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人格养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6-01-12 10:18李慧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医德医务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医务人员职业人格养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李慧

(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53,lihuiip@163.com)

摘要〔〕 现今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不甚理想,存在责任感缺失、职业技能与岗位不匹配、职业信念不坚定等问题,而外在环境的影响与内在修养的弱化为两大原因。因此,应通过优化外部环境,完善宣教体制,加强医务人员内心修为,提升医务人员价值观来促进医务人员职业人格的养成,最终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疗领域的有力践行。

关键词〔〕 医务人员;职业人格;医德;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R192〔

收稿日期〔2015-01-26〕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Professional Personality Cultivating in Medical Staff

LIHui

(SchoolofHumanities&SocialScience,ZhejiangChineseMedicalUniversity,Hangzhou310053,China,

E-mail:lihuiip@163.com)

Abstract:Now, parts of the medical personnel ha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professional moral accomplishment, lack of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ost does not match, faith is not strong, and so o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weakening sense for cultivat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Therefore, optimizing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strengthening medical personnel’s values, coul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medical staff’s professional personality, and eventually led to a powerful implemen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medical practice.

Key words:Medical Staff; Professional Personality; Medical Ethics; Values; Socialist Core Values

职业人格是指社会成员为适应社会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人品和心理面貌,它集价值取向、精神素养、理想情操、行为方式于一体。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作为美好的价值目标、基本的价值尺度、明确的价值规范,确立了全体社会成员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1]自然也道明了医务人员应有的价值取向、内在德性、精神品格。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结合“医乃仁术”这一行业准则,医务人员的职业人格应包含以下内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同情关爱、作风清廉,又应表现为明辨是非、至诚情感、坚强意志的统一。它能引导医务人员在面对善恶是非时做到理性地自行与自止,它能提升并坚定医务人员的理想信念,这对于促进医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和谐医患关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意义显著,因此,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人格的培养。

为有效促进医务人员职业人格的养成,笔者通过访谈辅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围绕医德医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展开了实证调研。访谈对象包括三甲、二甲医务人员、在校医学生等。问卷调查针对医务人员与社会大众分别进行。针对医务人员,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9份,有效回收率为94.75%;针对社会大众,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回收率为96.50%。

1医务人员职业人格养成中的道德问题

在调研中,当问及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状况如何时,虽然医务人员相对社会大众对医德建设的评价更高(见表1、表2),但综合两方的选择来看,医德建设任重道远。

表1 医务人员对医德的评价

表2 社会大众对医德的评价

综合调研情况以及近年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医德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部分医务人员职业信念不够坚定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医务人员职业信念不够坚定,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职业使命感不强烈。使命感的匮乏削弱了这部分医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以及职业幸福感,进而影响了医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医师报》曾报道,“中国医师协会在对3182名医生进行执业状况调查时,发现有44.82%的医生曾有弃医的想法”。[2]二是职业理想不丰满。模糊、干瘪的职业情感不利于职业信念的明确与稳固。在调研中,就发现有医务人员及医学生因职业理想的匮乏,拘泥于劳动强度、工资薪酬等问题,对职业前途产生了怀疑。

1.2部分医务人员责任感不够强

因责任心不到位而导致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这种由于疏忽或渎职而带来的伤害往往比技术不精湛带来的伤害更让人难以接受。从调查来看,社会大众对医务人员责任感的评价明显低于医务人员的自评(见图1)。综合调查情况,责任感不强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不知责。这部分人责任意识淡薄,对岗位职责似懂非懂。二是不尽责。目前,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下,有些医生存在一种“盲目顺从病人意愿”的心理,以此避免纠纷。另外,责任感不强的第三、四种类型则表现为敷衍塞责与滥用职权。

1.3部分医务人员职业技能与岗位要求不匹配

一方面,部分人员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岗位要求。在调查中,多数医务人员表示对医疗技术改进的忽视与怠慢是医德的主要问题(见图1)。另一方面,部分人员在科研中存有急功近利的动机。这部分人开展科学研究主要是为工作业绩与职称评定。数据、指标、规律、论文、课题成了他们关注的对象,病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却被忽视。因而,在临床实际,常存在医护人员不把病人当“人”,只看作疾病的载体、医疗技术施与的对象等情况。[3]

图1 您认为当今医德问题主要存在哪些方面(多选题)?

2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滑坡的原因分析

2.1环境因素

2.1.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转型期间人们的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并伴随着道德的变迁与破碎。尽管目前社会道德的主流是向上、向善、积极的,但是面对众多诱惑及不良风气的影响,医务人员作为社会的存在群体之一,也极易出现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善恶美丑不分、敷衍塞责、假公济私的现象。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支撑,人的心绪易受外界的腐蚀侵扰。这也正如马斯洛所认为的,驱使人类的需求是心理的,而不仅仅是生理的,它们是人类真正的内在的本质,但它们都很脆弱,很容易被扭曲,并经常被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及传统所征服。[4]

2.1.2工作环境不够理想。

工作环境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存有偏见,医务工作得不到认可。偏见是一种伤害与打击,而尊重是一种肯定与激励,尊重可以坚定人们的信念,可以激发工作的动力与良知,所以,应客观公正的评价医务人员的工作。当我们毫不留情地批判“红包现象”时,也应看到他们在手术室里的坚守与操劳。另一方面,媒体报道不够客观,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一些媒体在报道某些医疗不良事件前,不曾掂量事件曝光对社会的利弊影响。媒体在采集新闻时也应遵守职业道德,一个不谨慎的曝光,在直接打击了不良人员时,也会间接打击到整个医疗队伍,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

2.1.3收入与付出不够对等。

医疗行业作为“高技术要求”“高学历学位要求”“高劳动强度”“高业务风险”的集合体,社会理应以“高薪水”来回报医务人员,但现实尚未达到这个要求,不够“丰满”的薪酬让医务人员在工作与生活中面临不小的压力。医务人员除了是“道德人”,还是“经济人”,不是超脱的完全利他主义者——医生除是救死扶伤者外,还是各种利益目标甚至包括经济利益目标的追求者。[5]他们除了要担起为病人最佳利益服务的职责外,还要担起作为一般社会人所应担起的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等责任。于是,在面对红包、回扣的冲击时,部分人员的道德底线崩塌了,满足生活的需求超越了自尊自重的需求。部分人员虽然仍坚守着内心的道德准则,但是他们对医疗职业产生了怀疑,理想信念开始动摇。

2.2自身因素

马斯洛认为,人并不完全是被决定或被限定的,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无论我们的生存环境如何,我们总是保留人的自由的最后仅存的东西——在既定的环境中选择个人态度的能力。[4]那部分无法坚守职业道德的医务人员们,缺少的是明确的人生目的、坚定的人生态度和稳固的价值观念。

2.2.1人生目的不明确。

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与价值标准。当人生目的模糊、退却、异化时,人们在行走时就会少了灵魂的相伴,少了行为的方向,少了对照检查的标准,工作也会变得冰冷与机械。具体到医务工作中,工作懈怠、缺少激情就是人生目的模糊的表现;心中只为医学技术的改良,而缺少对病情的关心,则是人生目的异化的表征;利用岗位谋取不当利益则是人生目的腐化的体现。

2.2.2人生态度不坚定。

认知、情感、意志三种要素对人生态度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当一个人无法做出正确认知时,就算他有善良仁爱的情感,也会因为认知力的缺乏做出错误的判断。同时,个体的品格在任何既定时刻都可能是诸美德与诸罪恶的混合,而这些性情就会预先决定意志朝这个或那个方向运动,但是,意志总是有赞成或反对这些刺激因素的余地。[6]坚定的意志在我们面临外界诱惑并即将背离美德的要求时,总能控制住我们的情感。

2.2.3价值观念不稳固。

价值观念一旦扭曲,人就会失去精神的武装。这里的价值观念主要由正义、善良、仁爱、务实、奉献、担当、谦逊、清廉、诚信等元素组成,某种或某几种元素的缺失,都极易使医务人员受到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而导致职业行为的不当。医生的大处方、职业定位的错位等,都是由于医务人员在价值立场不坚定的情况下,受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产生的。

3医务人员职业人格养成的路径与对策

医务人员职业人格的养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疗行业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主要凭借“外源性”(即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践行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影响所导致的人的价值需求的变化和实践的调整)和“内生性”(即指主体的人出于自身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反应、选择、内化和外化等环节构成的活动过程)两大作用。[7]因而,要有效促进医务人员职业人格的养成,落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3.1优化环境是医务人员职业人格养成的外在推力

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应从改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舆论环境、法治环境入手。首先,社会环境的改善。一方面,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它为提升社会大众的精神境界指明了方向,也必将为医务人员抵制错误观念提供思想武器。另一方面,消除社会对医疗行业的偏见。努力营造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提升其职业荣誉感。其次,工作环境的优化。医疗行业是一个高学历、高风险、高强度的行业,应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降低工作压力来缓解收入与付出不对等的现象,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幸福感。再者,舆论环境的净化。舆论是无形的,但又是强大的,社会舆论要成全什么事和破坏什么事,无需动刀动枪,就能左右人们的思想和精神。[8]因此,媒体应本着公正客观的职业态度,本着对病患、医务人员、社会负责的职业操守来报道医疗领域的新闻事件。同时还应用正确的舆论来引导、武装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稳固其职业使命感。最后,法治环境的完善。建立健全医疗领域法律法规,打击破坏医疗秩序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医务人员正当权益,保证其职业安全感。

3.2完善宣教是医务人员职业人格养成的关键环节

3.2.1优化完善宣传模式。

首先,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活动。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医务人员内心并外化于行动。其次,利用各种宣传媒介传递与弘扬医学职业精神。通过海报、电视、互联网等载体,开展医学职业精神的宣传普及工作,坚定医务人员的职业信念,提升其职业情操。最后,培育和发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典型。充分发挥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等职业精神的带动作用,为医务人员形成正确的职业人格提供榜样。

3.2.2建立健全教育机制。

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对品格塑造及道德形成具有重要的正面引导作用,它不仅可以武装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还可以涵养其职业人格,提高抵御不良风气的内心定力。这种教育机制应该是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的。它的内容应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覆盖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理想和职业权益教育。[9]它的实现路径应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岗位教育和继续教育。它的实施时间则应贯穿人的一生。

3.3修炼内心是医务人员职业人格养成的重要条件

职业人格的养成需要医务人员做到理性地自行与自止,做到正确处理“内在导向”与“外在导向”的关系。“内在导向”强调人们能在分辨善恶是非的基础上,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呼唤,超越不良环境的约束,吸纳外界正能量,做到自立、自制,达成“真正的自我”。孔子说:仁者必有勇。这里的“勇”体现为坚毅的意志,强调具有“自禁”、“自使”、“自行”、“自止”等能力,[10]这与“内在导向”具有一致性。“最美医生”与“最美护士”就是“内在导向”的典型,他们美在自立自制的内心,美在朴实无华的善良、美在勇于担当的责任,[11]美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回应,是医务人员效仿的对象。而“外在导向”的人,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缺乏对“自我”进行反省、推理和批判思考的意志和能力,容易陷于“虚假自我”的险境中。具体到医务工作中,表现为意志薄弱、敷衍塞责、假公济私等情况,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背道而驰,是每个医务人员应当抵制并排斥的不良品质。

3.4提升价值观是医务人员职业人格养成的根本保障

成为合格的白衣天使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这离不开医务人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它具有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医务人员价值观自信,从而为医务人员职业人格的养成提供保障,最终促进医务人员的自我实现。

以上四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形成培育医务人员职业人格的合力,并最终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实然转向应然,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疗领域得到充分地落实与贯彻。

参考文献〔〕

[1]李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医疗卫生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J].理论建设, 2014,(4):111-112.

[2]艳萍.《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实施十年之际,中国医师协会一份调查显示:七成医师仍为当前执业环境忧虑[N].医师报,2009-05-04(1).

[3]钟南山.简论医德的内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 19(3):4.

[4][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译.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2003:3,130.

[5]郑大喜.医疗活动中的逐利行为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其伦理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5):29-31.

[6][美]麦金太尔.追寻美德 道德理论研究[M].宋继杰,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212.

[7]谭卓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的三重路径[EB/OL]. (2014-12-31)[2015-01-25]http://www.qstheory.cn/politics/2014-12/31/c_1113842829.htm.

[8]张伟斌.精神富有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2.

[9]李恩昌,刘宪亮.论医学生医学职业人格培养的必要性——医学职业人格研究之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 18(1) :21-24.

[10]杨国荣.儒家视域中的人格理想[J].道德与文明,2012,(5):44-48.

[11]葛慧君.弘扬“最美精神” 构筑“道德高地”[EB/OL].(2012-10-30)[2015-01-12].http://www.qstheory.cn/wz/gdian/201210/t20121030_190200.htm.

〔修回日期2015-06-27〕

〔编辑商丹〕

猜你喜欢
医德医务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