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摘 要】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鲜活了起来,我们的教师释放了,无需再拘泥于一本之文,一家之言,按照教案按部就班,死教硬灌;我们的学生灵动了,不再是统一思想,统一言论的相同成品,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心灵解读课文,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自己的眼光看待问题;我们的课堂互动了,平等了,允许听到不一样的声音,鼓动不一样的见解,容纳不一样的思维。开放的课堂,同时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智慧,在“预设”之外,必将生成更多的精彩。如果说“预设”是一堂课的枝干,那么有效“生成”就是枝干上长出的花儿,是一道让人激赏的魅力风景。笔者认为,教师在处理课堂生成的过程中,应该成为预设生成的“引路人”;学生智慧的“捕手”;个性生成的“催化器”。
【关键词】预设生成;动态智慧
情景浏览一
一次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将“辉”字的部首写成了“光”。于是,让两位写错的同学上黑板书写“辉”字,写完之后,就启发性地问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位同学写的‘辉字,你能看出什么问题?”很快,有的学生便举手回答:“这几位同学写的‘辉字不够规范,左边的‘光字旁最后一笔应该是竖提。”我板书纠正。可我突然想到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造成了很多不规范字,往往是提醒了这个,又出现了那个,何不利用此机会来个小结。我便让学生继续举例,学生1:“‘火字作为部首时,最后一笔应该写成点。”学生2:“‘雨字作为部首时,这一笔应该是横勾。”学生3:“‘王字和‘土字作为部首时,最后一笔都应该写成提。”……
反思存储——教师应该是预设生成的“引路人”:新课标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是课堂平等对话的主持人。对话的精彩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主持人能否在完成对话的过程中,抓住鲜活的点,问题的结,用瞬间的灵感与智慧,将其引向纵深,达到更深的层次,调动学生的一切能动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的、有效的知识技能,掌握新的方法,生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文本的理解的正确和错误都是正常的,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出现错误,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好它所带来的契机,让它成为一种教学资源,赋予它特有的价值,为我所用。“动态生成”的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这样,课堂才能孕育新的生命。
情景浏览二
教学完《黄鹤楼送别》之后,我便请学生模仿此文的写法,将之前所学的宋朝词人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改写成文包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古词的“韵外之致”。这样,一篇篇优美的充满田园诗请的文章应运而生。讲评课上,我选读了几篇优秀的文章。读完之后,有的同学说:“农村充满了大自然的味道,景色美极了。”有的同学说:“农村的生活悠闲自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其中一位同学说道:“农村的交通不方便,生活也单调,没有城镇生活多彩、热闹、方便。”学生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双方也摆出了自己的理由,相执不下。我便借机将这场讨论引向课外,组织学生调查周围人群关于两种生活方式的理解和看法,然后合作写一个简单的调查报告,完成时间为一周。
大组调查交流会上,我发现同学们喜欢这样挑战性、生活化的任务,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思路点击
在精彩的发言中,学生的观点得到了交流和碰撞,生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现代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将调查学习这种国外常用的学习方式引进来,组织调查,采写调查报告,学生的个性素质在这样一个有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发展。
反思存储——教者是学生智慧的“捕手”
平等开放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交替着师生、生生的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赋予了学生更多空间,学生的发言、问题、质疑、陈述、讨论、争辩等等都是教者无法预设的,是学生的灵动而随机产生的,也是十分有价值的,应该是一名学生智慧闪现的“捕手”,顺延学生的“精彩”,获得课堂最大的收益。
是对教师临场应变能力的考验。教师首先要即时判断这些事件可否为我所用,是否有利教学,然后再选择即时转移、回归主题还是顺学而导、升华主题。
由于学生之间个性存在差异,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和思维水平也存在差异,对同一事物和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尽相同,甚至会形成对立。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因势利导,积极引导探究,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从而重建知识结构,生成新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去提高课堂教学价值,这应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所在。
情景重现
我在执教网络课《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按照预设,同学们先分成小组,通过网站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在接下来的汇报中,第一位同学不停地在读找到的资料,且这一读就是两三分钟,这位同学的汇报非常认真,汇报内容没有结合课文来说,脱离了我原来的预设,怎么办?如果此时肯定他,那后面的同学都会效仿他这样读资料。我便引导性地评价:“这位同学介绍的很不错,声音响亮,如果后面汇报的同学能结合课文来谈就更好啦,谁还想来试试?”这样既没有伤害到那位同学,又把其他同学拉回到预设的轨道上来了。
思路点击
第一个学生没有听清发言的要求,打破了教者事先的教学预设,在处理这种非预期性因素时,教者先给予了欣赏,然后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引到预设的轨道上。
面对学生们纷繁复杂的生成信息,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解决,教者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BBS论坛这个交流的平台上让学生的思绪自由驰骋,互动交流。
反思存储——教师是个性生成的“催化器”。新课程观认为,课堂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如今的课堂上,学生不再畏手畏脚,他们敢于说话,说真话,说自己想说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思维独特活跃,经常会有“异言怪举”,课堂上师生互动对话的过程中会产生错综复杂的动态生成,往往让教者应接不暇,很多非预期性的因素让教者真是不知所措,无意中就打破教者课前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的价值观,影响课堂有序进行。面对这种“异样的声音”、“不协调的论调”,甚至是“错误的声音”,教者要本着以人为本,因势利导,多些感受和理解,多些欣赏,多些机智,将非良性的动态生成转化成积极的生成因素。
课堂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组成的动态系统。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课堂理念,确立新的教学设计观,既要预设更要生成,并使二者和谐共存、相互转化,使课堂充满变化,成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共享智识,焕发生命激情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成为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益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的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以,教者应该以生命的高度,以变化、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关注课堂,关注孩子,让生成成为课堂上绚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