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2016-01-07 02:10程霄管曦黄斌锋罗永根黄巧龙王林萍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程霄 管曦 黄斌锋 罗永根 黄巧龙 王林萍

摘 要:以福建农林大学经管类创新班为研究对象,根据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描述经济管理类创新班的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本-硕-博连读、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学术论坛、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思路优化该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中国实行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其存在的弊端日益突显。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高等院校尝试通过设立创新班,来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连理工大学在2007年成立了创新实验学院,该学院构建了一套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相結合的完整创新人才培养体系[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08年7月成立创新实验学院,学院确立了“汇集优秀生源、整合优质资源、着力模式创新”的办学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

1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

1.1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简况。

从2011年开始,福建农林大学在具有一级学科博硕士点的优势学科的本科专业设置“创新实验班”,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拔尖人才。

1.2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

①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大一时实验班学生按学科门类培养;大二时则按学科大类重点培养。大三、大四分流学生进入学院相关专业学习。

②采取双导师负责制以进一步加强科研训练。一旦被确定为创新班学生,学院即在相关院系聘请教授、副教授或部分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作为实验班学生的导师,让师生进行双向选择,每名导师指导的学生数不超过2名。

③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的学生有五个分流方向可供他们选择即农林经济管理、金融、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大二下学期前确定分流方向。

④采取名师授课制。目前,学院聘请学校、学院的名师为创新班同学上课,以此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培养质量。

⑤给予学生优惠政策。学生在综合测评中排名在前50%可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之后在硕士阶段若中期考核成绩优秀的学生,可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

2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2.1 创新班的招生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调查问卷显示,仅有1.60%的学生认为该创新班的招生宣传情况“很好”,38.50%的学生认为“好”,而56.60%的学生认为“一般”,3.30%的学生认为“差”。

2.2 缺乏探究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大多数的创新班老师,是在传统的管理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本身接受了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教学活动仍然存在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极少采用探究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

2.3 较少为创新班同学举办学术论坛等课外活动。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的同学仅参与一些导师的科研课题,没有其他的途径接触更多的创新活动,如学术论坛、实地考察或调研等。

2.4 较少参加各类实践项目。调查问卷显示,高达72.20%的学生没有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仅有27.80%的学生有参与该项目,普及率不高。

2.5 目前的分流方向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如前所述,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有五个分流方向,但仍有不少学生未能选择自己心仪的分流方向。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31.1%的学生很赞成增加分流方向,40.2%的学生表示赞成,这比例如此之高,足以证明增加可选的分流方向是众望所归。

3 优化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3.1 加大宣传力度。为了让更多学生知晓这一创新班的招生信息,除了传统的招生宣传资料的发放和邮寄,还可以通过口碑相传、 校园网站、在校老师的宣传与推荐等方式进行宣传。此外还要依托科技手段如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宣传。

3.2 增加可选的分流方向,并引入“本-硕-博”机制。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最希望增加的分流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比例为28.20%。排在第二位的是“法学”,比例为 25%。之后是“工商管理”,比例为16.90% 。

3.3 在名师授课基础上完善探究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名师授课制度从源头上保证师资质量,值得肯定。名师授课过程中应更加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3]。鼓励名师们提出难度适中、颇具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整理收集数据等方式来寻找答案。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目前学校尚未举办创新实验班的学术论坛活动。举办学术论坛活动是对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的。学术论坛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等。除了学术沙龙,模拟实训和实地考察、调研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多管齐下,学生才能有更多的交流实践的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5 搭建文科公共实验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等创新研究平台,提供环境条件保障。创新实验班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环节的锻炼。该实践环节是理论融入实践的关键,也是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发挥潜能的前哨[4]。强化实践教学,应注重四个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习、实训与产学研相结合[5]。就校内平台而言,要依托文科公共实验中心这个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忠华,李晓锋.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12-13.

[2]陈遇春,王国栋.我国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6):62-64.

[3]管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3(2):107-109.

[4]刘辉,许慧.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6):41-43.

[5]周文富.地方高校实习-实训-科技创新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4):16-19.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