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坤
(昭通市昭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防所) 云南 昭通 657000)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该病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基本的控制,且临床上已经有了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1]。为探讨昭阳区78年间发生家庭内感染的麻风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我院对99例(44个家庭)麻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937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昭阳区共有381例麻风病患者,其中有44个家庭中麻风病患者的数量>1例。这44个家庭中共有99例麻风病患者。现将这99例麻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来自《昭通市麻风病人登记册》,均由专人审核,确定无误。这些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皮肤上有红斑疹、浅色斑片、结节、斑块、感觉障碍、神经疼痛、闭汗、皮肤干燥、眉毛脱落等,部分患者还出现了爪形手、拖拉脚、足底溃疡、肌肉萎缩、运动功能受损等症状。
采用Microsoft Excel2003 数据处理软件统计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的时间、感染的途径、疾病的类型。
在这些患者中,除44例家庭内第一个感染者感染的途径不明确外,其他55例患者均因被家庭成员传染而患病。在这55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感染的途径是顺传(上一辈人传染给下一辈人),占所有患者的26.26%,在顺传的人中,有1例患者感染的途径为隔代传染;有17例患者感染的途径是兄妹间互相传染,占所有患者的17.17%;有6例患者感染的途径是夫妻互相传染,占所有患者的6.06%;有6例患者感染的途径时其他家庭成员传染,占所有患者的6.06%。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这些患者感染的途径(n/%)
在这些家庭中,有34个家庭中第一个发病的患者患有多菌型麻风病,占所有家庭的77.27%;有10个家庭中第一个发病的患者患有少菌型麻风病,占所有家庭的22.73%。在这10个家庭中,有7个家庭的家庭成员均患有少菌麻风病;有3个家庭中先发病的患者患有少菌型麻风病,后发病的患者患有多菌型麻风病。
在这些家庭中,第一个患者发病至最后一个患者发病的时间为1~51年,平均发病时间为15.75年。家庭中第一个患者发病至最后一个患者发病的时间为1~5年的家庭有13个,占所有家庭的29.55%;为6~10年的家庭有8个,占所有家庭的18.18%;为11~20年的家庭有10个,占所有家庭的22.73%;为21~30年的家庭有5个,占所有家庭的11.36%;为31~40年的家庭有4个,占所有家庭的9.09%;为41~50年的家庭有3个,占所有家庭的6.82%;为≥51年的家庭有1个,占所有家庭的2.27 %。详细情况见图1。
昭阳区是麻风病低流行地区,麻风病的发病率较低[2]。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昭阳区人员流动的速度加快。这增加了发现麻风病患者的难度,给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3]。因此,分析现阶段麻风病传染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出合适的麻风病防治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麻风病患者的家属和患者具有相似的生活环境,且易接触患者,其发生麻风病的几率也较高[4-5]。1937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昭阳区共有381例麻风病患者,其中有55例患者因被家庭成员感染而发病,占麻风病患者总例数的14.44%。这说明,家庭内感染已经成为传播麻风病的主要方式[6]。因此,相关的卫生防疫部门应对麻风病患者的家属进行重点监测和检查,防止其发生家庭内感染。
麻风病的潜伏期比较长。一般来说,麻风病的潜伏期为2~5年[7]。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这些家庭中,家庭中第一个患者发病至最后一个患者发病的时间为1~5年的家庭有13个,占所有家庭的29.55%,这说明,麻风病患者的家属容易在患者发病的1~5年内感染麻风病。相关的卫生防疫部门应在此阶段加强对麻风病患者家属的监测工作。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这些家庭中,有34个家庭中第一个发病的患者患有多菌型麻风病,占所有家庭的77.27%。这说明,多菌型麻风病患者是麻风病发生家庭内感染的主要传染源,更易将病情传染给其家属。过去,不少学者都认为,夫妻间的接触比较亲密,麻风病患者更易将病情传染给丈夫或妻子。但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麻风病家庭内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由父母传染给子女。因此,相关的卫生防疫部门应加强对麻风病患者直系血亲的监测工作。
总之,家庭内感染是麻风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多菌型麻风病患者的直系血亲在患者发病的1~5年内容易感染麻风病。相关的卫生防疫部门应加强对这些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传防治麻风病的知识,告知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必要时可让其服用预防麻风病的药物,从而有效地降低麻风病的发生率[8-10]。
[1]郑虎,王强,钮娟娟,等.安徽省2000-2009年207例麻风病新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02:160-162.
[2]孙培文,余美文,严良斌,等.中国2010年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155-159.
[3]原魁君,杨忠礼,田来东.全球麻风病的流行趋势和联合化疗的覆盖率[J].地方病译丛,1993,01:4-8.
[4]周东华.明清中国麻风病“污名”的社会建构——东西方现代性语境中的“麻风院模式”再思[J].学术月刊,2012,08:148-154.
[5]丁松宁,李晨,杨晨,等.南京市1949-2012年麻风病流行特征及时间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03:414-416+420.
[6]李令诰.麻风杆菌对麻风病人有害还是有利[J].皮肤病防治,1987,Z2:106-108.
[7]张位惠,刘绍荣.麻风病复杂性足底溃疡患者的手术护理与心理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4,01:61-62.
[8]夏小娟,张明辉,戴冰,等.镇江市1991-2012年新发现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18:3302-3303+3312.
[9]侬德方.广南县2002—2012年新发现麻风流行病学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4,02:124.
[10]张晓红,杨军,熊立,等.云南省43个县基本消灭麻风后监测18年的流行情况[J].皮肤病与性病,2014,05: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