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道经白话词语笺释

2016-01-12 08:28牛尚鹏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①本文所采用的《道藏》版本是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36册影印本。19/581/b表示引文在第19册第581页第2栏。下同。

唐五代道经白话词语笺释

牛尚鹏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天津300270)

摘要:道经是中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保存了大量的口语词汇,在语言学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道经中疑难白话语词颇多,是文献解读的一大障碍。文章选取了若干疑难白话词语进行考释,以期对道经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道经;白话词语;考释

收稿日期:2014-05-12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项目(14CH139);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TJZW13-005);天津外国语大学创新团队项目(14TW)

作者简介:牛尚鹏(1983-),男,河南新乡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训诂学及文献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志码:A

道教的典籍俗称道经,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道经造作时间绵长,流传广布,数量庞大,版本众多,贮存了大量有关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的宝贵信息,它不但是开展宗教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而且对语言学研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特别是那些唐五代以来产生的道经,很多是用活生生的口语写成,在词汇史上具有更为重要的语料价值。

唐五代是近代汉语的起点,也是道经大量产生的又一黄金时期,许多新的道教流派造作了大量的经书。近代道经的词汇面貌与中古道经相比,一方面体现为继承,但更多的是大量新质要素的出现,在近代汉语这一大背景下,词汇呈现出与中古道经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大量新的口语词的出现,使得近代道经比中古道经更接近口语,通俗性更强。如产生于唐代的《太上洞渊神咒经》、《灵棋本章经》及产生于宋明时期的《玄天上帝启圣录》是用当时活脱脱的口语写成,里面有大量前人未作过阐释,也未被大型辞书(如《汉语大词典》及《汉语大词典订补》)收录的新词新义[1-2],反映了汉语在这一时期发展变化的某些特征和痕迹,是了解近代汉语面貌的宝贵资料,是开展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文献。然而,这些文献材料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

除了唐五代以来的传世道经以外,出土的敦煌道经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敦煌道经共有八百多件,其抄写时期自南北朝后期至唐朝中期约二百年的时间,尤其以唐高宗、武后至唐玄宗时代的抄本最多,其内容包括道家诸子、道教经典、科仪等约有一百多种道书,其中约有半数抄本是《正统道藏》未收入的早期道教典籍。”[3]敦煌道经的发现,不仅弥补现存明《道藏》[4]的缺佚,而且为研究河西地区的道教历史提供了珍贵材料。

但由于客观条件和研究者兴趣所限,对道经的整理和研究则相对滞后,开展词汇研究者更在少数。产生于唐五代在汉语史上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大量道教词汇的意义、理据和演变脉络,仍未得到合理的解释和阐明,新近出版的《中华道藏》[5]在整理影印本道经时,常出现因不晓词语意义而断句错误的现象。因此,道经词汇研究这一工作仍亟待加强。本文选取了传世道经和敦煌道经中若干疑难白话词语进行考释,希望有助于道经文献的整理和解读。

【香信】

凡有乞字贼字,合于本殿数目文籍,不可称用。夏果除李子,冬避石榴,香信不得夹烧麝香。非品官之家,愿乘例供养者,听寻具札子奏闻,奉圣旨依准。(《玄天上帝启圣录》卷二,19/581/b)①

按:佛经中有“信香”一词,《佛光大辞典》:“信香:香为信心之使,故称信香。”[6]《汉语大词典》:“信香:我国佛教等宗教谓香为信心之使,虔敬烧香,神佛即知其愿望,因称信香。”[1]356今谓“香信”即“信香”,因“假真香而达信”,故谓之“香信”。《北帝伏魔经法建坛仪》:“侍立通明,曾睹红云之一朵;驰心北极,聿瞻宝盖之三重,欲迎上帝之临轩,先假真香而达信,焚香有咒,众为举扬。”《茅山志》:“尊师思虑就精,虔心斋洁,致福利物,其功实多,况择髙流同勤至道,精修不怠,嘉尚弥深,香信之资,用昭诚意也。”《玄天上帝启圣录》:“明灯或净蜡烛一檠,枣汤净茶各一盏,笺沉乳檀任便一炷,不得用印湿和等香,虑有麝触,时果素食,供养内果子,夏不用李子,冬避石榴。”此句“不得用印湿和等香,虑有麝触”与“香信不得夹烧麝香”句语境相类,可见“香信”即香。宋陈宓《龙图陈公文集》卷十九《清水岩谢雨》:“某以民告旱,将以二十三日躬祷祠下,乃二十一日为文一通,遣吏赍香先达此诚,大师灵明,如响斯答,香信方驰于岩寺,阴云已遍于郊埛。”该句中前面言及“赍香”,后面则说“香信”,显然,“香信”即香。《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李真多》:“其产经之地,今额仪天观,观中女真世传其经,郡人每备香信诣观,看经以保产难焉,真多今号明香元君。”李真多号“明香元君”亦因“香信”之缘故。明阮大铖《春灯谜》卷下第贰拾玖出:“〔道姑〕这位求籖的,你上香通说过了,摇下籖来我解与你。〔杂上香叩头祷介〕弟子邹念八,因父亲有官事在县中,不知平安何如,望大仙赐一灵籖。〔道姑〕你的令尊此时已平安无事放回家下了。〔叩首起揖道姑介〕些小香信相送,若应了再来相谢。”又:“〔道姑〕那位求筊的也请上香通说。〔杂上香叩头祷介〕弟子许登四,生下一个孩儿,忽起了惊,吃药不効,望大仙赐一灵筊。〔杂对仙跪介〕我孩儿若全好了,许在大仙案前做个司香童子。〔叩首起揖姑介〕香信微薄请收下,果然哇子好了,我同房下抱来寄名,再重重相谢。”这两句中前面言及“上香通说”,下即说以“香信”相谢,可见“香信”即香。以下两句可为明证。一是《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卷十:“愿念凭香信,飞烟覆紫庭;一心随丹志,玄天降绿軿;愆罪除万劫,褔报遂千龄。”二是宋黄裳《元会次宰臣之韵》:“风吹香信下丹霄,逺望如云共戴尧,谁诣兽樽心谔谔,独嬴经席气飘飘。”另外,道经中,“赍香信”“赍信香”“备香信”“备信香”等表述常出现在相同或相类的语境中,亦可证“信香”“香信”同义,例句甚多,兹不赘述。

【降庆】

张守真既得真君降言,不敢沉隐,遂往陕西经略安抚司,面禀使相张希古,凭委具表奏闻,时皇帝御览,惊喜交集。后果于庚戌年辛巳月辛丑日,明德宫降庆太子,即仁庙是也。(《玄天上帝启圣录》卷三19/588/c)

按:“降庆”即降生的美称,“庆”无实义。该词典籍尚有数例。《玄天上帝启圣录》卷二:“又有一青衣童子,引手指朕,驾回方归禁掖,闻化成宫降庆,即荆国长公主是也。令于内庭别立真武祠堂,为保扶香火之所,后三日夜,中庭又见元指回驾童子,再来告言:伏因皇帝驾出景灵宫,化成宫己生公主。”清陆心源编《唐文拾遗》卷五十二《吴越国故僧统慧因普光大师塔铭并序》:“大师俗姓钱氏,法号令因,即今天下都元帅吴越国王第十九子也,宿根挣业,降庆王门,□卞玉于庭中,耀□珠于掌上。”宋韩琦《安阳集》卷三十三《奏状·进皇子降生诗状》:“右臣伏以佳月吉辰,皇嗣降庆,此盖陛下宝慈,降俭仁育庶邦,惠泽远流,天下蒙福,故昊干显鍳宗祏,黙助挺生圣子,以示无穷之待。”宋李石《临江仙》:“老母太恭人三月二十一日生,是日仍遇己卯本命,作千岁会祝寿,子孙三十八人。九九之年逢降庆,生年生日同时,金花紫诰鬓银丝,乞身香火地,日戏老莱衣。”

降生美称为“降庆”,犹如别人的生日美称为“庆旦”,如宋杨无咎《水调歌头·韩倅九月八日生辰》词:“下车初,逢庆旦,听欢传。”诞育皇子美称为“庆育”,如《后汉书·襄楷传》:“昔文王一妻,诞致十子,今宫女数千,未闻庆育。宜修德省刑,以广《螽斯》之祚。”帝王的诞辰美称为“庆诞”,如唐白居易《〈三教论衡〉序》:“臣故略而不言,唯序庆诞、赞休明而已。”可资比证。

【动用】

官事:若求动用不须来,守分依稀可免灾;官事宜和方是吉,两家才免挂心怀。(《玄天上帝百字圣号》36/346/c)

按:《汉语大词典》:“动用:使用。”[1]137《宋语言词典》:“动用,同动使,日用器具。”[7]此二义项置此皆不宜。今谓“动用”有行动义,同义连文。“用”有行动义,《周易·干卦》:“初九,潜龙,勿用。”《诗经·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高亨注:“用,犹行也。”唐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惟多身始轻。”明徐渭《赠张君序》:“经称鹏之用,其将飞也必待海之运,其飞也必以怒。”

“动用”此义项,文献极为常见。《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劫煞亡神,鬼门钩绞,禄遭破败,马落空亡,动用凶危,行藏坎。”《灵棋本章正经》卷下:“此课三位俱阳,刚健盛大,富昌之极,故宜建功立事,占者得之,大宜动用,行军最吉。”又:“至阴无阳,穷之极也,动用颠踬,无所用其力也。”《圣母元君灵应实签》:“翁姑恩德比苍天,动用因何敢自专。”《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东斗苍灵帝君,主算;西斗白标帝君,籍名;北斗七政,司其生聚;南斗六司,宰其动用。”《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一:“南斗位主离宫,名同日曜,降神于人,名之为魂也,主司阳官,宰御火帝,将济动用,德莫大焉。”刘宋释法贤《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卷上:“次诵娑担婆,能禁伏一切魔事,若诵两遍能禁他军,全无动用如壁画人。”唐澄观述《华严经疏》卷一:“我佛得之妙践真觉,廓净尘习,寂寥于万化之域,动用于一虚之中也。”

【地欵】

时太祖皇帝于灯烛之下,见一黄衣武士,告谓是北极四圣殿下直日符吏,言西川若非四圣降灵,卒未有意归顺,今已献上地欵图经,付使相侯元质等讫,相将回京进呈,不消圣虑。(《玄天上帝启圣录》卷三19/588/c)

(1)《玄天上帝启圣录》卷三:“今西梁城已是招伏通和,更无作乱之意,再犯神怒。所献地里,愿求授真武,分降入蕃,依例供养。奉圣旨,令四圣观编录真武下降,一切供养仪范,回答及下雄州,交割所进地里入籍,拘收其胡知从、知远,至今通和,兵革永息,以致雄州减退三分兵级支赐。”该句中“所献地里”、“所进地里入籍”与“献上地欵图经”出现语境相同,都是指归降后进献土地。而典籍中“地里图经”常见,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一《星野》:“长清旧志云:按唐宋天文志地里图经皆云,齐之分野在元枵之次。”或作“地理图经”,清章学诚《(嘉庆)湖北通志检存稿》卷一《为毕制府撰湖北通志序》:“惟念方志为外史所领,义备国史,取裁犹春秋之必资百国宝书也,而世儒误为地理图经或等例于纂辑,……司会掌其书契版图,斯乃地理图经类尔,古人截分官守而世儒乃于一方全书,辄以地理图经视之,非其质矣。”故“地款图经”与“地理图经”、“地里图经”义当相同。“地里”“地理”皆有区域、区划义。汉贾谊《新书·制不定》:“以高皇之明圣威武也,既抚天下,即天子之位,而大臣为逆者,乃几十发,地里早定,岂有此变。”《汉书·王莽传下》:“莽好空言,慕古法,多封爵人,性实遴啬,托以地理未定,故先赋茅土,用慰喜封者。”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地理广大,四海八方,遐远别域,略以难详。”

(2)从词例的角度考察,“地理”即得名于地之条理,《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孔颖达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款”亦有条理义,《宋史·张齐贤传》:“(齐贤)命具款,乃召两吏,令甲家入乙舍,乙家入甲舍。”《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你家汉子说条念款说将来,我趁将你家来了?这也不难的勾当,等他来家,与了我休书,我去就是了。”太平天国洪仁玕《资政新篇》:“奏为条陈款列,善辅国政,以新民德。”故“地理”“地款”具有相同的词义组配关系,所处词例相同。

【明能】

道言:甲子旬年中,有八千赤疫鬼,有三万九千来杀人。人有知者,时得明能道士受此三洞之人,为其转经,疫鬼自然禁絶。(《太上洞渊神咒经》卷五6/17/b)

按:“明能”在文献中有三个义项,今归纳罗列如下。

(1)精明能干。《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忏谢仪》:“太上有真言,敕诸妖魅鬼。暴乱号白头,寒热去瘟尾。寻常依木石,亦有附山水。佩法明能师,受籙女男子。转经救官解,修斋治病起。”《后汉书·儒林传》:“宋登字叔阳,长安人,为汝阴令,为政明能,号称‘神父’。迁赵相入为尚书僕射。”《道法会元》卷二六六《正令法格》:“凡书判鬼神断案,并依公当理,如是,冥官详案,材力明能,得冥官保一举,昇超仙职。”宋朱熹《通鉴触绪》卷十三《汉》:“亦有嫁妻卖子,或乃至自刭割。虽陈冤州郡,而牧守不为通理,阙庭悠远,不能自闻,含怨呼天,无所叩塑,故邑落相聚以叛戾,非有谋主僭号以图不轨,今但选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烦征伐也。”明唐顺之《右编》卷二十三《镇三》:“陛下诚得如皇甫规之有威信者为师帅,程苞之明能者为州郡则,三镇之复为王土,可指日而期也。”清王士俊《(雍正)河南通志》卷十三《河防》:“绥和二年,哀帝即位,领河隄使平当言,宜博求能浚川疏河者,下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请,部刺史三辅三河弘农太守举吏明能者,莫有应书。”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一《画中人》:“钱楷号裴山,嘉兴人,中乾隆己酉会试第一人,翰林官至安徽巡抚,巍科硕望,政事明能,为海内称重,而不知其诗之精画之妙也。”

(2)擅长。义同“妙能”,《汉语大词典》:“妙能:擅长。”[1]544唐佚名《刘图佩籙灵验》:“刘图,字文刚,年十五,佩七十五将军符籙。少小明能计算,身作江夏县吏,则履行贞谨。”又:“太上老君敕图曰:知汝奉道,信真守善而死,以明能计算,故往唤汝,欲令校定天下万人簿书。”明施沛《南京都察院志》卷九《职掌二》:“旗东则东,旗西则西,随其所指,千队如一,鼓动则行,金动则止,行止合节,万舟无错,是一阵之主也。至于一舟之主,又在舵工,舵工明能辨风力,能逆涛乃能不离于队。”清喻昌《医门法律》卷一《明望色之法》:“世间多有病人,亲友故旧交游来问疾,其人曾不经事,未读方书,自骋了了,诈作明能,谭说异端,或言是虚,或道是实,或云是风,或云是气,纷纷谬说,种种不同。”

(3)精明能干者、擅长者。魏太武帝《令皇太子总百揆诏》:“朕前论道,陈谋而已,不须复亲有司苦剧之职,其令皇太子嗣理万机,总统百揆,更举贤良·僃列职,皆取后进明能,广啓选才之路,择人授任而黜陟之。”宋佚名《敷斋威仪》:“都讲,其职也,克明正典,诠举职任。至如行道时节,礼诵容止,先鸣法鼓,次引朋众,法则执仪,敬凭唱说。夫以建斋行事,都讲要用明能:一则参详法师,二则知主人斋意,三则先定时节,四则击鼓鸣钟。”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彙考》卷五十六《画》:“写生之法大与绘画异,妙在用笔之遒劲,用墨之浓淡,得化工之巧,具生意之全,不计纎拙形似也。宋自黄崔而下,鲜有明能,至我明得沉石田,老苍而秀润,备笔法与墨法,独步艺苑。”

【遵副】

按如词言义,惟丹切虔修斋直,请福希恩。臣等忝职玄司,所宜遵副是用,肃严香烛,敷列坛场,依太一天尊玄老具典,奉修洞渊三昧神咒大斋。(《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清旦行道仪》17/585/c)

按:“遵副”谓遵从、遵照,同义连文。“副”有相称、符合义,《汉书·礼乐志》:“哀有哭踊之节,乐有歌舞之容,正人足以副其诚,邪人足以防其失。”《后汉书·黄琼传》:“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贤注:“副,称也。”“遵副”一词文献常见,《太上黄箓斋仪》卷二十:“惟励丹襟,冀酬玄造,况立功行教,佐国为先,凡有诚祈,敢忘遵副。”《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昔者巢城犯恶,当玄帝荡没彼处,无得城隍社令遵副,真武自化道士,证明焦婆充彼处土地,听指挥也。”又:“大帝复曰:‘此州城隍社令,悉预奉玉帝敕旨,迁任他所。’真武遂遵副敕命,仍遗部下右天罡,先行审察,既降,遂变一大鳖。”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内臣厚希例贶,其家事力不充,未办归装,而天使所求无厌,家人苦之,亲表中有官人于灵前告曰:‘家贫如此,将何遵副?尚书平生竒杰,岂无威灵及此宦者乎?’”《册府元龟》卷九百九十九《外臣部》:“明宗天成二年十月,幽州奏契丹王差人持书求碑石,欲为其父表其葬所,三年四月,幽州奏得契丹书求覔药器,云要蕃中所有,即亦遵副,帝曰:‘招怀之道,且宜依随。’”

参考文献: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993.

[2]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订补[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3]王卡.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综述·目录·索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50.

[4]道藏[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5]张继禹.中华道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6]慈怡.佛光大辞典[M].台北: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8:113.

[7]袁宾.宋语言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21.

责任编辑:柳克

InterpretationofVernacularWordsofTaoistScripturesinTangDynastyandFiveDynasties

NIUShangpeng

(SchoolofCommunication,TianjinForeignStudiesUniversity,Tianjin300270,China)

Abstract:Taoistscriptures,asanimportantpartofChineseancientbooks,containagreatmountoforalvocabulary,whichhasimportantresearchvalueinlinguistics.TherearemanydifficultvernacularwordsinTaoistscriptures,beinggreatobstaclesinliteratureinterpretation.Thispaperchoosessomedifficultvernacularwordstointerpret,hopingtoprovidereferencesfortheemendationandreadingofliteratureinTaoistscriptures.

Keywords:Taoistscriptures;vernacularwords;interpre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