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针灸教材对腹胀的“同功穴”分析
马天姝,王富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摘要:目的总结针灸教材中治疗腹胀的“同功穴”选取规律,整理规律谱,证明“同功穴”的提出与发现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结合人工检索,检索出主治腹胀的腧穴;重点分析其归经、部位、频次,总结出规律谱;将规律谱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以及现代文献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腹胀的“同功穴”共计115个,其中胃经、脾经、膀胱经分布较多,胸腹部、下肢部分布居多。将教材中出现频次在26~22次的腧穴作为腹胀同功穴的1级谱,共32个;将出现频次在20~3次的腧穴作为腹胀同功穴的2级谱,共47个;将出现频次在2~1次的腧穴作为腹胀同功穴的3级谱,共36个。而1级谱中的32个同功穴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以及自1959—2014年的27篇现代文献比较,发现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结论腹胀的“同功穴”规律谱的总结为临床上治疗腹胀如何简便而有效地选穴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同功穴;腹胀;针灸;腧穴主治
*通信作者:王富春,电话-(0431)86178823,电子信箱-fuchenwang420@126.com
Based on modern acupuncture teaching material “analogous point”
analysis of the abdominal distension
MA Tianshu,WANG Fuchu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China)
Abstract:Objective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textbooks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the textbooks of “analogous acupuncture point” selection rules,organize regular spectrum,prove “analogous point” is put forward and found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of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MethodsThe computer retrieval combined with manual retrieval,retrieval out attending bloating and gas;Key analysis with the classics,place,frequency,sums up the law of spectrum;Spectrum will rule and the acupoints indications.The national standard GB/T30233-2013”,and to compare analysis of modern literature.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the textbooks of “analogous acupuncture point” selection rules,organize regular spectrum,prove “analogous point” is put forward and found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of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ResultsAbdominal distension “analogous point” a total of 115,including stomach,spleen,bladder by the distribution is more,the chest,the leg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in the majority.Will appear in the textbooks of frequency in 26-22 acupoints as abdominal distension analogous point level spectrum,a total of 32,there will be a frequency in the 20~3 times of acupoints as abdominal distension with the secondary spectrum hole,a total of 47,there will be a frequency as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2-1 times of analogous point of level 3,a total of 36.And the spectrum of 32 analogous acupuncture point and the acupoints indications.The national standard GB/T30233-2013,and since 1959-2014 27 piece of modern literature,found that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consistency.ConclusionAbdominal distension of the end of the spectrum “analogous point” of the law o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bdominal distention how simple and effective hole plays an important guidance to choose.
Keywords:analogous point;abdominal distension;acupuncture;indications of acupoints
“同功穴”这一新概念是由导师王富春教授在腧穴配伍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选穴经验首次提出的。导师多年致力于对腧穴配伍的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将具有相同主治功效的腧穴配伍,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1]。同功穴作为首次提出的新概念,进一步对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进行了诠释,对针灸处方的选择以及临床疗效的提高起到了指导意义。笔者从临床较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腹胀入手分析,而选取针灸教材作为资料来源,原因有二:据笔者查阅发现,目前尚未有人对教材进行整理,而教材是针灸教学、医疗、科研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籍,是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具有基础性、规范性、标准性用书;同时,针灸教材的编写往往由多个院校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完成,并非一家之说,所以针灸教材更具有科学性、继承性、普及性和实用性。
1研究方法
1.1检索方法对超星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并结合人工检索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书,互为补充。
1.2检索策略以针灸教材为基础,将“腹胀”“臌胀”“腹满”“腹部膨胀”“腹胀水肿”“腹胀肠鸣”等做为关键词进行统计。
1.3纳入标准卫生部规划教材、高等中医药院校使用的教材、高等西医院校教材、外国进修生教材、国际中医药针灸培训指导用书、高等中医院校自学教材(本科及以上)。
1.4排除标准排除本文统计范围:高职高专类院校、中等中医药院校、专科护理院校及其以下使用的教材,助学助考及辅导丛书。
1.5数据统计方法人工分类统计27部教材[2-28]中主治腹胀的腧穴出现的频次、腧穴归经以及腧穴归属部位,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29]及现代文献对比。
2研究结果
2.1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腹胀的腧穴统计据统计,27部针灸教材中主治腹胀的腧穴共计115个,教材之间虽存在一定差异,但从整体上看各教材是一致的。
2.2主治腹胀的腧穴频次统计见表1。
表1 主治腹胀的腧穴频次统计
由表1可知,教材中主治腹胀的穴位为115个,出现的总频次为1291次。平均每穴出现的频次为11.2次,大于11.2次的穴位为89个。
2.3针灸教材中主治腹胀的腧穴归经统计见表2。
表2 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腹胀的腧穴归经统计
由表2可知,腹胀的同功穴以足阳明胃经最多,占总百分比的19.1%,是针灸治疗腹胀的首选经脉;其次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分别占总百分比的16.5%和13.9%,是针灸治疗腹胀的次选经脉。根据“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选穴原则,脾胃经主治为:调理脾胃,以助运化,调理气机,平降逆气。脾胃位于人体中部,“脾气主升,胃气主降”[30],对腹胀的气机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治疗腹胀的腧穴中以脾胃经分布较多,说明同功穴的选穴与循经选穴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膀胱经也分布较为广泛,《灵枢·卫气》:“气在腹者,止于背俞。”膀胱经的背俞穴可以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因此膀胱经中的背俞穴也是治疗腹胀的重点选穴。
2.4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腹胀的腧穴部位统计见表3。
表3 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腹胀的腧穴部位统计
根据人体的组成以及主治腹胀的腧穴分布(由于头面部没有分布主治腹胀的腧穴,故排除),将人体划分为4个部分:胸腹部、腰背部、下肢部、上肢部。由表3可知,治疗腹胀的腧穴在胸腹部分布最多。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选穴原则,胸腹部的腧穴可以治疗其对应的相应脏腑疾病,而腹胀的病位又与腹腔内器官有关,所以以局部选穴为原则。
2.5腹胀“同功穴”规律谱分析笔者将27部针灸教材中主治腹胀的腧穴进行了整理及统计,为了直观地阐述腹胀同功穴的的规律,结合表1,笔者将腹胀的同功穴归纳为3级:即将出现频次在27~22次的腧穴归纳为1级选穴,将出现频次在20~3次的腧穴归纳为2级选穴,将出现频次在2~1次的腧穴归纳为3级选穴(频次对应腧穴详见表1),见表4。笔者划分的依据为:1级选穴往往在针灸处方中作为主穴使用,而2、3级选穴则作为随症加减的配穴使用。见表4。
表4 腹胀“同功穴”规律谱分析
2.6 腹胀“同功穴”1级谱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简称《腧穴主治》)对比分析 见表5。
由上表可知,《腧穴主治》中主治腹胀腧穴共49个。笔者总结的腹胀同功穴的规律谱中的1级选穴中的32个腧穴,其中有31个腧穴出现在《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有高度的一致性,而《腧穴主治》的其余18个穴位均出现在2级谱以及3级谱中。
关键词2.727部针灸教材与现代文献对比笔者以“腹胀”“针灸”为检索出1959—2014年的27篇相关文献。在这27篇文献中笔者做了统计,其中最常用的选穴为: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天枢、中脘、胃俞、大肠俞、解溪等。以上8个穴位均出现在腹胀同功穴规律谱中,被作为1级选穴使用,1级选穴作为临床最常用的腧穴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
DOI:10.13463/j.cnki.jlzyy.2015.05.001
中图分类号:R245.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3-5699(2015)05-0433-0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431000)。
作者简介:马天姝(1988-),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针灸推拿研究。
收稿日期:(责任编辑:张晔2015-03-29)
3小结
本文总结出腹胀同功穴的选穴规律谱,这对于临床上如何选穴以提高疗效、如何做到“少而精”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选穴可以使临床疗效得以最大发挥,是历代针灸医家永恒思考的问题,如何从纷繁复杂的腧穴配伍中执简驭繁更是历代针灸学者所追求的真谛。而同功穴的提出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功穴作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的基础对临床取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部分学者认为,腧穴配伍存在着协同与拮抗作用,而同功穴的提出为科学的配伍奠定了理论依据和基础。如果在针灸处方中进行科学的配伍,选取同功穴的一级选穴,并随症配以同功穴的2、3级选穴,这样的针灸处方往往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腧穴配伍到底存不存在拮抗作用,科学的配伍会不会出现拮抗作用,便是一个有待商榷和思考的问题。在日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结合同功穴来深入探讨腧穴配伍的协同与拮抗作用。本文仅以腹胀作为一个基点来展开论证,而同功穴的应用则可以广泛到其他针灸适应症中,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总结出其他疾病的规律谱,这对临床疗效的提高,临床选穴的精确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存在着非凡的意义。同功穴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对腧穴配伍的效应和机制的研究以及提高针灸临床疗效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蒋海琳.失眠的“同功穴”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5,35(1):1-5.
[2]张吉.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5-408.
[3]孙国杰.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1-135.
[4]杨甲三.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587-600.
[5]李鼎.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9-181.
[6]刘冠军.针灸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1987:22-132.
[7]徐恒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1-183.
[8]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0-131.
[9]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9-260.
[10]胡玲,刘清国.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6-230.
[11]冀来喜.针灸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2:46-158.
[12]王华.针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3-117.
[13]王富春.经络腧穴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105.
[14]邓良月.国际针灸学教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62-156.
[15]梁繁荣.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2-153.
[16]邱茂良.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23-145.
[17]程莘农.中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7-322.
[18]路玫.针灸学基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L:37-199.
[19]王富春,宋柏林.针灸推拿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14-75.
[20]郭诚杰.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35-150.
[21]赵京生.针灸学基础[M].上海:上海中医药出版社,2001:44-156.
[22]谷世哲,李瑞.针灸学[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56-198.
[23]成都中医学院.针灸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9-160.
[24]广州中医学院.针灸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7:32-76.
[25]朱琏.新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4:79-223.
[26]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4-145.
[27]江苏新医学院.针灸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30-190.
[28]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120-217.
[29]GB/T30233-2013.腧穴主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30]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5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