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视角分析医学生职业倦怠的现状与成因

2016-01-09 02:31杨丽娟,彭强丽,周晓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

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视角分析医学生职业倦怠的现状与成因

杨丽娟1,2,彭强丽3,周晓娜1

(1.云南中医学院,昆明 650200;2.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3.云南省中医医院,昆明 650200)

摘要:目的调查中医院校医学实习生职业倦怠的现状,从情绪能力自我效能感的视角尝试分析该群体职业倦怠的成因。方法利用中国工作倦怠量表CMBI对328名医学专业及非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测试,回收后进行检查,剔除不合格问卷后保留有效问卷289份,问卷中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2个分量表采用正向计分法,而个人成就感降低分量表则采用负向计分法,以耗竭分数≥25、人格解体分数≥11、成就感降低分数≥16作为临界值进行统计。结果1)受试者中70.9%的实习生具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2)受试男生与女生出现职业倦怠的比例无明显差异;3)非医学专业实习生与医学专业的实习生发生职业倦怠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生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4)实习时长>6个月者发生职业倦怠的比例明显增高。结论医学实习生是一个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特殊群体,其工作倦怠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及教学医院应给予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干预。

关键词:医学实习生;职业倦怠;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DOI:10.13463/j.cnki.cczyy.2015.06.070

中图分类号:R247.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258(2015)06-1288-03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2Y067)。

作者简介:杨丽娟(1979-),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不孕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收稿日期:(本栏责任编辑:张海洋2015-05-30)

Analysis of job burnout situation in TCM medical interns from perspective of emotion regulation self-efficacy

YANG Lijuan1,2,PENG Qiangli3,ZHOU Xiaona1

(1. Yunnan University of TCM, Kunming 650200, China;

2.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ne, Nanjing 210046, China;

3. Yunnan Hospital of TCM , Kunming 650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ccupation burnout of medical interns in the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y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job burnout emotional group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efficacy. MethodsA total of 328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ssessed by Chinese job burnout scale (CMBI), the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289 after the inspection and rejecting unqualified ones. questionnaire in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depersonalization of two subscales using forward scoring method, and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subscales with negative scoring method, to exhaustion scores ≥ 25, depersonalization scores≥11,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scores≥ 16 as the critical value for statistical. Results1) subjects 70.9% of the interns surfer from different degree of job burnout.2) with the proportion of boys to girls’ job burnout h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3) Non-medical professional internship with professional medical interns job burnou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proportion of the medical students with a greater incidence of job burnout; 4)when the time of internship more than 6 months will induce to more job burnout. Conclusionmedical students is a special group that prone to suffer from job burnout, this problem can not be ignored, enough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by college and the training hospitals and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intervene this problem.

Keywords:college intern ;job burnout;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指个体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出现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的身心反应,包括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工作怠慢(cynicism)、成就感下降(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等[1]。职业倦怠不仅会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还会造成职业道德缺乏、消极怠工等职业危害。国内外研究[2-3]发现,医护人员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成为职业倦怠的易发人群,这对于医疗质量以及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医生工作倦怠产生的源头来自医学院学习阶段,高等中医药院校因其课程设置,实习目标及就业前景与其他医科院校有所不同,造成职业倦怠的成因也更为复杂。国内有学者研究认为,职业倦怠是源于人际关系和工作压力而产生的一组心理综合征,其成因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社会支持、处事应对方式、职业特征、个性因素以及个人参与度等[4]。本课题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实习生的工作倦怠现状进行调查,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角度探寻其发生的潜在原因,以寻求早期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开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328名实习生进行测试。回收问卷310份,回收率为94.5%,对回收的问卷加以检查,剔除信息不完整问卷及答案明显呈现规律性的问卷后保留有效问卷289份。对其中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男生71人(占24.6%),女生218人(占75.4%);中药学专业的实习生94人(占32.5%),医学专业学生为195人(占67.5%);实习时间<6个月者159人(占55%),≥6个月者130人(占45%)。1.2研究工具采用中国工作倦怠量表CMBI,该量表由李永鑫等人根据Maslach的MBI问卷修订而来。量表中包括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及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共计15个项目,并依据所得到的量表分数将被试的倦怠程度分为零倦怠、轻度倦怠、中度倦怠和高度倦怠4种不同的倦怠水平[5-6]。 1.3施测方法采用集中施测,当场收回问卷的方法。对有效问卷的选项进行分类统计,问卷中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两个分量表采用正向计分法,个体得分越高,显示其体验到的倦怠程度就越重,而个人成就感降低分量表则采用负向计分法,以耗竭分数≥25、人格解体分数≥11、成就感降低分数≥16作为临界值进行统计。3个维度上的得分都低于临界值为零倦怠、某1个维度上的得分等于或高于临界值为轻度倦怠、某2个维度上的得分等于或高于临界值为中度倦怠,3个维度上的得分都高于临界值为高度倦怠,统计各倦怠等级的学生人数,并对其性别、专业、实习时长等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其与职业倦怠发生的相关性。1.4统计学方法调查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职业倦怠等级检出率情况见表1。

表1 职业倦怠等级检出率情况

2.2各因素间职业倦怠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各因素间职业倦怠发生率比较 例(%)

注:与同项目内容比较,#P<0.05

3分析

3.1医学生中职业倦怠的现状意大利心理学家Caprara发现个体在管理日常生活的情绪体验方面有很大差异,导致差异的原因除了个体管理技巧的差异,还有个体对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感上存在差异。情绪调节的自我主观性决定了其必然与个体内在心理健康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当前的医疗体制下,医护人员的执业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给从业者造成较大的压力,而医学实习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在医院实习过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足以应对临床层出不穷的问题导致焦虑,另一方面还需面对就业、考研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加之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均让学生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引发职业倦怠,甚至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因而在受调群体中有70.9%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在面对压力和困境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高的个体面对问题时倾向于采用积极应对策略,而情绪调节效能感低的个体则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策略[7]。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概率较高,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不良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可对医学生未来的执业行为产生影响,归因看来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低不无关系[8]。3.2职业倦怠的成因中医院校的医学专业实习生出现职业倦怠的比例高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其成因可能为如下几个方面。从学校层面来看,医学专业和其他专业相比,具有学制长、内容多、学习任务繁重及学习方法单一等特点,医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因受专业限制,中医类学生就业面相对较窄,竞争压力大,更多的医学生为缓解就业压力而选择了考研,如何恰当的应对就业压力和考研压力,如何在实习过程中处理好医患之间、师生之间及工作与学习的冲突与矛盾,医学生在多种压力源的环境中极易产生紧张和焦虑的心理,感到身心疲惫,对工作缺乏热情,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态度或者消极地评价自我[9]。而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自我调节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影响认知、动机、决策和情感而间接地作用于行为,对个体的行为和人格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10],当学生自我效能感缺乏或不足时就容易在较大压力的环境中产生不良的心理变化。职业倦怠与实习时长关系的研究表明:﹥6个月出现职业倦怠的比例要明显高于≤6个月者,初入临床,医学实习生们兴趣盎然,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可以在临床上初试身手,故职业倦怠尚不明显。但部分实习医院为规避医疗风险和纠纷,对实习生的实习范围作出了种种限制,部分临床带教老师对自身的教学角色未能充分认知,让实习生成为诊疗过程的看客,诸多原因逐渐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随着实习时间的延长,学生工作成就感降低,开始对实习工作敷衍了事,对实习对象漠不关心等。国内有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即自我效能感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11]。由此可见注重培养和提升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4结语

医学生中存在的职业倦怠若处理不当将延续到未来的执业生涯中,所以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和医院工作中必须重视的环节。作为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作用于行为导向的具体效能感(如学业效能感、社会关系效能感等)进而作用于个体的心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压力应对、社会适应水平、人际关系质量等均具有重要影响。医学生对负性情绪管理不当会诱发一些不当的行为,因此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应重视学生情绪管理和调节的相关教育工作,努力探索有效的综合干预手段或措施,在实习的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情绪调节及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现状的正确认识,以减少职业倦怠和心理问题的发生。同时培养积极正向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改善医学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MASLACH C, SCHAUFELI W B, LEITER M P. Job burnout[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 52(3): 397-422.

[2]李超平,时勘,罗正学,等.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70-172.

[3]GUNDERSEN L. Physician burnout[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1, 135(4): 145-148.

[4]张理义,张金美,高玉芳,等.医生及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1):1345-1347.

[5]李永鑫,吴明证.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5, 28(2): 454-457.

[6]李永鑫,李艺敏.工作倦怠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J].心理科学,2006,29(1):148-150, 153.

[7]刘霞,陶沙.压力和应对策略在女性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5,37(5):637-649.

[8]吴花林,孙永胜.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29-131.

[9]蒋玉美,王晓平,郑茜,等.医学实习生的职业倦怠心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S1):17-20.

[10]汤冬玲,董妍,俞国良,等.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4):598-604.

[11]甘景梨,梁学军,程正祥,等.空军地勤人员角色认知、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相关性的调查分析[J].西南军医,2015,17(1):4-6.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驻疆官兵成就动机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试析广州星河湾酒店实习员工职业倦怠成因和疏解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