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左 罡(北京国信世教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
大家好!
就在前几天,一位资深的老专家说:五年之内我们国家的中小学的位次将重新洗牌。
这位专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一轮的改革,是从过去的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完备性转向了重视学科核心能力和素养的养成。
这句话绝不仅仅是过去多年来一直在说的“素质教育”这个口号,而是从学校、学生本人的评价模式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次变革的核心是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
什么是素养?
最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总和,我们的学校应该培养的是一个完整的人。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社会中获得“优质生活”、发展“健全个体”、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所需要的共同素养。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我们这一轮的课程改革,就是全面围绕着核心素养去培养学生,将“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科学精神,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审美情趣”等等几大方面植入课程之中,并成为下一轮深入课程建设的一个重点。
我们也一直在讲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关系是什么?
学科素养是具有学科特色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探究能力,是技术能力,是跨学科共同的素养,核心素养就是通过学科素养的培养而形成的。
学科素养包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基本品质、基本态度等等几个方面。
如何通过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最后形成我们所要求的核心素养呢?
这需要通过课程体系的建构来形成,这里面包括了课程体系的内容建构、教学模式的建构、教学质量的保障及评价体系的建构。
如何建构培养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呢?
从世界趋势看是这样的:
第一,强调课程整合,注重跨学科和学科的融合;
第二,提供不同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满足差异化教学需求;
第三,注重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第四,从对知识的简单记忆到运用能力的培养;
第五,建立“推测—调查—结论”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项目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六,进一步注重国际理解、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
第七,提倡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鼓励创新思维;
第八,制定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针对教师教学环节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
刚才讲到的是国际性的趋势,我们国家基础教育学校课程建设的现状又是什么样呢?
虽然已经经历了几次的课程改革,我们国家基础教育学校目前的课程建设现状大概是这样三个等级:
第一, 基本上没有校本课程,学校的核心就是聚焦于考试,核心素养就是学生的应试能力;
第二,学校有很多校本课程,但是不能体现核心素养以及办学特色的碎片化的校本课程;
第三,学校有系统化的校本课程,有教学目标,能够体现办学特色及核心素养的课程。
相当多的学校还停留在第一等级的水平。
针对这样的现象,我提出一个建议: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建立一个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由我们的政府、学校来倡导评估“好课程”,评价“好教师”;
根据学校的规划,确定自己发展的进程:每个学校应该评估自己的特色,找出适合自己的方向,进而整合出自己的课程;
第三,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应该包含了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建议、质量标准;
第四,积极引进国外能够提高核心素养的优质教育资源、取长补短,弥补学校课程的短板。
虽然刚刚提出从三个方面做课程建构,但今天我仅仅从第一个方面,就是课程内容建构方面举个例子。
为了做科学类课程内容的建构,我们与美国大英百科集团合作,引进了他们的自然科学的教学资源,这个课程的特点是既符合了自然科学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又能表现出跨学科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性,同时结合了中国的教学大纲,让整个课程包含文献、图片、视频和实验,还有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
如果大家觉得这个视频比较宏观的话,那么我们围绕着课程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一个生物学科的课程。
我们国家在下一轮课程改革的新课标里面,关于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四点要求: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研究、社会责任。
如何把这四点融入课程建设里面?下面我们再进入一个课程介绍的小视频。
在生物课程里面,有一门课是人体系统的相互作用,课程资源中配备了中英文的字幕,既可以学习学科知识,同时也可以进行双语的教学。通过这一段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生命的观念、理性的思维学习方法和教学内容。
在生物学科里面还有一个素养要求是科学探究,如何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是3+2,这个3是指预测、调查、结论,2是指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最后让每个学生学习了之后,再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完全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最后一点,在生物学科里面如何体现社会责任?
我们课程里面还有一节关于光合作用的内容,这里包含了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话题。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同学们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各种现象,比如说空气污染,理解大自然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
课程改革还强调跨学科的建设,怎么办?我们再说一个案例,在生物教学里面有一门课程叫作“火山的形成”,在这个课程里面,涉及了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综合学科的知识,在整个课程中既有视频又有图片,有引发学生讨论的话题,还有实验,学习过程就锻炼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促进学科素养的形成。
因此,在建设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具体化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我们小的时候做眼保健操的广播中总是说“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开始”,这就是一个很不具体的学习目标,在座的可能很多人都听不懂为什么要为革命保护视力,于是都没有认真做眼保健操。但是如果说“为防止近视眼做眼保健操,为缓解眼部疲劳而做眼保健操”,我想大家都会认真做。
第二个是内容标准和教学建议要成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保证。比如刚刚说的生物课这个例子,生物课所要求的学科素养就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建议表现出来了。
第三是让课程质量的标准更加契合课程和学科的教学。让评价标准去倒逼课程的建构和实施。
最后,祝愿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好课程层出不穷,核心素养大步提高,学校呈现特色发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