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科 赵仁青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渗入到各个行业和领域。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关注,信息化技术也逐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起来,并成为了提高其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重点探讨了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以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1-0042-02
一、信息化环境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
(一)求知欲的满足和认知的偏差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以及更丰富的资源,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大学生通过网络既能找到所需资源,还可以方便地接触到现实中难以学到的知识,了解新闻事件,阅读名家名作,观看电影电视等,最大限度地使大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知识及掌握技能的兴趣,更提高了大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例如网络上流传的大学生的文学作品及大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创业等。但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仍然处于发展阶段,筛查知识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道德的判断能力还很薄弱,大学生如果经常接触网络和网络信息,在认知上容易形成偏差,例如某些大学生在对事件进行评价和判断时,经常受到网络言论的影响。
(二)不良情绪的释放和情感发展的畸变
大学生在现实中通常都承担着学校、社会、家庭、老师及同学等带来的多方压力,且难以在现实中有效释放。在网络上,大学生则能以聊天、发微博、打游戏、看电影或娱乐节目的方式放松身心。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学生由于受到习惯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往往不愿与人倾诉,也不愿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经过长时间的压抑,很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而虚拟的网络能为大学生提供宣泄不良情绪的安全通道,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即时排解不良情绪,并得到心理支持,极大地缓解了大学生心理的紧张和压抑,最终使其心态和情绪得以平衡和稳定。但是,由于个体在现实中的情绪发展遵循着社会发展的规律,如逾越规范,会受到更多的压力。更有沉迷网络的大学生,对网络中的人际关系会更加依赖,习惯在网络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和心理的安慰,而在现实中却缺少与人的互动和交流,导致其现实情绪发生畸变,产生如冷漠和缺乏同情心等问题。
(三)自我价值感的满足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弱化
大部分大学生尚处于青年的初期,自尊心强,急于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好评,并希望通过各种形式使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因此有些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大学生会通过网络施展才华,借助电子网站或校园网站,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或个性化空间,方便别人了解自己,既极大地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使其思考分析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自信心和成就感也获得了提高。从相反方面来说,虽然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虽然已经拥有了较强的自控能力,对自身行为及情绪能够进行良好的调节,并进行自我反省,但受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影响,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会出现严重的弱化及退化,某些言行失去了有效控制,进而产生人身攻击、恶意羞辱、黑客人侵及多角恋等不良行为。
(四)人际交往需要的满足和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得益于优良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而信息环境的畅通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因此网络环境能为不善于现实沟通及现实交往的大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帮助其建立丰富的人脉关系,并满足其情感交流、受尊重、满足感及爱的需要,使其现实中的焦虑感及挫折感得到降低及缓解。然而,由于现实的人际关系环境和网络的人际关系环境差异较大,在网络交往中人们的沟通方式以文字为主,交流的信息中虚拟和虚假的成分较多,缺乏及时沟通,大学生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会造成其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降低,甚至出现交流障碍。另外,大学生在网络中进行交流时难免会带上虚假的面具,以致于出现双重人格,当大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时,会不知如何与人交流,造成人际交往能力极大的降低。
二、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
(一)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高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视为工作重点,以“校园结合、专兼配合、师生参与、骨干带动”为基本原则,建设具有专业水准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同时,在学生中建立由学校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生活心理咨询员组成的学生心理健康队伍,作为后备补充力量,并建立校、院间的层级管理,及校、院、班级、宿舍间“四位一体”的健康教育体系。当前,调查的5所院校都完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工作,只有另外少部分高校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配备不够齐全,且未达到教育部门的要求,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够完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还不够全面。所以,相关高校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数量,并提高其心理教育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二)建立服务中心,搭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以构建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为基础。当下,各个高校的学工部均设有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中心,并调拨专项经费和配备专业人员支持该中心的工作和运行。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大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的工作,如: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拓展、情绪治疗、沙盘游戏、心理调节等,以心理健康咨询及教育为工作重心,对工作方式与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为优质、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实施得很好,如: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其中,中国科技大学的心理辅导机构是全省高校当中最早成立的,中心投入资金及从业心理咨询师较多、水平较高,日常工作管理规范,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较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全面到位。
(三)合理开设课程,开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高校心理健康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育。各高校要重视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将相关教育内容纳入课程教学规划中,同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课程。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是对学生个性进行完善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潜能的开发,不仅仅局限于改善学生的不良心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人际关系辅导、心理治愈、心理素质拓展、角色模拟、职业角度的心理训练等。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可以参与以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解决心理问题,提升自我认识,开发心理潜能,并优化心理素养。各高校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沙盘、绘画等治疗及情绪调节等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心理沙龙、心理主题班会及心理知识竞赛的活动中来,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建立校园网站,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
网络有功能多、范围广及传播快等优点,是其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运用网络工具,构建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利用网络快速有效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并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及心理测评服务,将网络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优势充分体现出来。网络的大学生心理服务包括:心理论坛、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测评、心理讲座等基础教育环节,同时还包括和心理健康相关的音乐、电影、摄影、短片等,以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来吸引大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科学的心理健康意识。
三、结语
信息化的发展不但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要注意到,信息化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引导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应加强队伍建设,为学生建立心理服务中心,根据实际合理开设课程,并为学生建立校园网站,积极拓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和空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桂杉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