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海燕冯玲娟
(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陕西西安710062;2.西安高级中学,陕西西安710062)
LearnSite平台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研究*
——以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为例
☆ 王海燕1冯玲娟2
(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陕西西安710062;2.西安高级中学,陕西西安710062)
本文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构建了适合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利用LearnSite教学平台进行了相应的实践。通过开展教学实验,验证了此教学模式能够提升高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并弥补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翻转课堂;LearnSite平台;教学模式;效果研究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信息技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和培养学生解决探索未知领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作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工具,为学生在今后能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1]。当前迫于高考压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度不够,加之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新意,而且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强,教师一般先讲授演示,然后学生模仿操作,这种教学方式减少了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操作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并且在上机过程中,一般都是以单个技术类任务为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教学模式的革新在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搞好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所以需要通过积极地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课中”知识传授、“课后”知识内化进行了颠倒,实行“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此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也有效地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目前已经有部分学校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具体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项目调研实习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现状,利用针对信息技术学科开发的LearnSite教学平台,构建了一种适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教学实践,探究在该平台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LearnSite教学平台的开发者为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垟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周建达。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以及方便教学管理,该教师在2009年开发了一款专门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网络平台。由于LearnSite教学平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因此,此平台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平台之一。关于LearnSite教学平台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在网站上开辟出自己的教学天地,将准备好的教学资源进行上传,并且对所授课的班级进行开放,学生可以在网站上自主的学习与讨论。此外,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也可将自己的教案及课程资源进行共享,该平台可为教师提供一种相对独立的教学空间,这样也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方便。
LearnSite教学平台具有学生将作业随时上传的功能,学生之间可相互查看,进行互评。互评的过程中,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和点评学生作业,通过设置永久保存学生的作业,方便学生课后查看,也为教学的延续性提供了可能。
在结束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为了解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设置题目在课堂中进行随机测试,针对测试题,教师可以选用单选和多选两种形式,学生在学完当堂课程内容功能之后可以快速地进行自测,该测试题可以实现自动批改,实时、快速解决了阅卷的速度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自测成绩来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过程中都由LearnSite信息技术学习系统所记录。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对学生的整个教学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路径进行回顾,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纠正。
该系统平台主要分为三个角色登录,即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不同角色对应的权限不同。
1.管理员
在该平台上,管理员系统主要权限为:系统设置、教师管理、班级设置、新生导入、空间生成、学年升班、重新分班、数据备份以及数据清理,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管理员登陆设置模块界面
2.教师平台
教师平台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教师上课、备课、对学生以及作品进行管理等,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教师登陆模块界面
3.学生平台
学生登录后进入学生系统后,可以在管理员以及教师系统设置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如图3)。
图3 学生登陆模块界面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深入发展,LearnSite教学平台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尝试用来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许多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将平台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使教学平台具有了更加全面、强大的管理功能。上课时教师只需根据提示,就可添加相应的教学活动、进行提前备课及安排教学流程。课后,学生可以将课程资源进行打包下载,同时教师可以将资源包传输给其他教师,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各位教师的教学内容互相借鉴。因此,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对于信息技术课程,LearnSite教学平台体现了课程特色,具有针对性,并且教学功能完善,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方面具有优越性和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的盛行,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首先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微视频,将自己的问题或想法在课中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其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疑问进行解答。简单地说,就是课前学习、课中讨论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相比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共同探讨、协作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4]。符合我国新课改的目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本次研究是在对美国Robert Talbert教授提出的翻转课堂模式以及分析我国学者张金磊设计的模式的基础上[5],结合LearnSite教学平台的特点以及翻转课堂的理念设计出了具体的教学模式图(如图4)。
图4 基于LearnSite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本研究选用LearnSite教学平台作为翻转课堂的支撑平台,大致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具体的操作流程及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而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
1.课前签到,查看自主学习任务单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课前需要独立自主地学习一些相关知识。LearnSite教学平台设有签到功能,学生在每次登陆平台和学习知识之前都要进行签到,这样也督促了学生在课中讨论之前已经学习过相关视频[6]。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前,可以通过查看任务单,知道本节课程的重难点、需要着重看哪些教学资源、需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这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一个很好的导航作用。
2.观看视频,课前练习
翻转课堂课前的教学资源一般都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需要观看教师准备的教学视频。这种视频可以是网上现成的优质视频资源,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实际情况制作的微视频[7]。在观看完相关教学视频之后,学生就课前学到的知识可以做一个基本的练习。练习通常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课前提供的教学资源设计,学生通过课前的一个基本测试,对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课中教师辅导阶段主要是针对学生课前的疑难问题,并且对新的任务进行深层次的练习与成果展示。教师在上课之前将学生已有的问题大致归类,课堂中依据学生问题的性质将其分组,一般是3到5人一个小组,学生就自己遇到的问题开始展开讨论。讨论期间教师一直巡视,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及时给予引导。学生在解决完自己的问题后,每个小组自由推荐小组代表向其他小组介绍讨论的问题以及最终答案。然后学生在平台领取新的课堂任务,并根据任务大小确定如何分组。在完成任务后,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最后将作品上传至平台,进行互评。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期间,教师承担了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学习的角色。
学生在学习完课堂知识之后,对于知识点进行巩固。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拓展资源,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对这些资源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成绩。当然,对于一些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或者因为其它原因没有按时上课的学生,他们可以利用学生平台上课前以及课中、课后的学习资源来进行补救学习[8]。
对象选自西安某中学的高一年级二班与六班,人数分别为58和55,通过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基本情况以及初始学习情况的前期测试,发现这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基本相同。
首先根据调查问卷中的里克特五点式题型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二班与六班的初始学习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概率Sig(双侧)p=0.769>0.05),二班的均值为 34.1662,标准差为 5.31766,六班的均值为34.1592,标准差为4.32156,两个班级的均值相差很小。从总体上来看,本次研究确定的高一二班与六班在初始学习情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同质性,可以实施研究。
表1 学生基本学习情况分析
实验采用的是不相等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实验中涉及以下三类变量。
(1)实验变量,即自变量。本次研究中的自变量是: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而对照班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
(2)反应变量,即因变量。本次研究中的因变量为实验班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学习能力以及最后的测试成绩。
(3)无关变量,即干扰变量。无关变量即是在实验过程中,除了实验者有计划控制的实验变量外,另外一些影响变量变化的因素。对于干扰变量的控制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变量控制
实验实施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基本的初步调查阶段,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际调查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二个阶段是设计流程和平台的搭建阶段,根据文献综述梳理,设计出适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着手搭建LearnSite教学平台,在对实验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总之,这一阶段主要是为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的实施做前期准备。第三个阶段是行动阶段,通过对平台搭建后的前期测试,待平台一切稳定之后,上传相应的教学资源,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第四阶段是总结阶段,这一阶段是对整个教学实验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反思。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准实验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基于LearnSite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并应用于西安高级中学高一的信息技术课程中,通过与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作对比来检测基于LearnSite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本次实验研究的目的是依据课标测量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即在传统教学方式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学习能力以及总测评成绩的改变。因此,本次研究编制的问卷是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前后测试,主要是通过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学习能力三个方面设计问卷,每个维度10道选择题,总共30道,采用里克特五分计量的形式呈现。问卷中的试题编写参考依据为以往研究者及其他学科关于在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方面的研究。利用SPSS20对于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利用两组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对比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的分析情况如下所示。
表3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差异性分析
由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学习兴趣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相差是非常小的。实验班前测均值为29.4868,对照班均值为29.5562,相差甚微,对照班略高于实验班。通过学习兴趣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看出,P值为0.815远大于0.05,没有显著性差异,基本持平,表明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学习兴趣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差异。
表4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差异性分析
通过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相应的变化,具体如表4所示。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实验后实验班的均值达到35.3663,对照班的均值为32.0258,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在方差齐性检验中可以看出,P值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习兴趣在实验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班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班(T=5.270>0)。这也说明,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5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差异性分析
由表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合作意识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相差是非常小的。实验班前测均值为31.6121,对照班均值为31.0918,相差不大,对照班低于实验班。通过合作意识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看出,P值为0.580远大于0.05,没有显著性差异,基本持平,表明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合作意识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差异,并且实验班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的合作意识略高于对照班(T=0.556>0)。
表6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差异性分析
通过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学生的合作意识有了相应的变化,具体如表6所示。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实验后实验班的均值达到32.8788,对照班的合作意识均值为32.1124,实验班高于对照班。在方差齐性检验中可以看出,P值为0.041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合作意识在实验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但是效果不明显。
表7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差异性分析
由表7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学习能力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相差是非常小的。实验班前测均值为26.9124,对照班均值为26.9766,相差不大,对照班略高于实验班。通过学习能力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看出,P值为0.863远大于0.05,没有显著性差异,基本持平,表明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学习能力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差异,并且对照班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的学习能力略高于实验班(T=-1.721<0)。
表8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差异性分析
通过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相应的变化,具体如表8所示。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实验后实验班的均值达到30.6364,对照班的均值为27.2931,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在方差齐性检验中可以看出,P值为0.001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习能力在实验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班的学习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班(T=3.332>0)。这也说明,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对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测试成绩将通过给学生布置综合任务——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来测试,并且根据教材中对多媒体作品参考评价表进行打分,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实验班在此次测试中成绩均值为85.12,对照班为81.45,实验班成绩均值水平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标准差为6.341,对照班的标准差为7.312,实验班明显低于对照班,说明实验班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小于对照班,成绩比较集中。并且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测试成绩进行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10所示,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0.05),并且实验班的期末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T=3.140>0),由此可以看出,此次实验实施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表9 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成绩描述性统计
表10 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成绩的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
此次研究中,通过T检验效果可得出,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班,并且从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实验过程中,通过本人亲自授课体验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在实施翻转课堂之后,课堂氛围明显要比对照班活跃很多,学生基本都能够积极、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课后学生在平台上对于拓展资源的学习需求方面越来越强。总之,无论从调查数据分析,还是访谈中都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确实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前面对于问卷数据的T检验可以看出,虽然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学生的合作意识方面都有相应的提高,但是效果不太明显,从对翻转课堂教学满意度问卷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合作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在访谈中,也有部分学生提到,通过翻转课堂教学,让他们更加体会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在互相交流中可以取长补短,但是还有很多学生未能够真正地全身心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在合作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虽然实验班的学生在通过翻转课堂方式学习的过程中,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机会增加,但此次实验的时间较短,学生的意识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而且由于信息技术课堂机房环境限制,学生对于在课堂上的交流有时候比较懈怠。因此,在合作意识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与研究。
从前面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对比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试验后学习能力都有提升,但实验班的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班,并且在对翻转课堂满意度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实验班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课堂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快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也有学生认为在进行翻转课堂学习时,他们想要完成课前作业,就得自己在网上找素材,无形中对于他们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而在课堂中,小组完成任务时相当于再一次提高了他们的思考、动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但由于此次研究的时间限制,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提升效果不是太明显,还有待进一步考究。
对于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的影响,根据前面的数据T检验可以看出,在经过翻转课堂教学实验之后,实验班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班,并且两个班级的成绩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从此次实验研究以及对LearnSite教学平台满意度问卷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LearnSite作为一个免费的、开放的教学平台确实能够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一个很好的支持,由此可见,LearnSite教学平台非常适合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一种变革和补充,我们没必要将其“神话”,也没必要对其“贬低”。如果我们能够回归到学习规律的本身(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不难发现,翻转课堂强化了我们对于“课前预习”的认识,而很多人将“视频”资源作为聚焦点,大部分原因在于目前视频资源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对于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还需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更多面对面地交流来实现。
[1]贺玉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
[2]付兰敏.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3][5]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4]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01):1-19.
[6]周建达,陈杰.LearnSite:一款B/S模式的信息技术学习平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1):120-122.
[7]冯玲娟,王海燕.从生态学视角解读翻转课堂教学[J].中国远程教育,2015,(12):27-31.
[8]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58-64.
G434
A
1671-7503(2016)23-0044-06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项目“翻转课堂在西安市中学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SJY2015J017)。
庄丰源]
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与研讨会举行
为推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12月5日,教育部在南京大学举办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与研讨会。教育部副部长李晓红出席并讲话。
李晓红指出,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就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下一步,各地各高校要在认真学习领会《指导意见》主要精神和内涵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订符合地方和学校实际的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准确把握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的改革重点,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一要遵循三条总体要求,坚持考核评价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考核评价的基本原则,坚持解决考核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二要把握六项改革要点,严把教师选聘考核师德关,切实扭转对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的现象,强化课堂教学纪律考核,调整完善科研评价导向,综合考评教师社会服务工作,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三要抓住四个关键环节,抓评价主体,抓评价标准,抓评价方式,抓评价效果。
李晓红特别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中国特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做到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李晓红还指示教育部相关部门改进针对大学的各种评价指标,从源头上做出合理设计。
(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