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区域信息化资源 开展区域教学课件集建设

2016-01-07 06:22康永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1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

康永宏

摘 要 课件集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针对区域特点,课堂为本、满足需求是建设区域教学课件集的必然选择。树立技术融合、服务为先的基本理念;形成行政主导、条件保障的重要机制;利用激发内驱、考核应用的根本手段来促进区域课件集建设,让广大受众平等享有优秀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 教育资源;课件集;教育服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079-03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三通两平台”“互联网+教育”等一系列硬件建设逐步到位,使得信息技术为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管理者提供教育服务成为现实,让师生平等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顺应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要求。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如何,对数字教学的效果满意度如何,应是我们一直高度关注的问题。

1 课堂为本,满足需求是建设区域教学课件集的必然选择

硬件是基础,运用是核心。为了解具体的使用情况,我们对基础教育阶段已安装数字化教学终端班级的部分教师进行走访调查,通过标准化问卷收集客观数据,了解日常课堂教学使用教学软件情况、来源、不使用教学软件的原因等,同时与一些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以便获得更加有针对性的问题反馈。调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有适用的教学软件会不会使用;在公开课或展示课时是否使用教学软件;日常课堂中使用教学软件情况;公开课或评比课的课件来源;教师不使用教学软件的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图1)。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要充分发挥班级教学终端的效益关键在于是否有适用的成熟教学课件,是否满足了教师的需求。教师普遍反映,如果有相应的优秀成品教学课件集,能够在上课时方便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准备一节课绞尽脑汁,为能够达到自己满意的学生学习目标,并且将自己的设计完美表达出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制作课件,收集素材、编辑素材、制作美化课件,往往还需要求助信息技术教师、美术教师或者专业软件人员……购买的资源库中固然可以找到一些成品课件,但因为教科书的版本原因以及各地区教学具体方法和目标不同,不能直接“拿来”就适应本地的课堂教育教学,大多需要重新编辑和修改,使用效率不高。课件制作麻烦,应用水平较低,导致部分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愿或不会使用课件。

教师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关注应该集中于解决教学问题,集中于新的教育应用形态。就像人们正常运用的手机,所关心的只是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哪些服务。因此,强调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如何充分发挥现有硬件的效能,更好地服务于日常课堂教育教学,创新教学与学习服务是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课堂为本,满足广大教师教学基本需求是建设区域教学课件集的必然选择。

2 服务为先,技术融合是建设区域教学课件集的基本理念

教学资源是指为保障教学的有效开展而提供的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素材、微课课件平台等。目前教学资源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围绕一个课题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文件或动画、小游戏等一组片断化资源,常称之为素材;另一类是围绕一个课题按照教学设计及教学软件要求将素材有选择地组织起来的系统资源,常称之为课件集。

为方便教学使用,一个课件的完整资料应包含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含教案、学案)、支持教师教的课件、支持学生学的课件、课件的使用说明以及一些拓展素材等,可称之为“课件集”。目前,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已经慢慢融入人们的学习和生活里。云技术改变了计算能力的供给方式,技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支持学习生活,支持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但由于我国各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教育信息化装备的硬软件系统、师资总体水平、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使用的教材版本等等都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各区域对“课件集”的需求各不相同,应针对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实施。本区域硬件投入已基本到位,数字化学习终端实现了班班通,因此树立服务为先,将技术融合于建设区域教学课件集的理念,可以有力保障地方教育的发展。

3 行政主导,条件保障是建设区域教学课件集的重要机制

课件集虽然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学习提供优质服务,体现教育公平,形成优质资源共享,但开发需要的人力、物力、成本周期等需要有力支持,以一个学校为单位来建设“课件集”,技术条件、人力和财力方面都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我们设想以行政主导,集成众多学校、众多优秀教师来设计课件集,实践表明,以一个行政区域(如一个行政县)为单位来实施是可行的。

首先是硬件保障。一个行政区经济文化发展背景相同,选用的教材相同,教学考核要求相同,所装备的班级数字化教学终端在辖区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一般相似,研发的“课件集”在辖区内可方便实现校际共享。

其次是人员保障。一个行政区可以从一个学科抽调部分老师成立研发小组,针对该学科课题建设课件集,集中优秀人才对课题进行专题研讨和制作,潜心研究制作出熟悉领域的课件集。建设适合本区域教学的课件集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是本区域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最了解本区域的发展现状。可在各学科段、各年级段成立课件集设计制作小组,由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牵头,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制作相应课件。为提高课件集的技术水平和界面效果,每个小组由信息技术教师、美术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另聘一些动画制作、摄编、网页制作、程序设计人员共同参与课件集的建设。

课件集初始研发工作完成后,仍由区域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牵头,成立维护工作组,利用“三通两平台”中的“管理平台”,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广泛听取汇总各类课件集的使用和反馈意见,并及时调整修改,通过网络下发使用。研发和维护工作组人员可减去部分常规教学工作量从事研发和维护工作,亦安排脱产研发、维护。定期实行轮换制,保障辖区内的大部分教师都有机会参加这项工作。让课件集设计更趋于合情、合理、合心,成为教师教学中必备利器。endprint

第三是制度保障。行政区可制定本区域“课件集”研发工作制度,从工作量考核、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审等方面对“课件集”研发工作人员给予肯定,形成奖励机制,用制度保障肯定研发人员在教学研究制作方面的才能和投入。

第四是经济保障。行政区对课件集研发工作中需要的各类经费有专项拨出,确保区域性课件集的投入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是维护保障。研发出的“课件集”同所有软件资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需要一个团体或组织不断地进行维护更新。在研发小组的工作完成后,成立常态化课件集维护更新组,不断针对教学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比如在教师成长发展指导中心建成常态化的“骨干教师研修班”等,有力地保障了课件集能够持续为教育教学服务。

4 激发内需,考核应用是建设区域教学课件集的根本手段

教育服务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提升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课件集需要我们将有价值的资源不断沉淀,不断根据问题进行生成和进化。要研究课件集实际应用情况,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映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发展。加大对应用的推进力度,让服务融入到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中,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优质支持资源。

首先,将课件集使用作为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和老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抓手,做好教师的使用培训工作。新教师学习掌握的信息技术较多,但把握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培养提升;老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高,但教学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教学中可以课件集使用为核心,进行青蓝工程结对,实现“一带一,一帮一”。老教师带领新教师提升专业能力,新教师帮助老教师提升信息素养。

其次,加大教师使用情况的考核,培养教师应用课件集的习惯,用政策和技术的手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让教师借助其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过去也许花一个小时能学习明白的东西,现在只需花半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就能顿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点。要对教学实施时教师使用课件集针对自己所教学生的现状进行的微调情况、教学实施后对课件集使用的教学反思、各类教研活动参与度、活动中的反馈情况、学生的学习反馈等给予充分关注,充分研究和探讨,促进区域性教学课件集建设,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教学课件集的建设与应用,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既能掌握更多知识,又能提高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让众多教师从枯燥单调的讲解、重复烦琐的辅导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互动,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
黔江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多校划片”只可解燃眉之急
网络教育资源为什么存在“数字废墟”——中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之难点剖析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武汉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资源评价及运营机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