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琴
[摘要]在社会和高校转型过程中,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一些困惑,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高校转型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型;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1-0003-03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进入快速转变的时期,各地高校也先后进行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一、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困惑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社会思想逐渐多元化,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不强,物质化思想严重,享受主义追求,没有理想和目标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具有一定的成因。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对大学生影响的长期因素。作为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及教育方式等都会潜移默化的对自己子女施加影响。此外,大学生出生并生长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年代,没有经历以前艰苦的岁月。那种传统的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大学生身上弱了很多,从而使部分大学生养成金钱至上、个人之上、享乐至上、功利至上的价值观。
(二)高校教育机制的缺陷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场合;是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在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需要改进的地方。近年来,大学生中出现道德滑坡现象,更能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尤其是在面临转型期,高校定位与市场联系越来越密切,重视专业课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时或者实践活动等方面忽略思想政治课程,从而在时间和程度上缩减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得不到真正地贯彻。
(三)社会环境的催化
首先,西方国家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一些腐朽思想观念也渗透进来,这对我们保持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建构时期,再加上其自身的特点,很容易受到西方腐朽思想的冲击,从而淡化了自己的信仰。其次,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社会处于转型迅速发展期,多元、开放、包容的社会就会形成不同的声音。大学生多年处在学校求学,了解社会复杂性的机会少之又少,很容易受到社会表面的吸引,尤其是网络盛行的时代,更增加了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难度。不能正确地判断和对待社会带来的一些问题,必然会导致大学生行为上出现一些偏颇。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面临社会经济转型,大学生除了借助外界力量,大学生还需要依靠自身力量来抵御外来不良影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心理不稳定,知识不全面、重专业知识忽视自身思想教育,价值观不成熟,社会阅历欠缺,都成了大学生毕业之后顺利进入社会的阻碍。而这些很容易使大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出现偏激行为和过激语言。所以大学生要想克服这些障碍,必须提高自身修养,扩充专业知识,提高精神修养。
(五)传统价值观不合理因素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历史遗产,悠久的历史文风格独特、体系完整而且导向明确,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维护着古代社会的稳定。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具有保守性、单一性的传统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形成了一定的束缚,从而对大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大学生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转型,满足社会需要,必须从根本上突破这些陈旧观念,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行动。
二、解决对策
习近平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做出的重要讲话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于价值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养成十分重要。”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对于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及实现民族复兴有着重大意义。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培育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坚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多年以来所形成的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价值追求、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和价值规范都是在代表广大人民利益和意愿的基础上实现的。这些是在转型期大学生继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据,对大学生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具有指引性作用。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培育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的重要方式,实践培育是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方法论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离不开实践的沃土,只有在实践的沃土上才能开出理想之花。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以理论研究带动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入。
3.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概括性,能引领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方向。在对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同时,要注重主导与差异相结合的辩证思维。坚持大学生价值观发展方向的主导性,同时要培养大学生学会辨别出现的不同价值观,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世价值观、实用主义价值观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和多种文化的差异性,有利于大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此形成最大共识,不断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地位。
4.坚持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原则。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现在正处于转型期,但优秀的传统文化仍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来源,是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通。我们结合时代特征形成新的时代文化,经过沉淀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大学生学习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精神,为构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土壤”和“源泉”。
(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认同感
认同感是指大学生既要掌握好理论知识又要能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在面临社会转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过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优化高校教育体制。社会转型要求高校改革、转型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定位。在转型过程中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力度,使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并不因为转型而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思想的地方。同时,改变高校领导为核心的传统治理模式,强调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涉及到大学生自身利益的事物,让他们参与其中,为学校献计献策,增强了主人翁意识,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彻底感受到自己价值的存在。
2.高校教育者要身体力行,做好示范。面临高校转型,教师探求改革,做到知识传授和精神影响相结合。实现教师及传授给了学生知识又潜移默化他们的情操。同时作为肩负重要历史使命的理论研究者和传播者,高校教师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点、前沿等问题的研究任务,在课堂上,为学生准确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一个信息。
3.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辅导员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首先要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面临转型,适应社会,高校要改变那种重专业课轻视思政课的误区,真正地结合国家政策和大学生心理特点,优化教育结构和内容,在转型改革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此外,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认真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在对大学生传递信息时能够准确、科学、有效。
(三)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实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期培育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历经几代领导集体的探索而形成的,蕴含着每个时代的精华。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时代主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实事求是。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结合高校转型特点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我们帮助大学生正确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发展。
2.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环境是大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直接影响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转型社会的多元化,给大学生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周围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成了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我们可以利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社会环境,通过大众媒体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情感上和思想上的互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身感受。
3.加强社会公平机制建设,构建完善社会监督、奖惩体制。转型过程中社会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公平、公正。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是否公平、公正都能够在他们身上折射出来,如面对高考、入党、评优、就业等,是否公平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的机会,奖惩分明,使他们感受到只有通过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从而增强对国家、对社会的自信感,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和信任感,思想内化为行动,积极主动地去接近、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适应社会转型发展。这些对于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长效因素。
高校转型是一个教育者和管理者解放思想、进行改革的过程。只有培养出思想政治素养过硬,专业知识扎实的大学生,才是适应于社会发展的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同样是高校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责任编辑: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