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板间隙的解剖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2016-01-12 03:32贾怡童,侯国柱,司道文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椎板解剖学椎管

腰椎椎板间隙的解剖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贾怡童侯国柱司道文张廷才刘学钧

(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关键词]腰椎椎板间隙解剖学与测量

[中图分类号]R 322

[文章编号]2095-2694(2015)05-092-2

【作者简介】贾怡童,男,本科生。研究方向:解剖与麻醉学。

【通讯作者】司道文。

腰椎椎板是椎管后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椎体高度大于椎板,因此在上下椎板之间形成间隙,即称作椎板间隙。近年来,椎板间隙成为腰椎板间撑开减压椎管成形术[1]、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2]等许多手术的必经入路。经查阅文献,对腰椎椎板解剖测量的相关研究较多[3~5],也有对椎板间隙的研究报道[6~8],但以完整尸体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椎板间隙测量的报道少见。为提供更好的解剖理论基础,作者对20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进行了实体测量,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20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男性完整尸体,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47岁;身高(165~178)cm,平均身高170cm,脊柱无发育畸形和局部病理改变。由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

1.2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包括:游标卡尺、圆规。方法:标本俯卧位,按照由浅入深的层次进行解剖,咬除棘突并去除周围结缔组织,直至充分暴露T12~S1椎板,将椎板间黄韧带剔除,暴露出完整的椎板间隙。将圆规两尖端与上位椎板下缘平行伸入椎板间隙,两尖端抵达两侧上下关节突内缘的交界处,然后再将圆规从间隙中小心取出。用游标卡尺测量两尖端之间的距离,即为椎板间隙宽度。同样,用圆规尖端伸入腰椎板间隙,从中线及其两侧分别测量上下椎弓板之间的距离,即为中央高度、左侧高度和右侧高度。

2结果

2.1椎板间隙宽度T12~L1至L5~S1的间隙宽度逐渐增大,由(12.18±1.43)mm增至(15.64±1.73)mm。其中L5~S1间隙增长最大,比L4~5增长约2mm。

2.2椎板间隙高度T12~L1至L5~S1的间隙高度均呈逐渐增大趋势,且中央高度大于两侧高度,左右侧高度无明显差别,呈中间宽两边窄的卵圆形。中央高度由(9.68±1.76)mm增长至(11.88±1.78)mm,左侧高度由(6.91±1.16)mm增长至(7.79±1.19)mm,右侧高度由(7.04±0.92)mm增长至(7.79±1.06)mm,见表1。

3讨论

以往有对椎板间隙影像学方面的测量[6,7],宋富立等单独对L4~5椎板间隙的宽度和高度进行了解剖学测量和分析,而朱贵勤等测量了L3~4、L4~5以及L5~S1各个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椎板间隙的宽度和高度。朱贵勤等的结果显示:下腰椎变化的基本规律和笔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是缺少对整个腰椎椎板间隙全面的研究,对间隙高度的测量也不够细致。并且,通过测量腰椎X片得出的结果仍不如实体测量更具有解剖学价值。杨石照等[8]在脊柱标本上对椎板间隙进行了测量,其由上到下的变化规律也与我们的研究一致,但仍然没有本组测量的内容丰富,在具体数值上也有一些不同,说明脊柱标本测量和实体测量仍存在差异。临床上,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椎管内神经鞘瘤等手术大多都需要从椎板间入路,因此研究椎板间隙的解剖学参数可以为相关的临床手术提供一定依据。例如在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经皮内窥镜激光椎间盘切除术(PELD)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手术需要的内镜外径平均为7.5mm,工作通道在椎板间隙中央和间隙两侧之间的位置[9],根据本实验得到的数据来看,在L4~5和L5~S1进行PELD手术操作施行困难不大。再如,椎管狭窄也是临床上常见疾病。椎板间由黄韧带连接,下腰椎的椎板间隙大,黄韧带也较上腰椎厚,更易于出现疲劳、皱折、增生、肥厚等,退变突向椎管,导致腰椎管狭窄,压迫马尾,引起腰腿痛。腰椎板间撑开减压椎管成形术是目前广泛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根据有关资料阐述[10],此手术方法需要切除椎板,形成一定大小的骨窗。椎间隙越大,上位椎板对下位椎板的遮挡越少,手术需要切除的组织也就越少,手术则更易进行。由此看来,虽然下位椎间隙易发生椎管狭窄,不过手术也比较容易实施。但尽管L5~S1的间隙最大,有关资料[1]却显示此间隙相对较难撑开,可能与骶骨位置固定,导致此间隙活动性比腰椎板间隙小有关。另外,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切除[11]等也需要从椎板间隙入路。此外,本研究还可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成形术以及人工椎板等临床操作提供一定的解剖学参考。

表1 20具尸体标本腰椎椎板间隙宽度和高度

椎板间隙的测量也可为椎管内麻醉穿刺入路提供一定的解剖学依据。麻醉穿刺入路有后正中穿刺和旁正中穿刺两种。后正中入路时需要脊柱应尽量后凸,增宽椎间隙,以便于进针,适用于脊柱活动性大并且能够很好弯曲脊柱的年轻人。相对而言,旁正中入路操作简便,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各种情况的患者,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论是正中入路还是旁正中入路,麻醉穿刺入路都需要经过椎板间隙和黄韧带。本研究提供了椎板间隙各种径线的数据,对穿刺入路的操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剑,贾连顺,赵敦炎,等.腰椎板间撑开减压椎管成形术的解剖学基础[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5(1):56-58

[2]陈旭,张如意,张琳,等.影像引导下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报告[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50(8):678-679

[3]宗立本,左金良,徐军,等.腰椎椎板的解剖测量及临床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11(1):72-73

[4]沈洪林. 腰椎椎板形态学测量[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3

[5]林焱.成人椎板的定量解剖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2011

[6]朱贵勤,王柏春,刘信礼,等.腰椎椎板间隙的X线片测量及临床意义[J]. 放射学实践,2003,18(7):504-505

[7]宋富立,古恩鹏,王丽萍,等.腰椎4/5椎板间隙测量对微创术式选择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9(4):384-385

[8]杨石照,李浩旭,陈敏,等.腰椎参数解剖学测定4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6,35(8):1054-1055

[9]郭金伟.下腰椎椎板间隙形态测量及临床意义[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1

[10]易红蕾,朱晓东,张伟,等. 椎板开窗减压Coflex动态固定治疗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评价[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10):834-838

[11]任斌,蔡林,王建平,等.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8):688-692

(2015-7-2收稿)(岳静玲编辑)

猜你喜欢
椎板解剖学椎管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