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曲艺学术思想 整理曲艺理论遗产

2016-01-12 14:03
曲艺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学术研究曲艺

中华曲艺艺术可溯之源很长,存在发展了2000多年;但可证之史很短,文献资料缺乏、研究成果有限。现代意义上的曲艺理论学术研究肇始于上个世纪初,初步积累了一些关于曲艺创作、表演、音乐、欣赏等方面的思想认识成果。客观上讲,对于历代产生的曲艺学术思想理论进行梳理和归纳存在诸多现实困难,需要花费极大的心血和气力。就曲艺文献流传而言,古代刻印书籍十分艰难,唐文宗时禁止民间私置印历版,直至宋代坊刻兴起,弹词等通俗文学书籍才得以梓行,而正统史书专门论述曲艺的资料付之阙如。又因曲艺长期活跃在市井酒肆、勾栏瓦舍、农村庙会等民间底层场所,以口传心授方式予以传承,很少进入文人墨客的视野,甚至被视为供人把玩的鄙词俚说,故刻本、抄本流传至今者十分有限。就古代曲艺存在的样式而言,无论秦汉的百戏、宋元的杂剧,还是明清的什样杂耍,曲艺往往与戏曲、歌舞、杂技等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曲艺和戏曲艺术的理论学术研究往往交叉进行。如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就同为现代戏曲和曲艺的研究对象,这就需要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勾稽古代艺术样式的理论,其难度可想而知。尽管如此,经过历代曲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究,通过对史料及口传资料的分析判断,仍可厘清曲艺理论学术史的大致发展脉络,但从现实和未来的需要角度看,挖掘整理中华民族积累的曲艺学术思想和理论遗产的力度深度广度远远不够。

不温故,无以求新;不知史,无以图未来。挖掘和整理曲艺理论学术遗产,应注重三个方面资料的研究:

第一,宋元以降见诸文本的曲艺理论著述是最可靠、最原始的资料,但完整论著极少,多散见于札记、杂文等之中。其内容大致可分为曲种介绍、艺术技巧、演员资质、社会功能、作品选材、行业规范等。例如,元初罗烨的《醉翁谈录》写道,说书的功能是“褒贬是非,讲论古今”;说书人需博览群书、辨明古今;说书应做到“冷淡处提掇得有家教,热闹处敷演得越久长”。为此,应对芜杂的资料进行合理归纳和科学总结,不仅需注意其技巧理论,更应重视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的价值,发现特点及其规律。

第二,艺人口传心授的艺谚艺诀、行业术语等是内容最为丰富的口述理论学术研究资料。这些口传资料涉及表演技法、艺德修养、价值功能、艺俗禁忌、曲艺欣赏等诸多方面,其中难免有封建糟粕、口传讹误、理解不当、追求口谚对仗、合辙押韵而缺乏严密性等问题,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简单地照抄照搬照用。

第三,话本、变文、宝卷、曲谱、子弟书以及出土的曲艺类文物等所体现和表达出的押韵规律、艺术技巧、故事结构、人物形象等,间接地反映了所处时代的曲艺学术思想和理论建树,尤需深度挖掘和整理。此类研究资源丰富,须综合文学、音乐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考古学、人类文化学等多学科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加以研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形成富有考证和史学艺术价值的理论成果。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学术研究曲艺
郭会卿教授基于“浊毒”学说治疗痛风经验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肘后备急方》灸法学术思想浅析
徐福松教授论治勃起功能障碍学术思想总结
《验方新编精要》学术特色研究
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