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新编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文/李建中
摘要: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结构已经不适应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文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理念,对《新编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方法和课程的考核评价等进行重新设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工作任务;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112-02
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理论多,实践少,而且教学远离职业工作环境,这就使得学生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对学习失去兴趣,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非常不利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在生产一线的、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职业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有胜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还需具有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为将来的职业人生之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以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课程整体设计入手,探索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新编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改革,把教学与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领会职业活动的实质,建设“教、学、做”的一体化情景,使学生获得能够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课程定位
《新编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程。本课程构建于《电工电子学》、《电力拖动》、《电机与变压器》、《PLC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的基础上,以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与故障排除、PLC原理和应用、继电控制与PLC控制设计等为主要内容,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采用基于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设计方案,主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继电控制与PLC控制改造设计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课程目标
《新编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要学生学会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和PLC应用技术,并把这两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用先进的PLC技术改造传统落后的机床及机械设备,设计出现代化的机床PLC控制系统。根据职业岗位需求,通过培养达到以下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熟练阅读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和接线图;
2)掌握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3)会正确选用PLC型号、分配PLC控制系统I/O设备、编制并调试PLC程序;
4)熟练掌握PLC控制技术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二)方法能力目标
1)能正确选用机床电器;
2)能安装、改进(造)、调试、维护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
3)能设计简单的 PLC 应用控制系统。
(三)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内容设计
《新编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程的内容是通过专业岗位需求分析,广泛深入到机床生产企业现场进行实际生产过程的调研,经教师与行业专家、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师傅多次研讨后,确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并按照职业岗位分别确定了典型职业活动,根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专家共同研讨提出: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典型职业活动为线索来确定课程设计,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以工作任务来整合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因此,根据课程内容,我们将《新编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为4个项目、14个任务和若干个学习活动。
项目1是电气控制线路基础知识,以机床电气控制常用电路(如正反转、降压启动等)为基础,重点介绍机床电气制图和识图知识、常用低压用电器的结构、原理及图形符号,以进一步分析、阅读、绘制和设计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电路图。项目2是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故障分析与排除,以几种典型机床(如C650卧式车床等)为基础,重点介绍几种典型机床的结构、电气控制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项目3是PLC知识及应用,以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为基础介绍基本指令及应用,以自动门控制系统为基础介绍步进顺序控制指令及应用。项目4是机床电气与PLC控制系统综合应用,分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用PLC对几种典型机床电气线路的改造,第二方面是用PLC对新机床设备电气控制线路系统的设计,重点介绍改造设计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案的确定、方法等知识。内容具体设计如下图所示。
《新编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
四、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设计
1)项目教学法:从项目入手,把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驱动,将理论知识融合到任务中。
3)案例教学法: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探究式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索,从而发现问题,设计探究方案,总结交流学习结果,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5)小组讨论合作法:小组成员针对问题合作讨论,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掌握技能。
7)组态软件虚拟法:利用组态软件,增强教学效果,便于编程与调试。
8)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教学课件和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及手段有很多,只是有的方法有共性,在教学中应灵活使用。
五、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考核评价设计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环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居于关键地位,如果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那么就会导致不能有效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我们在考核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实行以人为本,以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化考核方式,注重采用“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评价。在考核形式上,注重过程的考核评价。在考核内容上,除了期末理论考试之外,要重点考核平时教学中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要以人为本,充分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总之,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精神、工作任务完成过程、学习进步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课程考核评价,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六、课程意义
课程是学校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在学校中始终居于核心位置,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出发,将“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程的学习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作者单位:梅州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高安邦、智淑亚、徐建俊.新编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