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6-01-08 20:04何振平
甘肃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何振平

【关键词】 数学教学;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2—0108—01

探究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过程本身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以独立思考为核心,多种较优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对于学生来讲,充满疑问的学习情境。因此,教师应在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这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源泉。

例如,教学“圆的半径的概念”时,笔者先创设教学情境,再抽象出数学模型,继而严格定义为:由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半径。为了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圆内有很多线段,为什么偏偏选择这样的线段作为圆的半径?其他的线段适合作圆的半径吗?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最佳时机,探究活动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圆的半径的意义。

二、 积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合作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先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探究、再创造数学知识,然后和同学合作交流,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比如,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这个定理时,笔者没有按照书本上的做法,先让学生任意画出几个三角形,然后分别量出每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再通过计算说明定理是成立的。而是等学生测量完后,提出问题:我们是使用列举法证明这个性质的,就算把大家画的三角形都统计起来,也就是几百个三角形,可以说这个定理在这几百个三角形中是成立的。但是三角形的数量是无限的,对于其他的三角形也成立吗?笔者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他们尝试、探究如何用其他的方法证明这一定理。这样教学,既确保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 积极引领,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引领,特别是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的探究指引方向,让他们明确探究的任务和方向,有的放矢地开展探究活动。

如,三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一课,是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方位观察由多个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立体图形的平面视图。由于学生观察效果受方位影响较大,教师预设到学生一般受到的影响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学生展开探究前,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探究任务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进而得到平面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思维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搭建学生合作交流的平台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另外,教师还应通过营造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灵活应用教学方法等手段,点燃学生的自主探究之火。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生本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