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学生成果评价的比较研究
文/高慧云
摘要:高职工学结合课程的学生成果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如何评价是个难题。通过比较英国、德国职业教育对学生成果的评价指标,认为二者在评价的综合性、评价框架的清晰性方面相同;但二者针对的测评对象和复杂度不同,测评点之间的联系不同。两种评价指标对我国高职工学结合课程评价具有借鉴意义,可以建立高职工学结合课程评价模型。
关键词:高职;工学结合;学生成果评价
作者简介:高慧云(1968-),女,河北玉田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与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36-03
基金项目: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负责人:高慧云,编号:2013-206)“高职工学结合财经类课程教学实施与控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高职工学结合课程的学生成果一般体现为项目、案例或活动成果,这些成果大部分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英国HND职业教育体系在世界非常著名,其课程与实际工作环境联系紧密,英国HND教育的特色在于其对学生课业的评价非常严格,每个基本评价点要与课程目标吻合。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重视课程开发与工作过程,对课业评价则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德国对课程项目成果的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则非常专业,尤其是在职业院校学生结业考试时通过让学生完成学生一个任务来评价其职业能力的高低。职业能力测评是测评一个人是否有潜能解决一个问题,看在未来工作中是否能够解决实际生产中的任务。
二、英国HND对课业的评价指标
课业(Assignment)是英国HND体系中对教师布置给学生的课程综合性任务的代称,一般是含有设计成分的作业,如报告、论文、演讲等。课业评价成绩就是本门课程的成绩。英国HND对课业不用分数进行评价,而是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档次,优秀和良好的标准对所有的课业要求都是一样的;学生要得到优秀的成绩,必须满足及格、良好和优秀的所有评价点。学生要得到良好的成绩,必须满足及格与良好的所有评价点。如果仅达到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专业能力基本点,则只能得到及格的分数。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限制条件:即一个学生如果没有按时提交课业,即使课业水平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水平,也只能得到及格的分数。
下表展示了HND课业的评价标准,第一列是学业等级,第二列是每门课程通用的评价标准,第三列展示了教师根据通用的评价标准结合课程情况制定的具体标准。见表一。
表一 HND课业评价标准
而对于仅达到及格要求的专业能力基本点,HND各专业的课程标准给予明确的说明,这些专业能力基本点就是课程目标,一个学生达到了课程目标的成绩就是及格成绩。教师在设计课业时必须考虑到这些专业能力基本点的要求,课业要涵盖这些能力点,如果一个课业涵盖不了,可以设计两个或三个课业来覆盖能力点。
三、德国职业能力测评指标
德国职业教育实行“教考分离”考核办法,在德国的《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各种职业培训的评估评价标准、考试考核标准以及严格的实施程序。德国的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只负责教学和培训,而全部考试考核都由德国各州教育主管部门和工商协会组织进行,并建立了相应的监督机制。而在职业能力的考试测评中,会给出相应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完成,对其工作成果进行评价,设计了相应的标准。
(一)职业能力测评模型
以德国费利克斯·劳耐尔为机电专业设计的评分标准为例进行说明。测评题目是让学生完成一个综合的与未来岗位紧密相关的项目说明案,对该项目说明案的评分标准是基于以下模型设计的(见表二):
表二 职业能力测评模型
在以上这个职业能力模型中,职业能力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级是功能性能力。功能性能力包含基本功能性和直观性两个方面。基本功能性是指完成的任务能否实现预期的功能。如制作完成的一个电路,灯是否能亮。直观性是指学生能够展示和陈述自己的工作。比如一个电工能够说清楚自己干什么活。
第二级是过程性能力。过程性能力是指与职业工作过程结合起来的能力,包含使用价值导向、经济性和工作和经营过程导向。使用价值导向是指方案或产品的实际可行性和方便性;经济性是指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节省成本或者盈利。工作和经营过程导向是指设计方案这一环节对整个生产流程产生了什么影响,设计的方案要考虑前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衔接。
第三级是整体设计能力,是指设计方案是否能够注意到整个复杂的情况,能够关注企业的外部环境。环保性是指这个产品或方案是否注意高节约社会资源。社会接受度是指完成这个任务是否注意到社会责任,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解决方案的创造性是指方案与众不同。
(二)职业能力测评具体指标
基于以上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的指标,又根据机电专业的特点设计了具体的评分细则,在测评成绩的表现手法上,每个测评点均区分完全符合、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四个打分点。
1.基本功能性。基本功能性属于第一级能力。测评指标有:(1)解决方案(法)满足功能性要求;(2)达到技术先进水平;(3)可以实施;(4)从职业活动的角度说明了理由;(5)解决方案(法)的表述与解释正确。
2.直观性(展示)。直观性属于第一级能力。测评指标有:(1)对委托方来说,方案表述容易被非专业人士理解;(2)对专业人员来说,恰当地描述了解决方案;(3)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任务解决方案;(4)方案的层次结构分明,条理清晰;(5)方案(法)与专业规范或技术标准相符合。
3.使用价值导向。使用价值导向属于第二级能力。测评指标有:(1)提供了方便的保养和维修;(2)考虑到功能扩展的可能性;(3)考虑到如何避免干扰并且说明了理由(4)对使用者来说,解决方案方便、易于使用;(5)对委托方(客户)来说,解决方案具备使用价值。
4.经济性。经济性属于第二级能力。具体指标有:(1)实施解决方案的成本较低;(2)时间与人力资源配置适合于实施解决方案;(3)考虑到企业投入与收益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4)考虑到不同解决方案的后续成本。
5.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导向属于第二级能力。测评指标有:(1)适应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组织架构;(2)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基础;(3)考虑到上游和下游的生产流程;(4)反映出与职业典型工作过程相关的能力;(5)考虑到超出本职工作范围的内容。
6.社会接受度。社会接受度属于第三级能力。测评指标有:(1)考虑到人性化的工作和组织设计方面的可能性;(2)考虑到健康保护方面的内容并说明理由;(3)考虑到人类工程学方面的要求;(4)注意到工作安全和事故防范的规定与准则;(5)考虑到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7.环保性。环保性属于第三级能力,测评指标有:(1)考虑到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规定并说明理由;(2)所用材料符合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考虑到环境友好的工作设计;(4)考虑到回收、再利用和可持续;(5)考虑到节能和能量效率的控制。
8.创造性。创造性属于第三级能力,测评指标有:(1)解决方案中包括特别的想法;(2)形成一个有意义的解决方案;(3)解决方案具有创新性;(4)显示出对问题的敏感性;(5)充分利用了任务所提供的设计空间。
四、英国HND评价指标与德国职业能力测评指标的比较
1.对专业能力的评价具有综合性
两种评价指标不仅考虑到基本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考虑到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如英国HND评价指标将基本的专业能力定位在及格线,如果想得到良好和优秀,必须要按时提交作业、在团队中承担组织工作、运用创新的方法等。德国的职业能力测评方面则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要求更高,功能性能力中的功能性和直观性是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最基本的专业能力,而过程性能力和整体性设计能力均是要求学生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考虑工作过程链条上的团队合作,要考虑他人接受度,替内部团队和外部客户着想。因此两种评价指标均是对学生完成成果所体现的综合性能力进行评价,而不是仅是专业能力。这种评价体系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抛弃象牙塔式的学习,更关注外部和整体性,使评价更符合社会和企业的要求。
2.评价体系建立了比较清晰的评价框架
英国HND评价体系建立了很好的框架结构,从课程目标的要求开始,只要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就达到了及格的分数。若要得到较高的分数,则要满足“清晰的交流、合适的方法”等条件,但具体如何交流、采取什么方法,HND只是建立了框架,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进一步细化。德国职业能力测评是从三级八个方面建立框架模型,然后根据框架模型再结合专业与课程具体设计八个方面的细则标准。
两种评价指标的不同点:
1.针对的测评对象和复杂度不同
HND的测评对象可以是一个活动的成果,也可以是实际工作任务的成果,测评时关注这个活动是否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对工作过程和与职业相关度的要求不高,这种评价适合于任何课程,相对比较灵活,从测评点的数量上看,一个课业一般会用到13-14个左右的测评点,测评点相对较少。而德国的职业能力测评指标针对的对象一般是一个综合性的与本专业实际相关的工作任务成果,与专业工作过程和岗位联系紧密,适合于工学结合的课程项目成果评价和学生的毕业设计评价。从测评的指标上来看,德国职业能力测评的指标也更复杂。
2.测评点之间的联系不同。
英国HND测评点之间是分级别的,对课程标准中专业技能的点要求较高,全部达到才能达到及格的水平,如果在此基础上有运用了一些方法、创新与团队合作等,才有可能达到良好和优秀。因此英国HND和测评点之间是不平等的,是台阶式的。而德国测评点之间是平等的,不分级别,达不到仅就此点得到较低的分数。
五、对我国工学结合课程学生成果评价的启示
我国的财经类工学结合课程学习德国的基础上也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在评价中既重视项目(案例)成果的评价,也重视过程的评价,如平时的作业、表现等。但在项目成果的评价中,教师经常凭感觉分成ABCD等级,标准还不够清晰,学生不清楚打分的依据和理由。英国HND课业评价指标和德国的职业能力测评指标,为我国工学结合课程的成果评价提供了样板。
(一)建立具有专业特点的财经类工学结合课程的评价模型
如果工学结合课程设计很多的报告或课业,则很难利用英国和德国如此多的指标将学生的任务成果批改完成。因此从我国国情和可行性上考虑,建议教师在设计工学结合课程的学生成果评价指标中,可以根据自身的课程将指标简化,如我国工学结合课程可以借鉴HND的评价框架建立模型:
表三 我国工学结合课程学生成果评价模型
(二)在框架模型下进一步细化标准
对于我国工学结合课程的项目总成果评价就可以参考这些指标,将这些指标简化并描述成学生看得懂的语言。在测评规则上,可以采纳德国的四级评分法,每个指标都分为ABCD四个取分点,然后取平均分。如针对会展专业的学生设计的展会策划案,可以设计以下评价指标:(1)从课程目标中选择的系列指标;(2)可实际操作;(3)成本较低;(4)有备用方案;(5)符合时事政策与法律;(6)团队合作好;(7)有新意。
总之,任何一个评价体系都是基于本国环境的,照搬照抄不可取,尽量在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本国教师和学生特点评价指标和评价表现形式。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Simone Kauffeld.Kompetenzmessung: Auf welche Facetten kommt es an?Berufsbildung für eine globale Gesellschaft.[J]Perspektiven im 21.Jahrhundert.4-6
[2]柴巧燕, BTEC(HND)课程评价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2):148-149.
[3] 来继敏, 许焕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对德国职业教育考核模式的借鉴(J).中国成人教育,2010(9):91-92.
[4]费利克斯·劳耐尔、赵志群、吉利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KOMET理论基础与方案(当代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丛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