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自尊和自信

2016-01-11 21:04
醒狮国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孟德斯鸠礼教敬畏

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有两个不平衡。第一,中西文化的不平衡,西方文化比重远远超过传统文化;第二,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发展比例不平衡。自然科学比重远远超过人文学科的比重。

我希望,21世纪能够逐步改变这两种不平衡的状态。至少先做到平衡,然后进一步把传统文化和人文学科的比重提得更高一些。

传统文化失魂落魄,问题归根结底在教育。

今天,21世纪已经过去15年了,这种不平衡虽有变化,但还不尽人意。国学在我们的教育中仍然缺失,这不仅仅是比重的问题。作为中国人,如果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了解很少,甚至于一无所知,那问题就很严重了。

我们常讲要爱国,爱国必须认同它的历史,而历史主要是通过文化来体现。

调查一下就会知道,一般的民众对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哪个了解的更多。我经常举一个例子,英国的莎士比亚、中国的汤显祖同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世界文化名人,也都是16世纪的戏剧家,可我们很多人知道莎士比亚,不知道汤显祖。

现在的年轻人知道很多洋人的节日,感恩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民族的很多传统节日以及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我们正在忘掉自己的历史,忘掉自己的文化。

近代一位思想家龚自珍讲,“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这是相当深刻的一句话,要灭掉一个国家,首先要把它的历史灭掉,让民众忘掉自己的历史。在我看来,“灭其史”就是灭其文化主体意识。

曾经有人问我对传统文化现状有什么看法,我用四个字回答——失魂落魄。“魂”丢了,行为上也不知道怎么样做了。

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在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文化传承的根本。《礼记》里讲“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育是第一位的,是延续文化根本。

古人讲,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内之本;君师者,治之本也。

对天、地、君、亲、师的敬畏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一个理念,如果我们把教育都忘了的话,文化主体意识是建立不起来的。

传统礼教真的是吃人的吗?

今天这个时代,大部分人仍然认为“传统礼教是吃人的”。传统礼教究竟是什么,我们今天到底该如何认识它,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诠释清楚,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无法真正传承下来的。

近代以来,中国之所以被认为既没有宗教信仰,也没有法治精神,关键是对礼教的认识问题。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被公认为是近代法治理念的奠基者。他说,中国的礼教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宗教、法律、习俗、礼仪。我觉得他这个概括很有道理,它看到了我们传统礼教的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很丰富的。而且他还认识到中国传统礼教宗教、法律、习俗、礼仪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即使改变了某一个方面,也不能改变它的整体。

我刚才讲的古人对天、地、君、亲、师的敬畏就是中国的宗教。只不过西方的宗教是以神为本的宗教,中国的宗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

近代以来,我们一直以西方宗教的特征来概括宗教,始终否认中国文化中间有宗教。

实际上,宗教是有多种形式的,我们对宗教的认识,总离不开有神信仰。其实,它只是其中一种形式。宗教的目的是保本,西方人崇拜上帝跟我们古人崇拜天、地、君、亲、师的意义没有根本差别,只是形式上的差别。

有人认为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所以没有敬畏心,没有任何约束,所以会胡作非为。他完全忘了中国传统的观念“人在做,天在看,头上三尺有神明。”怎么能说中国人没有敬畏呢?

孟德斯鸠讲,礼教中包含着法律,礼是约束人们言行举止的规范,它怎么不是一种法呢?只不过这种法是自然法,习惯法。西方研究法的人都非常重视社会的习惯法和自然法。而且认为习惯法和自然法,是人为法的基础。

所以,孟德斯鸠说,如果有了良好的社会习俗,这个社会的法律就是简单的。这其实也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叫“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意思是,礼乐不兴,刑罚要想达到目的是不可能的。

人言行举止的约束首先靠人的自觉,但仅仅靠自觉是不行的,还要有刑罚来辅助。如果把礼乐否定了,刑罚也达不到目的。礼规范着人的言行举止,逐渐养成一种习俗、形成一种规矩,比如,尊老爱幼。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化民成俗,达不到“成俗”,那就是空的,是没有力量的。传统文化教育最后一定要落实到社会习俗中。当大家自然而然地按照这种习俗去生活,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孟德斯鸠在他的《论法的精神》里边说,世界上、历史上,总是存在着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一般而言,总是征服者改变了被征服者。但在中国历史上,由于中国文化礼教的整体性特点,几乎都是征服者被被征服者所改变。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力量。

只要坚持我们文化的主体意识,把优秀文化坚持下来,暂时的挫折,都会慢慢改变。但我们如果丢弃了文化主体意识,我们就变成其他文化的附庸了。

我们的国学教育,如果不能树立起文化的主体意识也会成问题。所以,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对于传统文化的核心礼教有一个新的反思。同时,要重新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重建我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尊和自信。

猜你喜欢
孟德斯鸠礼教敬畏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孟德斯鸠与市民社会的概念
面向经典的法学研究·解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试析儒家礼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服饰研究
中小学生识“礼”教育浅谈
敬畏先烈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现实处境
《蓝田乡约》的自治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