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刚 陶筝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仪表的鉴赏能力和要求已越来越高。衣着上休闲性已成为大众化,时尚、多样性、女士的化妆成为大趋势。作为中学教师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又怎样适应社会的发展?怎样匹配自己的职业?怎样获得社会的认可、学生的尊重?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中学教师 课堂仪表 教态
作为一个中学教师需要去用心思考和注意自己的课堂仪表和教态。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也一样影响着学生学习知识的潜动力,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和对老师的认可度,因此也需要教师去用心思考和注意。
一、教师的课堂着装应大方、大气
教师走进教室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主要靠教师的仪表,给学生到底留下一个什么印象,是邋遢?是时尚?是庄重?是可亲、可爱、可近?还是……。天生的颜值无法改变,后天的气质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形成,“人靠衣,马靠鞍”,此时教师的一身着装彰显教师的风范。教师的着装既不能太华丽、时尚,过分鲜艳、花哨,浓妆、艳丽会让学生觉得不是一路人;教师的着装也不能太严肃正式,长期标准的西装革履,会让学生以为太过严肃敬而远之;教师的着装更不能太随便、轻浮,男士穿短裤、背心、拖鞋,女士穿吊带、短裙、露脐,让学生感觉不严谨不稳重,不易得到尊重。不好的着装不但影响教师的形象,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或许有人说,知识能力与外表没有关联,外在的不拘一格,不代表内在有缺陷。但事实是内在的修养、知识、水平、能力又总是通过外在来体现。不注重外表,就不可能全面地表现出你内在的完美,这总是憾事。我们常说一个人风度翩翩气质非凡,它同样是通过外在表现出来的,而这种风度翩翩的气质,又必需通过多年来养成。
二、教师的课堂教态要端庄、和蔼
教师课堂上的教态从现实角度就是辅助课堂教学,拉近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沟通距离。从长远角度既能养成教师成为一个有气质的受人敬重的可亲可近的知识人,又能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和端正学生的言行。因此课堂教态事关重大。教师课堂中的教态到底应注意些啥呢?
坐着与站着: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喜欢站着上课,也有一部分教师喜欢坐着讲课。其实,坐着讲课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站着能尽情表达上课所需要的激情,演绎出知识情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联想,而坐着上课课堂上总显得呆板、无生气,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课堂上教师就应该站着,而且还应站有站姿:挺胸收腹,象演讲者那样施展自己的语言艺术,并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抒发激情,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中,享受课堂艺术。
台上与台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愉快地学到知识,并享受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转换角色。时而是讲授者,时而是组织者,时而是听讲者,因而需不断变化台上台下位置。当生生互动时,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中,当师生互动时学生会上台当“小老师”,教师就应该虚心地在台下当好“大学生”。师生间空间距离越近,年龄上的时间距离也越近,情感距离、对知识的认知距离也被拉近,更利于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学生在学习上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站直与俯身:教师在讲台上肯定应该站直,但当教师站在某个学生面前,专为这个学生讲授、辅导或解惑时,此时若仍直站在坐着的学生面前,无形中加大了高和矮、主和次、强和弱的距离,不利于心灵沟通。此时若教师能俯身接近学生与其交谈,更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更利于学生对老师真诚、谦逊态度的认可,更利于接收老师的帮助,对顺利地获得知识有利。
严肃与微笑:课堂教学是严谨和严肃的,但并不意味着教师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要保持一副严肃的面孔,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太过严肃,课堂气氛就会很沉闷压抑,学生学习过程就会感到紧张有压力,无形中加大了学生接收知识的难度。教师不妨流露出微笑的面孔,微笑面对学生,微笑面对知识的难点,微笑面对各种困难,甚至微笑面对调皮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定会感到轻松、亲切,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无形中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增加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
生硬与激情:教师在课堂上既是导演又是演员,靠教师的语言、肢体表现文字内容,甚至扩展文字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展示知识及科学之美,生硬的讲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情四射的表演更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对学习产生兴趣,对老师的教学和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欲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站在讲台上,就代表着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成人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台下几十个学生,教师只能随时注重自己的仪表,言行,长此以往既锤炼了自己,使自己成为既有知识又有气质,有风度的知识人,又对学生做好了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