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研究
李金叶贾瑞卿
摘要乌鲁木齐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是瞄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实现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乌鲁木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与环境,提出打造基地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乌鲁木齐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文章编号中国图书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1671-4741(2015)05-0028-06
作者简介:( 李金叶新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女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经济发展是以引进技术和资金为主、实现跟踪前进的话,那么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则转变为资本和技术的引进与输出相结合,以创新发展为主、力争领先性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正是这种转变的重要体现。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革命正在形成,其以高精端技术创新和新的科技突破为驱动力、以经济新业态和传统产业升级创造的强大需求为拉动力,业已成为世界经济进程中产业升级的新趋势①。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乌鲁木齐作为新疆首府理应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起到产业发展引领示范作用。乌鲁木齐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下简称“打造基地”),是瞄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实现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
笔者主要围绕乌鲁木齐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基于乌鲁木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与环境,提出打造基地的建设路径。
一、打造基地的环境剖析
(一)世界主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及走向。
从世界经济走向看,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如下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发展以本国国情为基础,科技革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原始动力,加速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兴盛的重要契机,政府扶持和产业政策的引导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的重要手段②。世界主要国家新兴产业发展领域见表1。
表1 世界主要国家新兴产业发展领域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
1.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要领域。
2009年初,我国开始探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2010年10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生物科技、信息产业、空间海洋及地球深部开发利用等七大战略性技术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已逐渐成为各地经济增长的带动力量,总体呈加速发展态势,但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等制约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依旧存在。③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是战略性,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对经济发展有引领作用;二是辐射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要保证自身发展,还要在各方面辐射产业链上下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三是地域性,由于要素、资源等各方面基础与条件不同,各地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选择存在差异性;四是可持续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要有增长潜力,具有高成长性,同时还必须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低碳特征;五是动态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根据时代变迁和环境变化作出调整,且由于其新兴性,在技术、市场和组织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也说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2.西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比较。
新疆虽受制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条件相对薄弱,但基于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同时起步的现实,加之新疆资源、地缘、特色产业等独有特征,使乌鲁木齐完全有可能根植于特色,建设成有区域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④
与其它同类城市相比,乌鲁木齐在经济实力、规模、总量和质量上均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但在西北五省的主要城市中,乌鲁木齐经济实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力居中上等。2013年乌鲁木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达到41%,远高于西安(22.3%)和西宁(34%),加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多重有利条件叠加,乌鲁木齐只要善于抢抓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就会得以释放。西北首府城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主要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西北首府城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主要
3.乌鲁木齐打造基地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大发展、大开放将在亚欧大陆形成规模空前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乌鲁木齐构建基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中亚国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与新疆(乌鲁木齐)地缘相近性最明显、合作基础最好的国家,近期应以实现经营“中亚经济圈”为重点。
近年来,随着中亚国家经济企稳,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民生建设等项目纷纷启动,乌鲁木齐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一方面要从中亚国家期望搭乘中国经济快车、形成本国较为完善工业体系的现实需求出发,关注其关切点;另一方面,要从乌鲁木齐现有基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及特色出发,寻找贸易和投资契合点,以互利共赢为指向,优化贸易投资结构、创新贸易投资合作模式。
二、打造基地的重点领域分析
乌鲁木齐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具有注重优势资源深度开发与转换、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源禀赋特征、紧密结合新疆经济特色等特点,而且乌鲁木齐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已有产业规模、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等基础条件,并审时度势、积极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核心城市建设有利时机。这不仅表明新疆及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的低层次性,更说明了乌鲁木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现实选择。
(一)基地建设的资源禀赋分析。
1.自然资源条件优越。
新疆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在国内均排第二位,乌鲁木齐在这方面的优势更是得天独厚。乌鲁木齐日照时间长,水平表面太阳能总辐射为5.0·109焦耳/平方米·年~5.7·109焦耳/平方米·年,年峰值日照时数达到1400~18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86%;可开发量为3.3·109焦耳/平方米·年,相当于112公斤标煤/平方米·年。乌鲁木齐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2~3米/秒,著名的乌拉泊-柴窝堡-达坂城为谷地多风区,有效风能达到2000~3000千瓦·小时/平方米·年,风向集中、风能品质好,适宜大型风电场的开发建设,是全国不可多得的最具利用价值的地区之一。
新疆天然气储量居国内首位、石油储量居全国第二,金属和特色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均排名前列,为发展化工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碳材料、光伏材料、有色金属基电子新材料等产业提供了资源保障。
2.地缘特征独具魅力。
新疆乌鲁木齐在中国与中、西、南亚经济合作中占有独特地位。从民族文化传统看,中亚国家和中国新疆民族相近、文化相通,双方经济合作基础较为扎实。从地缘特征看,新疆(乌鲁木齐)地处亚洲中心:中国东部的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呈扇状汇拢聚焦乌鲁木齐,而由新疆(乌鲁木齐)的众多口岸向中亚、西亚、南亚呈发散状开放,可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点两扇面”的开放格局(见图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渐完善,互通往来的便利化措施正不断健全。鉴于上述有利条件,中国新疆和中亚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地处中亚的区域经济圈。从城市竞争力而言,这一区域除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外,中亚国家的主要城市人口少、规模小,而乌鲁木齐则具有较强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加之有中国东部发达省区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撑,均为乌鲁木齐建设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提供了条件。
图1 新疆地缘特征示意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贯通后,乌鲁木齐已成为我国扩大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全市已建成1个一类口岸和5个二类口岸,直接与新疆接壤的8个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五国的重要口岸相对应。乌鲁木齐机场为全国五大门户机场之一,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06条。乌鲁木齐火车站是全疆铁路的总枢纽,承担内地和中亚地区的客货集散运输能力大为增强。公路四通八达,3条国道穿过市区与全疆、全国及周边国家相连。
加强与中亚地区经贸合作,是实现中国向西开放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促进中国新疆乃至西北地区繁荣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201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额为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大约是建交之初的100倍;2013年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占我国与中亚国家贸易的近40%,同时也占到了全疆贸易的近70%(见图2)。
图2 新疆、全国与中亚国家贸易情况
(二)基地建设的市场环境梳理。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入建设期,乌鲁木齐正由原来的边疆城市变为同时面向中亚、西亚、南亚等国家和中国内陆两个13亿人口大市场的发展腹地中心城市,由原来的战略接替区域城市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
虽然新疆周边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多为传统能源丰富国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绿色发展意识不断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需求越来越多。但需求增长与研究开发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以及地域相近性、文化语言相通等优势,在为乌鲁木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的同时,也使得乌鲁木齐具有了自身的发展特色和占优选择。
(三)基地构架的支柱产业分析。
2013年乌鲁木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466.5亿元,同比增长41%。新能源在新兴产业构成中占比最高,新材料、信息产业也已开始显示一定规模效益。乌鲁木齐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架构应以新疆工业发展、尤其是新型工业化建设为前提,以新能源、新材料和信息产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和市场需求为动力,形成具有乌鲁木齐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见图3)。
图3 乌鲁木齐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图(2013年)
1.新能源产业。
目前,乌鲁木齐已初步形成了技术较为领先、产品类别相对齐全、产业链比较完善、研发与检测实力比较雄厚的光伏和风电产业,形成光伏和风电两大产业集群。2013年,乌鲁木齐新能源产值达191.78亿元,占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比例达到42%。
光伏领域已集聚30多家科技型企业,形成硅-硅片-组件-光伏集成系统较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受欧美等大国的“双反”制裁,国内光伏产业发展严重受挫,相当数量的多晶硅企业破产或倒闭,而乌鲁木齐光伏产业却表现出较强的抗市场风险能力。能够经受住如此严峻考验,已可表明其具有不凡的竞争力。
风电领域已形成研发、电机制造、风机叶片、机舱、配套设备和风机装配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大型(兆瓦级)风电机组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金风科技是我国最大、全球第四的风电设备制造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驱永磁技术,代表着全球风力发电领域最具成长前景的技术路线,其风电机组已远销中亚、美国、古巴、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以及塞浦路斯等众多海外市场。
2.新材料产业。
乌鲁木齐已形成铝基电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能源(石油化工、煤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2013年乌鲁木齐新材料产值117.54亿元,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25%。
乌鲁木齐高纯铷铯材料全国唯一,航天领域特种热敏电阻器国内优势独特,碳纳米管材料已完成工业性试验,可发性聚苯乙烯(EPS)树脂填补西北空白。新疆众和高纯铝-电子铝箔-电极箔技术世界先进,自主研发的非铬酸电极铂的工艺技术和质量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等一批煤制洁净燃料项目已开工建设,神华煤制油化工公司通过SHMTO技术实现的煤制烯烃及其衍生物技术世界领先,神华能源活性炭公司的2万吨/年煤基活性炭是全国首套也是目前唯一一套净化水生产工艺设备生产线。
3.新一代信息技术。
产业形态上,已形成了以电子专用材料、光伏电子装置、电子元器件、电子机电产品、专用测量仪器等为特色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和以多语种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为主体的软件、信息产业,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多语种软件,在中西南亚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发展规模上,2013年新疆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多亿元,连续5年增加值年均增长达26%,成为新疆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2013年乌鲁木齐信息技术与服务业产值达到80.1亿元,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18%。
三、打造基地的路径探究
虽然乌鲁木齐已成为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地,在西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但相较于打造基地的目标而言,无论是发展水平、技术条件、引领和辐射能力发挥等方面,均仍存在较大差距和制约。只有加快创新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赢得主动。
(一)集约节约利用资源。
1.资源硬约束凸显。
虽然乌鲁木齐具有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产业的资源条件,但发展空间不足、水资源相对短缺、空气污染治理压力大仍然是乌鲁木齐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性自然条件。就水资源而言,乌鲁木齐水资源利用率已达70%左右,水资源利用结构、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变得愈加突出。就土地资源而言,如何合理布局城市产业格局、集约节约使用土地资源及各类资源,已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强约束。
2.形成资源集约型生产方式。
对此,要依靠科学技术形成少投入、多产出和少排放、多利用的生产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道路。采取切实有效的节能减排、优化用水结构等手段,以达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用水不大幅度增加甚至减少的目标。
(二)优化明晰产业发展布局,形成产业积聚。
1.产业布局及结构失衡。
由于多重原因,乌鲁木齐各园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同构大于互补,缺乏产业发展自律与规范。如信息产业在几个园区中进行功能相似或相近建设,极易形成同业恶性竞争局面;部分园区过于看重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和数量规模的扩张,忽视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效益、结构优化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导致投资混乱、环保标准不达标企业入驻,为整个园区发展、甚至城市建设埋下贻害。
2.壮大园区功能,加速产业聚集。
对此,要统筹推进,优化区域布局,发挥园区产业集聚、优化结构和布局的重要平台与有效载体功能,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各产业(科技)园区应根据市场需求,部署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构架,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形成错层竞合发展。在新一轮对口援疆中,积极支持中高端产业和技术的转移,防止移入产能过剩的低端项目。⑥
(三)打破要素配置困境。
1.基地建设面临各种要素困境。
基地建设中存在多重要素障碍,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是人才缺乏与流失并存、高端人才和优质产业工人双重不足供需结构性等多种矛盾,这是乌鲁木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须着力突破的障碍。二是由于财政、税收以及投融资等的扶植制度不配套,难于满足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资金需求,融资难成为困扰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三是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虽有较大规模生产企业,但核心产业链(产业技术)在国外,如光伏产业中的多晶硅关键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晶硅电池生产所需高档设备需要进口,特别是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水平(包括制造设备)与国外差距更大,产业化步伐较慢;风电产业整机总体设计、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较高,但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又较为缺乏。
2.创新驱动、提升产业竞争力。
首先,强推人才战略,把基地建设成人才改革试验区,形成多层次人才聚集与培养体系。通过各类人才计划,集聚高端人才,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机会和环境;鼓励支持引导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形成高层次人才培养联盟,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
其次,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专项支持,从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和设立新疆(乌鲁木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两方面,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活跃产权交易,推进资本的流动和风险投资的进出。
再次,强化科技创新。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协同创新⑦,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强合作,采取知识产权、技术入股的方式,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⑧
(四)深化国际合作,提高乌鲁木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地位。
1.企业效益尚未显现。
乌鲁木齐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普遍偏小,2013年产值上百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仅有2家,竞争优势不明显,从而一方面导致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带动力不足,难于形成中小配套企业的集聚,另一方面与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发展滞后薄弱,难于形成对大企业的配套服务和产业互动。
2.提高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质量和数量。
一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乌鲁木齐能否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取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影响力的提高,必须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大企业,发展一批专精特深的中小企业,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配套服务,延伸加工产业链的产业聚集发展态势,进而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二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来”要从传统的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择资,制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去”则是鼓励乌鲁木齐战略性新兴企业完善和创新合作方式,切实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的水平与层次,鼓励本土企业和研发机构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在国外申请专利,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我国技术示范应用项目,共同形成国际标准;支持企业通过境外注册商标、境外收购等方式,培育国际化品牌。
注释:
①刘玉忠:《后危机时代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第2期,第46~47页。
②王新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3期,第90~93页。
③Cao Hui,Analysis of the Tendenc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uster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dic Emerging Industry in China,Academics,2015,204(5)pp.275~277.
④周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J],《统计研究》,2012年第29(9)期,第25~30页。
⑤数据来源:根据各省区统计年鉴计算。
⑥宋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年。
⑦申俊喜:《创新产学研合作视角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第33(2)期,第38~42页。
⑧Zhanglignwei,Liudunhu,Predicament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for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Academics,2014(7)pp.304~306.
贾瑞卿新疆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女)
〔责任编辑:刘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