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2016-01-12 10:07侯森林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探讨教学方法

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侯森林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课程是森林公安从业人员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掌握好本门课程可快速确定案件的性质,对于案件的最终办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多角度、全方位地归纳了适用于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对于顺利完成本门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对相近课程的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教学方法;探讨

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15.10.027

收稿日期:2015-05-12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改革课题“野生动植物课程群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13JSJG200)

作者简介:侯森林,黑龙江讷河人,博士,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课程是森林公安从业人员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森林公安管辖的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四大门类野生动物的识别,掌握好本门课程可快速为案件进行定性,对于案件的最终办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分子给予最及时有效的打击.

课程主要讲解野生动物识别的基础和原理,知识点较多、内容琐碎,许多知识点在记忆时容易混淆,内容多是一些特征的介绍,理论性过强,令人感觉枯燥而且乏味,因此教师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森林公安民警打下扎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实践,对本门课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1问题转换式教学法

问题转换法是将难以理解的内容转换成大家日常熟知的一些事物,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这种转换能使原本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轻而易举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检索表是本门课程的一个核心内容,教师在对动物进行识别时,首先要根据检索表进行识别,之后再对照相关的文献资料来验证我们的检索结果(鉴定意见)是否正确,而用好检索表的前提条件是要学会检索表的编写,通过检索表的编写可以了解各物种的主要特征以及相近物种的典型区别特征[1].但如何编写检索表是部分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其实检索表的编写就是把具有某一特征的动物归为一类,而不具有这一特征的归为另一类,之后再根据其他的特征将第一次分出的物种再次进行分合,直至最后完全分开,通过不断的分合,最后检索表完成,但一般的讲解,部分学生总是理解不好,因此可以利用分堆游戏来完成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这一问题,为给定的下列8种鸟类编写检索表(表1).

表1 8种鸟类形态特征区别表

我们可以从给定的特征中任意找一个特征将这8种鸟分成2类即2堆,一组具有这个特征,另一组不具有这个特征,这样就能保证不会将任何一个物种遗漏.根据某一特性分成2小堆,每小堆再分成更小的2小堆,以此类推,一直分下去,最后就会出现8小堆,也就是8种动物,如图1(图中数字表示分的步数,8种鸟分7步就可分完).

图1 8种鸟类分堆结果

将图1稍加变形,就是检索表(图2),将每一步后边的两堆按照检索表的格式并列写在同一个数字后边,每一行特征后边的数字就是下一步分的顺序,如第1步采用的特征是体羽白色和体羽非白色,接下来在白色这堆中采用足蹼来进一步划分,因此在体羽白色的后边写“2”,因为再根据体色分完后,下一步(第2步)又对体羽白色中几种鸟利用足蹼进行分堆,相应的将体羽白色的分完时已经用了4步,所以再分体羽非白色时已经是第5步了,因此在其后写“5”.依照这样的顺次抄写下来就完成了检索表的编写.以这种方式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通过分堆的方法讲解检索表的编写,学生很容易理解,检索表能够被准确无误地编写出来.

图2 8种鸟类的检索表

2游戏式教学法

游戏式教学法是将游戏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一些知识要点.学生更易于接受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此法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本门课程介绍各种动物的特征以及相近物种的区别,单纯地讲解很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的兴致.因此我们要转换教学模式,由单纯的教师讲解改成学生对照相近物种的图片来找出它们的差异,对那些积极发言,找出相近物种主要差别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比如提高平时成绩等.这和“大家来找茬”的游戏形式相近.

“大家来找茬”是一款QQ游戏,其实就是找不同(在规定时间内找出两组图不同的地方,用时少者胜利),该游戏能够锻炼玩家分辨事物差别的能力,快速地找出相近事物的区别.本门课的教学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不同的是所找的对象是不同动物的照片,比游戏要简单得多,这种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做法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与学生形成互动,这种方式学生更易接受,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近物种的差异,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对物种进行鉴定.如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和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这两种鸟的差别很小,主要就是额基白斑是否能够横贯两眼间的差异,能够横贯两眼间的是小白额雁,而不能横贯两眼间的是白额雁,差别如此小的两种动物保护级别却差别很大,白额雁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而小白额雁仅为“三有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另外也可以将动物的图片展示在指定地点,同时给出某种动物的特征,让学生根据特征的描述,找出哪一张照片是某动物,也是不错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授课中,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学生对相应的物种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在实际工作中,定能轻松地将其识别出来.

3联想教学法

联想教学法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相对陌生的事物联想成大家熟悉的事物,方便去理解一些生僻的内容.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教会学生联想,把很生疏的事物联想到熟悉的事物上面,以强化学生的认识.当听到一个动物的特征时要在头脑中构思它的样子,遇到实物后再加以强化,印象会非常深刻,甚至终生难忘.比如在讲解鸟类身体各部位名称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联想,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首先是头上各部位名称,试想人类和鸟的主要区别就是鸟类的嘴是凸起的,另外,人类的眼睛在一个面上,而绝大多数鸟类的眼睛在头的两侧,如果让自己变成一只鸟,只要把自己嘴向前拉,当将鼻子拉到嘴上(上嘴唇)时基本就和鸟差不多了,因为当鼻子拉到上嘴唇时,眼睛自然就偏向两侧了,此时再去记忆鸟类头部的名称就很容易,鼻子后边到了额头,所以鸟上嘴后边就是额部,额部后边便是头顶,再向后便是枕部,之后便是颈部,再后即到了背部;人类下嘴唇的下边便是颏部,鸟类下嘴下边一个部位的名称便是颏部,再下边便是喉部,之后就到了胸部,这些和人类各部位的名称是完全一致的.胸部的下边是腹部,背部的下边是腰部,腹部和腰部之间的部位,人类叫肋部,但鸟类叫胁部,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鸟类叫胁部是因为鸟类比人类多了2个翅膀,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鸟类全身各部位的名称.在讲解哺乳动物的行走方式时,也可进行联想,以人类为例,当人正常站立时称为蹠行性(整个脚掌都着地行走的方式)、然后自己抬起脚跟以脚趾着地则称为趾行性(以脚趾着地行走的方式)、最后脚完全立起仅以趾甲着地则称为蹄行性(以趾端的蹄着地行走的方式),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这3种方式的区别所在,这种幽默诙谐的方式更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是很重要的.

4动物行为解析法

动物行为解析法就是通过分析一些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兴趣.此法是教学中的调味品,既放松了身心,又增长了见识.此法可穿插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同时也是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仅靠课堂上的理论讲授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环节对课堂的理论知识加以消化吸收,最终融会贯通,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实验、现场教学和实习[2-4]来完成,如某些特征名词仅仅通过语言描述,学生很难掌握其精髓,若在实践中去领会这些名词易如反掌,实践环节增强了学生对动物特征的感官认识,更能扎实、牢固地掌握.如爪栉(中爪内侧梳齿状突出物),无论教师如何生动地描述,总有个别学生不能理解,但当你拿着标本,让学生用手去感觉爪栉的样子时,真实、直观的展示会加深学生对爪栉知识的理解,甚至记忆深刻.

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讲解某些动物的习性,增强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将一些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从专业角度进行解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为什么鸟类能够长时间飞翔,而人类跑一会就会喘个不停(原因是鸟类具有双重呼吸,不管是吸气还是呼气,肺中都有新鲜的气体在进行交换);为什么鸟类中两性仅有一方体色很艳丽或者双方体色都不是很艳丽,这些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其原因到底是什么(为了繁衍后代);为什么很多鹿科动物的尾巴腹面为白色,而且还经常会将尾巴翘起露出白色部分(可能是一种预警信号,预示有危险即将来临,也可能是当在森林中穿梭时白色能反光可混淆捕食者视线)等等,很多学生可能发现过这种现象,但从未认真思考过,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解,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再如黑琴鸡Tetrao tetrix繁殖期的特殊求偶行为,雄性互相争斗,雌性当观众,胜利者才有配偶权,以此引用到学生的身上,要学生努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将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才能谋得一个理想的工作,在工作中才能表现得更为出色等等.

鉴于本课程内容的繁琐性和枯燥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上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一直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既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又不失知识性和趣味性.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原本单调枯燥的内容变得妙趣横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学习效果达到更佳,同时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牢固,已具备独立对常见物种进行鉴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周玉.自编检索表在动物分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03,38(1):23.

[2]王楠.脊椎动物分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脊椎动物分类学课程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1(6):12-14.

[3]侯森林.重视课下实战训练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林业教育,2003(3):69-70.

[4]费荣梅,刘影.利用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林业教育,2001(6):9-10.

(责任编辑:陈衍峰)

猜你喜欢
探讨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