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红
(青白江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300)
血液透析疗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肾脏疾病的常用方法。然而,肾脏疾病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1],还会大幅降低其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用左卡尼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和铁剂治疗血液透析并发症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5月~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发生低血压、头昏、乏力及肌肉痉挛等并发症的患者,我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18例,其年龄为44~62岁,平均年龄为(51.50±1.50)岁,其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有18例,发生头昏的患者有12例,发生乏力的患者有14例,发生肌肉痉挛的患者有6例;在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20例,其年龄为45~65岁,平均年龄为(52.20±1.25)岁,其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有19例,发生头昏的患者有11例,发生乏力的患者有13例,发生肌肉痉挛的患者有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①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②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③存在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④发生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⑤患有中风的患者。⑥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⑦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
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2~3次/周。在每次透析结束前,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和铁剂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左卡尼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和铁剂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的用法及用量是:静脉注射,100~150 IU/kg体重。铁剂的用法及用量是:将100mg的铁剂溶于10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左卡尼汀的用法及用量是:将1.0g的左卡尼丁(由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20041372)混入20毫升的生理盐水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①两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①显效:患者低血压、头昏、乏力、肌肉痉挛等症状明显改善,血压稳定。②有效:患者低血压、头昏、乏力、肌肉痉挛等症状有所改善,在接受透析治疗后偶尔会出现不适的感觉,但均可在半天内自动缓解。③无效:患者低血压、头昏、乏力、肌肉痉挛等症状无改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03.28±10.25)mmHg,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12.56±11.23)mmHg,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血液透析是一种肾脏替代疗法,临床上常使用此方法对患有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并且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但是,这类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常会出现胸闷、乏力、心悸、肌肉痉挛及低血压等并发症,这对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EPO)是临床上治疗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常用药物,具有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善肌肉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肾脏疾病患者乏力、胸闷、肌肉痉挛及脂质代谢紊乱等症状的作用[1]。铁剂能与人体肠道内的硫化氢进行特异性的结合,从而提高其体内铁蛋白的水平和血红蛋白的水平,进而起到改善其透析并发症的作用。左卡尼汀在与脂肪酸相遇时会发生氧化分解反应,从而为人体内的细胞提供充足的能量,起到迅速改善血液透析并发症的作用[2]。此外,左卡尼汀还能保护心肌细胞、提高心脏的收缩功能、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3]。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用左卡尼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和铁剂治疗血液透析并发症的临床效果,笔者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和铁剂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左卡尼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和铁剂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分析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用左卡尼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和铁剂治疗血液透析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宛家奎,水润芝.静脉铁剂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0,14(5):607-609.
[2]杨蕾.静脉铁剂治疗血液透析贫血患者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34(34):118-119..
[3]王质刚.血液净化学[J].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