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探析

2016-01-07 06:15瞿建蓉
新疆社科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农牧业第二产业

新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探析

瞿建蓉

摘要新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是新疆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过程、重要内容,也是新疆“五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三者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新型工业化水平低,结构问题突出,第一推动力作用发挥不充分;产业结构层次低,与就业结构不协调;新型城镇化滞后于新型工业化发展;且明显滞后于全国城镇化水平;农牧业现代化滞后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新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协调问题

文章编号中国图书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1671-4741(2015)05-0078-04

作者简介:(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校副教授,女)

新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是新疆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过程、重要内容,也是新疆“五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三者的发展状况不仅能体现新疆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与产业结构状况,还能反映出当前新疆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潜力等。三者协调发展可以理解为坚持以人为本,在基础设施现代化、信息技术现代化支持下,通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实现产业协调、产城融合和城乡关系协调。其中,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推动力,农牧业现代化是基础,新型城镇化居于引领地位,能够一举托两头,引领工农、城乡协调发展。

在新疆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惠,对于新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各族人民群众分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及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具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新疆工业化发展刚刚进入中期的初级阶段,农牧业现代化正处于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虽在加快推进但整体水平还较低。从三者协调发展来看,由于起步较晚、水平低,整体协调度还较低。新疆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又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三者发展明显失衡,这将对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形成重要制约。目前三者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各方面。

一、新型工业化水平低,结构问题突出,第一推动力作用发挥不充分

新疆工业化刚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而全国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与全国相比,新疆新型工业化水平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落后于东部各省、市。目前新疆新型工业化实现程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2个百分点,比东部最高的上海低67.1个百分点,比西部最高的重庆低28.3个百分点。

新疆工业经济运行中结构性问题突出,影响了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一是重工业中采掘业、原料工业占比较大,产业资源性特征明显。产业链普遍较短,油气等优势资源在本地深加工不够。新疆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仅占全区GDP的20%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工能力较弱。二是轻重工业结构严重失衡。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占8.8%,重工业占91.2%,工业结构重型化明显。轻重工业的内部结构也不合理,均属于附加值低的阶段。轻工业主要是以农产品为原料,重工业主要是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三是产业配套建设不足,影响了其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较低。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突出。从全疆看,乌鲁木齐市新型工业化实现程度最高,比全疆平均水平高出十几个百分点,和田地区最低,比全疆平均水平低二十多个百分点。南疆四地州工业化发展水平整体偏低。

由于新疆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生增长乏力、产业结构层次低及市场等原因导致新疆工业经济运行效益较低,对自治区财政收入增加和就业水平提高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多年来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也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不断压缩,非公经济占比一直较低,如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经济占比仅为24.39%。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空间受限,致使新疆工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大大降低。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有效转移,进而制约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城市人口也因不能有效集聚而制约了新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同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失衡,也使得工业和农业之间不能行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工业未能给农业在生产资料、技术、装备及市场上提供应有的支持,农业在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了发展提供安全充足的食物、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基础供给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方面也受到限制。

二、产业结构层次低,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二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从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看,经济发展就是产业结构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劳动力随之从农业向工业、服务业转移,就业结构也发生相应的改变。近年来,新疆充分发挥资源、地缘、政策等优势,加快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步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新疆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由1978年的35.8∶47∶17.2和72.06∶14.33∶13.61分别调整为2013年的17.4∶46.4∶36.2和46.17∶15.31∶35.52(见表1)。新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总体上呈现出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第二产业比例波动上升、第三产业比例上升的特征,这种变化符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然而,随着新疆工业化推进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重型化特征更为明显,致使新疆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化相对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化,二者不协调的矛盾也变得突出了。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看,新疆的从业人员大部分集中在第一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而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一直很低。在新疆,少数民族从业人员就业结构更为单一,大部分从业人员都集中在第一产业,特别是种植业。

产业结构偏离系数常用作分析判断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两者变动是否处于均衡变化和对称状态。其值为某产业产值比重与其就业人数比重之比与1的差。其含义为,当结构偏离系数趋于0时,表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处于均衡状态,产业结构的效益也较好。从表1产业结构偏离系数看,新疆第一产业结构偏离系数均为负数且其绝对值较大,说明其产值比重远远小于其就业比重,第一产业始终存在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而且向其它产业转移速度较慢;第二产业结构偏离系数均为正数且明显要高,说明其就业比重远远低于其产值比重,两者变动处在典型的非均衡变化和非对称状态,第二产业快速发展未能实现其应有的就业促进效应;第三产业结构偏离系数较小且趋向于0,说明其就业比重与其产值比重基本平衡,第三产业目前是新疆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渠道,但其现在的就业总量还较小,未来吸纳劳动力潜力较大。2013年新疆非农产业的产值比重达到了82.6%,却只吸纳了53.83%的就业人口,尤其是产值比重近50%的第二产业,所能吸纳的就业人员却只有六分之一。整体看,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的均衡性、协调性较差,产业结构的升级并未带动非农产业的就业扩张,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就业扩张,进而影响到新型城镇化、新疆新型工业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这一方面与新疆长期来实行能源、化工等资源型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有关,另一方面与新疆第三产业主要以消费性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有关,致使二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也与新疆劳动力素质较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缺乏,不能满足用工要求有着重要关系。

表1主要年份新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及偏离系数(单位:%)

年份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相对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系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7835.84717.272.0614.3313.610.503.281.26-0.502.280.26198040.440.319.370.0114.8415.150.582.721.27-0.421.720.27199039.831.828.461.2717.3921.340.651.831.33-0.350.830.33200021.139.439.557.6813.7828.540.372.861.33-0.631.860.38200519.644.735.751.5415.5132.950.382.881.08-0.621.880.08201019.847.732.549.014.836.20.403.210.90-0.602.21-0.10201117.148.534.448.6615.6335.710.353.100.96-0.652.10-0.04201217.646.43648.7315.6135.660.362.971.01-0.641.970.01201317.446.436.246.1716.3137.520.382.850.97-0.621.85-0.03

数据来源:据《新疆统计年鉴》、《新疆50年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三、新型城镇化滞后于新型工业化发展,且明显滞后于全国城镇化水平

表2新疆工业化率、城镇化率及IU比(单位:%)

年份IUIU比200030.7033.750.91200129.8733.750.89200228.7533.840.85200329.8834.390.87200433.2335.150.95200536.9337.150.99200640.7637.941.07200739.8839.151.02200841.9639.641.06200936.3839.850.91201039.7542.790.93201140.8543.540.94201237.9744.000.86201337.6044.470.85201434.3246.070.74

数据来源:据《2014新疆统计年鉴》、《2014新疆统计公报》整理计算。

人们通常用IU比来分析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IU比是指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值,其中工业化率可用工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来测算。当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较为协调时,IU比大致为0.5。从表2看,新疆多年来IU比明显高于0.5,说明新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有一部分从事工业劳动的人口滞留于农村地区,未能向城镇地区聚集并转为城镇人口;自2009年以来IU比逐步下降,表明新疆城镇化滞后现象有所缓解,总体趋于协调发展。

21世纪以来新疆城镇化进程虽在加快推进,但与全国相比明显滞后。从2000年到2014年,新疆城镇化率由33.75%提高到46.07%,平均每年提高0.88个百分点,但其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同期平均每年提高1.33个百分点。2014年,新疆城镇化水平为46.07%,与全国平均水平(54.77%)相比,也滞后了8.7个百分点。就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来看,2013年新疆城镇化率排在第8位,仅高于贵州、云南、西藏和甘肃。同时,新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还存在城镇体系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规模普遍偏小、城镇规划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新疆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难以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在新疆,每转移一个农业劳动力到第二产业,只能带动0.7人转向第三产业,而在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的国家,这个指标为2人。由此可见,新疆城镇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作为产业发展和升级的载体作用还未充分发挥,这也对新疆就业结构的升级转化及农牧业现代化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制约。现阶段,新型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孵化器并成为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应发挥其引擎作用,引领工农、城乡快速协调发展。

四、农牧业现代化滞后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农牧业现代化水平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水平对比,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判断。

一是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看。前面的分析表明新疆就业结构的演进与产业结构的演进很不协调。据表1还可看出,新疆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远高于其增加值比重,而且明显高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就业结构的调整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疆农业富余劳动力难以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规模经营就难以实现,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农业效益也就难以提高。2002—2014年间,新疆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8.9%降至16.6%,平均每年降低0.16%,但与全国同期0.38%的水平相比明显缓慢。从产业结构调整整体情况看,全国产业结构已实现“二三一”型向“三二一”型的转型升级,而新疆依然为“二三一”型。可以看出,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步伐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也说明新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目前对新疆农牧业的带动尤其是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还很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牧业现代化水平滞后于新型工业化与新疆城镇化水平。

二是从三次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及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看。根据表1和表3,新疆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产业增加值比重/产业劳动力比重)明显低于二三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其对GDP的贡献率也是最低的;第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对GDP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它产业,其对GDP的贡献率也是最高的。其中,工业对GDP的贡献率明显高于第一产业。

以上分析表明新疆农牧业现代化发展不仅大大滞后于工业化发展,也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新疆大量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牧业,迫切需要通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来消化,迫切需要通过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养老和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引导和推动其合理流动,并通过现代农业的加快推进促使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均衡协调发展和农牧业现代化的短板问题逐步化解。

表3 新疆三次产业贡献率(2001—2013) (单位:%)

数据来源:《2014新疆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金之镇、刘迪生.“十三五”时期新型工业化仍是新疆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J].北方经济,2014,(12).

[2]韩林芝、郭奎. 新疆产业与就业结构协同性分析及对策建议[J]. 改革与开放,2014,(21).

[3]辜胜队、高梅、李睿. 就业是城镇化及社会稳定的基石—以新疆为视角[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6).

[4]甘昶春、李雪梅. 新疆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的必要性与实现路径[J]. 商业时代,2012,(27).

[5]《新疆统计年签》.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03-03).

〔责任编辑:郭嘉〕

●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农牧业第二产业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浅谈西藏农牧业信息资源管理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的中国就业结构转变研究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