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从“句”之字浅识

2016-01-08 09:59蔡慧婕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

蔡慧婕

摘 要:《说文解字》从“句”之字共有32个,全部为形声字。许慎在标注读音时不但采用“从某某声”的方法,还用了“从某某声,某亦声”的标注方法。《说文解字》从“句”的字分别表示“曲”义,“小”义等,这是形声字的声符示源的结果。

关键词:说文解字  “句”声字  亦声字  声符示源

一、“句”字释义

《说文·句部》:“曲也,从口丩声。凡句之属皆从句。”“丩”上古音为见母幽部,“句”上古音为见母侯部,见母双声,韵部侯幽旁转,古音相近。《说文解字句读》:“古无章句,亦有语句,故从口也,语必委折,故得曲义,丩缭亦曲,声亦兼义,因之凡曲皆曰句。”[1]《说文解字注》:“凡曲折之物,侈为倨,敛为句。”[2]“句” 即谦恭也,表人敛胸勾曲之情状。“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谓山川纡曲,如句容、句章……”“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留可钩乙之意。”从这三句话中可以看出“句”有“曲”意。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说:“句,从丩口声,当读如今言钩,俗作勾。”这些“句”字亦作“勾”,读若“勾”,取其“曲”之义。[3]

二、《说文》从“句”字编排情况

《说文解字》里含有“句”部件的字有:拘、笱、钩、翑、雊、、痀、佝、絇、軥、玽、苟、跔、敂、鸲、朐、枸、邭、昫、耇(耈)、欨、驹、狗、鼩、煦、竘、姁、蚼、、劬、斪、(酗)。全部为一般意义上的形声字,《说文》在对这些字标注读音的时候,大多数按照“从某某声”的方式标注,但是拘、笱、钩和雊是按照“从某某声,某亦声”来标注,作为形声字的一种特殊形式——亦声字来处理的。同时为同是“句”声的“拘、笱、钩”另立一“句”部。

以“据形系联”为归字原则的《说文》,没有把所有含有“句”部的字分别归入其所属之部首,却一反常规地单独为“拘、笱、钩”建立句部。这就引起后世学者的争议。如马叙伦明确地说:“句当入丩部,此丩之转注字,口丩旁纽双声,兼叠韵。拘入手部,笱入竹部,钩入金部,句入丩部,则句部可删也。”[4]认为许慎这是自乱其例。

《说文》里的拘、笱、钩这三个字,许慎完全可以按照形声字的惯例“从某某声”来注音,那他为什么要单独建立“句” 部并用亦声字来标注这三个字呢?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三个字。拘,止也。从句、从手,句亦声。笱,曲竹捕鱼笱也。从竹、从句,句亦声。钩,曲也。从金、从句,句亦声。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三个字的共同特点即“句”不但表音而且表意。虽然“手”、“竹”、“金”表示与字义有关的行为或字义的类属,但声符“句”的“曲”义才是这三个字的中心意义。正如段氏所言“按句之属三字皆会意兼形声。不入手竹金部者,三字皆重句,故入句部。”这是其一。其二,拘、笱、钩这三个字都和“曲”的意思有关系,声音相同或相近,所以同源。都是在“句”上加形符“手”、“竹”、“金”得来的。拘,举朱切。笱,古厚切。钩,古矦切。这三者中古音相同或相近,意义都与“曲”有关,是同源字。所以许慎为其另立句部,充分体现了许慎已认识到形声字中声符具有示源功能。但是许慎没有把同是亦声字的雊(雄雌鸣也。雷始动,雉鸣而雊其颈。从隹、从句,句亦声。)归入句部,的确有失妥当。

亦声字在形声字里虽然不多,但却是我们分析文字时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亦声字弥补“六书”说的一个不足,有的形声字偏旁既表义又表音。如果单纯地按照六书分析,那么这类字无论归入会意或归入形声,都无法准确地反映声旁表音又表意的双重作用,而亦声字的出现正使这类字有了归宿。如蒋善国先生所早已指出的:“亦声字是汉字由象形文字演进到标音文字的一种过渡形式……它是纯形声字的先锋。”[5]从汉字演化的角度看,亦声字是汉字演进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三、《说文》从“句”字分析

(一)“圆曲义”

拘 《说文》:“止也。从句、从手,句亦声。”《汉书·司马迁传》:“使人拘而多畏。”颜师古曰:“拘,曲碍也。”《荀子·宥坐》:“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注:“拘读为钩,曲也。”

笱 《说文》:“曲竹捕鱼笱也。从竹、从句,句亦声。”《诗·邺风·谷风》:“勿逝我梁,勿发我笱。”《毛传》:“笱,所以捕鱼也。”朱熹注:“苟,以竹为器,而承梁之空以取鱼者。”

钩 《说文》:“曲也。从金、从句,句亦声。”玉篇:“钩,曲也,所以钩悬物也。”周礼春官巾车:“金路钩。注:“故书钩为拘。”

翑 《说文》:“羽曲也。从羽、句声。”《尔雅·释兽》:“马前足皆白,暇;后足皆白,翑。”《尔雅》作为马名的“翑”无疑是借来表声音的假借字。

雊 《说文》:“雄雌鸣也。雷始动,雉鸣而雊其颈。从隹、从句,句亦声。”《史记卷二八》:“登鼎耳雊,武丁惧。”《七修类稿·卷三·天地类》:“雉雊,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

《说文》:“镰也。从刀、句声。”《方言·卷五》:“刈,自关而西,或谓之钩,或谓之镰,或谓之锲。”镰刀非弯曲则不能成其功。

痀 《说文》:“曲脊也。从疒、句声。”按驼背。成疏:“痀偻,老人曲腰之貌。”

佝 《说文》:“务也。从人、句声。”《明史卷二九九》:“永康人腹疾,佝偻行。”《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絇 《说文》:“纑绳絇也。从糸、句声。”《仪礼·士冠礼》靑絇繶纯。注:“絇之言拘也。以为行戒,状如刀衣,鼻在屦头。”

軥 《说文》:“轭下曲者。从车、句声。”《释名》:“钩车以行为阵,钩股曲直有正,夏所制也。”

跔 《说文》:“天寒足跔也。从足、句声。”《玉篇》:“寒冻手足跔不伸也。”跔者,句曲不伸之意。

朐 《说文》:“脯脡也。从肉、句声。”段玉裁曰:“挺即艇也。何休注《公羊》曰:‘曲曰胸,申曰艇。胸艇,就一艇析言之,非谓艇有曲直二种也。”

耈 《说文》:“老人面冻黎若垢。从老省、句声。”《释名》:“耇,垢也。皮色骊悴,恒如有垢者也。或曰胡耇。”

斪 《说文》:“斫也。从斤、句声。”《尔雅·释器》斪斸谓之定。注:“锄属”。

枸 《说文》:“木也,可为酱,出蜀。从木、句声。”《集韵·疾韵》:“构,木曲枝构,或省。”《诗·小雅》南山有枸。

(二)从“句”得声有小义

驹 《说文》:“马二岁曰驹,三岁曰駣。从马、句声。”注:“六尺以上马,五尺以上驹。”《尔雅·释兽》伭驹,褭骖。注:“伭驹,小马,别名马骖。”

狗 《说文》:“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声。”《尔雅·释畜》未成毫,狗。注:“狗子未生毛者。”

鼩 《说文》:“精鼩鼠也。从鼠、句声。”汉书东方朔传如淳注曰:“鼱鼩,小鼠也。音精劬。据尔雅释文,字林有鼱字。”

(三)从“句”声,借来表音

玽 《说文》:“石之次玉者。从玉、句声。读若苟。”《宋史卷一一九·志第七二》:“建炎四年,南平王薨,差广南西路转运副使尹东玽充吊祭使,赐绢布各五百匹,羊、酒、寓钱、寓彩、寓金银等。”

苟 《说文》:“艹也。从艹、句声。”《百花扇》:“苟非之子遇同心(栀子),几见扇迎桃叶(桃花)。”

敂 《说文》:“吹也。一曰:笑意。从欠、句声。”《周礼·地官·司关》:“凡四方宾客敂关,则为之告。”

鸲 《说文》:“鸲鹆也。从鸟、句声。”《正字通》:“又名八哥。”《幽明录》云:“五月五日,翦其舌端使圆,敎令学语,能人言。”

邭 《说文》:“地名。从邑、句声。”

昫 《说文》:“日出温也。从日、句声。北地有昫衍县。”《玉篇》:“暖也。同煦。”《淮南子·原道训》:“昫妪覆育。”

欨 《说文》:“吹也。一曰:笑意。从欠、句声。况于切。”《续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一》:“与吏卒语,欨欨惟恐伤人,人皆喜之。”

煦 《说文》:“烝也。一曰:赤皃。一曰:温润也。从火、昫声。香句切。”《大唐大荐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师之碑》:“韶光煦然润气蒸兵。”

竘 《说文》:“健也。一曰:匠也。从立、句声。读若龋。《淮南子卷十八·人间训》;“其始成,竘然善也,而后果败。”

姁《说文》:“妪也。从女、句声。况羽切。”《说文解字注》:“然则姁亦母偁也。师古曰。吕后名雉。字娥姁。”《汉书·外戚恩泽侯表》:“扶柳侯吕平,以皇太后姊长姁子侯。”

蚼 《说文》:“北方肓蚼犬,食人。从虫、句声。”《商君书·农战第三》:“今一人耕,而百人食之,此其为螟螣蚼蠋亦大矣。”

《说文》:“ 属,头有两角,出辽东。从黾、句声。”《集韵》:“鼊,水虫名。似龟,皮有文。”

劬 《说文》:“劳也。从力、句声。”《玉篇》:“劬劳,病也。”《诗·小雅》之子于征,劬劳于野。《传》:“病苦也。”《后汉书卷八四·列传第七四》:“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知免耳。”

(酗)《说文》:“醉醟也。从酉、句声。”《前汉·赵充国传》:“数醉羌人。”

注释

①王筠.说文解字句读[M].北京:中华书局,1984(141)

②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56)

②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北京:中华书局,1984:263.

③  马叙伦,著.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第5-6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16.

④  蒋善国,著.汉字的组成和性质[M].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96.

参考文献

[1] 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
论《说文解字》与基础教育
《说文解字》与汉字形体分析对汉字教学的一些思考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的认识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说文解字·邑部》构形方式和书体演变研究
浅谈《说文解字》中的“尸”部字
从出土文字看《说文解字》存在的问题
《说文解字》羊部字形、字义、文化蕴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