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炬
(四川省简阳市禾丰中心卫生院 四川 简阳 641406)
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鼻塞、流浊涕、头痛及嗅觉减退等。鼻窦炎患者的病程较长,较易合并鼻息肉,而且在合并此症后其进行治疗的难度可进一步增高。在临床上,如何提高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治愈率一直是耳鼻喉科的研究热点之一[1]。近年来,我院对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的情况报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88例患者均为我院于2011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在A组患者中,有24例男性、20例女性,其年龄在15~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2.5)岁。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推荐的关于鼻窦炎的临床分型标准,在这些患者中有14例I型鼻窦炎患者、19例II型鼻窦炎患者、11例III型鼻窦炎患者。在B组患者中,有22例男性、22例女性,其年龄在16~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2.5)岁,其中有15例I型鼻窦炎患者、20例II型鼻窦炎患者、9例III型鼻窦炎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两组患者进行鼻窦冠状位及轴位CT扫描,分析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在术前一周开始为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口服)、丙酸氟替卡松(经鼻腔喷入)进行治疗,若其存在变态反应可为其加用强的松进行治疗。强的松的用法是:口服,30mg/次,1次/日。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手术方案是:对其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用鼻圈套器为其实施鼻息肉摘除手术,并酌情为其采用筛窦开放术或上颌窦根治术进行治疗,在术后用凡士林纱条进行填塞止血处理。对B组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手术方案如下:使患者取平卧位,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在鼻内镜下进行鼻腔局部浸润麻醉,由前向后进行切除钩突、摘除鼻息肉等操作,并开放患侧的鼻窦。患者若有鼻中隔偏曲(尤其是鼻中隔高位偏曲)的情况,可为其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进行治疗。在术后对患者术侧的鼻腔进行海绵填塞止血,并为其静脉注射抗生素(5~7天)、口服强的松(7~10天)进行治疗。在术后2d抽出患者鼻腔内的填塞物,并每日进行鼻腔换药处理,在术后一周在鼻内镜下清理其窦腔,将其窦腔内的脓性分泌物清除,以保持窦口通畅,避免发生术腔粘连的情况。在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并评估其临床疗效。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进一步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5%。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B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A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4%。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分析 (例 %)
鼻窦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其发病与发生细菌感染、免疫系统的功能低下均有密切的关系。此病与鼻息肉常可同时发病。临床研究发现[2],与进行用药治疗相比,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取得更理想的效果。与采用常规手术疗法相比,采用鼻内镜手术对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患者进行治疗可更彻底地清除其病灶,减少其创面的出血量,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4]的报道相似。可见,为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1]朱汉平,孙文忠,冯海燕等.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鼻窦炎鼻息肉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910-4911.
[2]张永强.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9):974-976.
[3]柯昌平.鼻内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066-2067.
[4]沈敏,万俐佳,姜义道等.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4,(22):292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