代中国军人对世界的宣言:为了和平,我们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