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基于学习圈的混合学习模式
——以P2PU和CPL合作的学习圈为例
☆郭欣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混合学习一词最早出现在企业培训之中,之后逐渐延伸到教育领域。近几年来,混合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但是它在教育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使混合学习进一步发展,引入了学习圈这一组织形式。本文主要介绍二者结合的学习模式,以更好地将其应用在教学中。
混合学习;学习圈;模式
随着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及“后MOOC”时代的到来,大多数在线学习者对在线教育的质量与过程持怀疑态度,认为单纯的在线教育缺乏互动性,对学习者的自我监控与调节能力要求较高,存在难以持续、完成率低等缺陷。面对种种困境,混合学习正在逐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者认为在线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未来教育的必然取向。但是当前混合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党性教育和企业培训之中,在传统教育中有关混合学习的研究和应用还是很少,虽然有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等提法,但都是将混合学习作为高层的教学思想提出的,并没有提出一些适合混合学习的具体学习方法。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混合学习在应用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然而学习圈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有着低成本、高效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以兴趣为导向等优势,这和混合学习模式高度契合。在《美国2016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中谈到的学习圈,正是基于学习圈的混合学习模式,相关案例表明二者的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
“混合学习”一词最先出现在企业培训领域,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1]。在20世纪90年代,E-Learning在企业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不同情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混合学习”一词开始出现,之后逐渐应用到教育领域中。关于混合学习的定义,我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南国农[2]先生在总结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时,将混合学习理论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阶段的主导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柯蒂斯·邦克(Curtis J.Bonk)[3]将混合学习定义为“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结合(A Combination of Face-to-face Instruction With Online Learning)”。李克东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4]。总之,混合学习就是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相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育思想,强调以教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融合,注重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在线学习中对所学内容的自我建构[5]。
在国外混合学习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培训硕士、博士课程的学习。混合学习的运用必须从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出发,将目标、学习者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地混合。另一种是针对高校在职学生的学习。在国内的研究及应用主要是:培训成人(或在职学习者)的学习,其目的在于这类人群目的性强、动机明确,由于工作与学习时间容易冲突,采用混合中的在线学习,加之其他如讨论、信息发布、考试等功能与实体教室学习进行混合,确实能达到良好效果。当前混合学习课程主要在语言、IT培训领域应用较多,但尚未有专门针对传统高校的混合学习的研究。
1.学习圈的缘起
瑞典政府在发布的成人教育文告中将学习圈定义为:“一群朋友,根据实现预定的题目或者议题共同进行一种有方法、有组织的学习”[6]。它起源于瑞典的民众自我组织、自我学习的教育方式,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种非正规学习的形式被称作“大众成人教育”。瑞典能够从一个欧洲最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学习圈”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其他国家也有大量的学习圈在运行,对于学习圈的研究从学习圈被提出至今,都不曾间断。我国在近十多年也关注到了学习圈理论,并且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理论上的探讨研究。
在理论研究上,国内主要对学习圈的内涵和特征作出解释,例如:2007年郭嘉在文章中写道:“训练有素的领导者而不是主导者、催化性的材料而不是教本、主动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受教者组成了学习圈的铁三角”[7],并且明确指出了学习圈铁三角的构成要素和相关特征;在2013年吕欢美也指出“成人学习圈是指成人学员为共同的目标而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就预定的课程或问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开放式的大众成人教育形式,它以成人的生活情景和经验为基础,是一种商讨性的协作学习活动”[8]。
2.学习圈的特征
极低的学习成本。在学习圈中没有专职教师,只有一个组长来负责日常工作,学习圈的兼职领导人也由有威望的人来担当,并且学习圈不需要付给领导工资。学习圈的学习材料是从图书馆借阅而来或者由学习者自己提供。当学习结束后,将学习材料放进学习圈图书馆,供以后的学习者借阅。学习圈图书馆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降低了学习成本。学习圈不需要专门的场地,因此免去了场地费用,成本的降低不仅减轻了学习者的经济负担,也节约了政府在成人教育方面的投资。学习圈低成本运行是其蓬勃发展的重要条件。学习圈的下列优势使其发展壮大起来。
灵活多样与规范有序的统一操作方式。学习圈的操作方式是很灵活的,与学校教育有固定的教师、教室、时间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圈相对更加自由,话题范围、学习时间、地点等都是灵活可变的。在学习方式上,学习圈强调的是“会谈讨论式的学习文化”,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每个学习圈都有着自己的组织原则和一些成员必须遵循的规则,保证学习圈规范有序的运转下去。因此学习圈是灵活多样和规范有序的统一,以此保证高效运转。
以民主、平等和自由为核心。它的各个环节都强调民主性和平等性,这不仅体现在入学条件、入学对象的平等上,也体现在指导者和参与者以及参与者和参与者之间的平等,更重要的是,学习圈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发组织起来的,体现了自下而上的特点,也实现了学习者的广泛参与。
在《美国2016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中谈到“技术可以帮助学习者走出课堂,利用在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课外机构的学习机会进行学习”时就举有一个案例:P2PU(peer-to-peer university,面对面讲授大学)能提高成人学习者的熟练度,并且每个人都是一个教师和学习者。
P2PU和芝加哥公共图书馆(CPL)合作进行学习圈的试点——通过在当地图书馆一起学习在线课程来轻松促进成人学习小组的学习。在2015年的春天,CPL的两个分支机构合作进行了一个试点项目,通过一些免费的在线课程来促进面对面学习小组的学习。在2015年秋季,CPL试点项目逐渐扩大,将学习地点扩展到了到其他公共图书馆。
这种混合学习模式将混合学习和学习圈结合起来,混合学习包括两部分: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其实学习圈也有这两部分,只是学习圈的面对面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充分地利用了公共图书馆等公共空间来减少成本,两者的有效结合使得混合学习就有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学习圈中的参与者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文化经历,彼此之间差异较大。因此,学习圈不能像学校教育那样有专门的教师来组织学习,只能是自我的管理和教育。但是每个学习圈会设置一个组长来管理日常事务,维持其正常的运转。组长由圈内成员推举产生,他不一定是能力最强的,也不一定是知识最渊博的,但他一定是沟通能力最强的,这样才会使成员在这个学习圈中安心的学习。
组长的责任是负责整个学习圈的组织、运行和协调。主要任务包括:拟定学习计划和学员名单、学习资料的汇总和分发、时间地点的安排,并担负起组织学习材料、保证学习圈顺利开展、确保讨论紧紧围绕主题进行、确保所有成员有相等的机会充分参与其中、鼓励成员互动提问等。
组长应做到:第一,提前阅读相关材料;第二,每次上课务必提前到达,将椅子围成一圈,准备好讲义、笔、磁带等上课所需物品;第三,提前了解洗手间的位置;第四,始终准备好两到三份备用材料,防止有成员忘记拿材料而不能参与学习。
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学习圈的混合学习模式
此模式首先包括两部分,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共有五个环节:首先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不同的学习圈;之后进行整个学习小组的第一次会面,并进行一些准备活动;然后是在线学习,包括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在线讨论等待;接着就是某个地点进行面对面的讨论(这一环节可以和上一环节重复进行);最后就是结束该学习圈的学习,重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组,重新加入。
1.准备活动
此环节主要有两个目的:了解学习圈的组成原则和为学习做好准备。
学习圈有自己的组成原则:了解学习圈的组织原则、主要事项等;地域上采取就近原则,方便学习者学习;年纪相近、文化程度相仿,共同话题偏多;学科相关,所选主题相同;一致的参与时间。
对学习做好准备:准备“自我介绍”,方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了解;确定学习的地点,可以是公共图书馆、咖啡馆等公共空间,也可以是某个成员家中,总之,地点以方便所有成员为宜;确定学习时间,一般每周进行两次左右的共同学习,哪天学习可以由成员之间共同商量决定,在《美国2016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中谈到的学习圈,每周有两次的见面(每次大概两个小时),目标是经过6周后学习圈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组长还需要准备资源,例如邀请专家,通知家长;收集小组资料,以方便组织。
2.在线学习
学习圈建立后并经过准备活动之后,就要进入混合学习的另一阶段:在线学习。在小组成员相互了解之后,每个人就学习内容先进行自我学习,利用网上开放资源在线观看视频、查找相关资料,也可以在网上和组内成员进行讨论。这一阶段的在线学习是为下一阶段的小组讨论做铺垫,只有自己真正地提前学习,做了功课之后,在组内讨论的时候才可以跟得上节奏,才可以在与其他人讨论中碰撞出火花,真正理解学习内容。此环节在整个模式中极为重要。
3.面对面讨论
组内成员经过在线学习,对于学习内容有了基础之后,小组成员再聚集在一起,关于学习内容进行讨论。此环节可以由组长请一些老师或是对此学习内容有深入研究的专家来进行指导。在经过第一次讨论之后,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返回到上一环节再次进行在线学习,然后再进行讨论。在线学习和面对面讨论可以重复进行,直到对学习内容都掌握为止。
4.结束学习圈
最后一个环节是结束学习圈,一个学习圈在经过几周的学习之后会解散,学习者会继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圈再次进行学习。但是在结束一个学习圈时,也要有一些仪式和证书以证明学习者在这个学习圈中学习过。因此,可以向学习者颁发优秀学习者证书,最后就是向合作班级道别,重新寻找感兴趣的小组加入以进行学习。
在《美国2016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中谈到的学习圈正是基于学习圈的混合学习,这次P2PU和CPL关于学习圈的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P2PU为学习者设计了许多软件工具和指导方针,以此来简化管理负担和对现有的学习内容进行更深层次地整合。初步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圈中的学习完成度远远高于大多数通过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非认知技能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混合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够实现线上学习(Online-learning)与线下学习(Off-learning)的混合,自定步调学习和实时协作学习的混合,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学习的混合,多种教学资源的混合,多种学习环境的混合,实践和绩效支持等多元学习优势,能够有效地促进课程及教学的变革,克服以往在线学习的弊端,所以应用混合式学习的方式促进课程以及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往[9]。它的提出也为技术融合于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混合学习在这些机构及教育中的应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也逐渐地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10]当学生面对众多学习资源时,会十分困惑,最适合自己的材料是哪个?有些学生质疑,为什么教师要求我们只能在课程BBS上和天天见面的同学讨论问题?同时,很多偏僻山村的学习者正为上网不方便发愁,面授已经取消,教师的答疑、同学的讨论及最新的课程材料都在网上,怎么办?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了混合学习在应用中还需要新的手段支持,而学习圈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学习圈小组在选择资源时,会有组长帮助组员挑选适合的学习资源,避免盲目;并且讨论也可以分为网上与面对面两种形式,以适应所有人的需求;学习圈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等公共空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这些都说明了学习圈可以更好地完善混合学习模式,并使之适用性更强。以混合模式为教学指导思想,学习圈为具体的实施形式,二者配合,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1]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07):3-8.
[2]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11,(11):10.
[3]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
[4]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1-6..
[5]郭丹.混合式学习有效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07):153-154.
[6]托瑞.波尔森.瑞典学习圈现代学习中的“古老”学习方式[DB/OL].http://www.folkbildning.net/tore.persson/Swedish-StudyCircle Ch.pdf,2009年2月20日.
[7]郭嘉.瑞典学习圈研究[J].继续教育,2007,(10):58-60.
[8]吕欢美.论成人学习圈的资源整合[J].职教论坛,2013,(09):58-59.
[9]方中玉.在线学习与混合学习对比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0]张志祯,齐文鑫.提高混合学习有效性的策略[J].开放学习,2007,(04):31-33.
G434
A
1671-7503(2016)23-0019-04
郑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