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对联学语文

2016-01-07 07:51董佩霞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品析对联语感

董佩霞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国文学独有的一种体裁。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充分展现了汉字简洁优美、内涵丰富的特点。为了从对联这一经典文化形式中学习语言,我带领孩子一起开设了对联课。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对联的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诵读对韵

《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是古人学习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在每节课开始,我让学生诵读对韵歌。孩子们一边用手打着拍子,一边放声吟诵,不知不觉陶醉在声韵协调、意境优美的古汉语里。

除了背诵积累,我还慢慢引导孩子在对韵歌中发现对联的一些基本规则,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人对人、事物对事物等。这样,学生就初步掌握了对联的一些基本规律。

二、读你千遍不厌倦——品析对联

学习对韵歌虽然可以培养语感、丰富词汇,但对联的魅力和写作技巧,还是需要从名联中去获得。在每周的对联课上,我都会根据要讲的主题,精心挑选几副名联,和学生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如“联中赏景”那节课我挑选了以下几副对联: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波上啼鸿声断梦,池边落木叶沾衣

枫叶荻花秋瑟瑟,闲云潭影日悠悠。

在学生已经熟读成诵之后,我让他们试着赏析——你最喜欢哪副对联?理由是什么呢?(提示:可从对仗、意境、构思、修辞等方面品析)

有的孩子用一大段文字描述了联中所描绘的美丽画面,有的说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景物写活了,有的说动词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孩子们认真思考,兴致很高。

在学生交流差不多时,我及时做了总结,“鸣、点、弄、窥、断、悠悠”等词在联句中对意境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样的字词在对联中就被称为“联眼”。学生恍然大悟,赞叹不已,深刻体会到古人遣词造句之精妙。就这样,每节对联课我都渗透一点对联的写作知识,孩子的欣赏能力不断提高,自然就有了创作的热情。

三、牛刀小试显身手——创作对联

每节对联课的挑战环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也是我们学习对联收获成果的时候。小组合作学习是对联课堂的基本形式,这样的形式可以让每个孩子都参与,灵感相互碰撞才会文思泉涌。他们有模有样地斟酌、推敲词句,不仅对出了一个个不错的下联,而且能创作出不少虽不够工整、却充满真情实感的对联。

“对联赞校园”那节课,我们班的“小作家”牛诚东同学结合学校开展的两个活动“日行一善”和“校园安静日”,经过3次修改,创作了这样一副对联:

静出美,美中出静;

善行乐,乐在行善。

以下几副对联是“联中赏景”一节课孩子们智慧的结晶:

晚霜染红叶,晓雾绕青山。

闲云戏红日,孤鹤舞碧空。

天平山顶观旭日,红旗渠畔赏云天。

杨柳拂面碧波皱,葵花昂首紫雾开。

山中泉,泉碧绿,绿如缎;田中谷,谷金黄,黄似金。

桃花谷中赏桃花,花花互映;千岛湖中观千岛,岛岛相接。

高高低低蜿蜿蜒蜒黑黑漆漆洞,起起伏伏弯弯曲曲清清澈澈河。

创作的成就感让学生自信而快乐,课堂灵动了许多。也许学生的语言还很稚嫩,创作尚嫌生涩,但那又有何妨?我的孩子们已经深深爱上了对联。他们感受着语言的魅力,行走在探索传统文化魅力的道路上,已经足矣!

(本栏责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品析对联语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意品析能力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巧出对联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运用“读、品、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