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霞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讨论时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70-01
新课标提倡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其实,所谓的“交流”也就是“讨论”的一种形式,只不过“交流”主要倾向于把彼此的意见提供给对方;而“讨论”更倾向于就某一问题展开辩论,它既有交换意见的看法,又有通过辩论对某一问题达成具体意见的意思,交流更重视过程,讨论更注重结果。对于数学学习而言,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过程,还要关注学习效果。因此,把握好课堂讨论的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意见分歧时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或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往往会对同一数学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这时学生就产生了意见分歧,对于这种分歧,教师不能简单地以“甲对乙错”或“乙对甲错”的形式进行评价,而要善于抓住这个学习契机,引领学生展开讨论交流,以使学生获得更加具体客观的认识。
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平移与旋转》时,教师一开始就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电动门、汽车、电梯、电扇、风车等常见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这些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否一样。学生在仔细观察后很快得出了它们的运动轨迹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此时教师指导学生将它们按照运动轨迹的不同进行分类。于是,学生把运动轨迹为直线的电动门、汽车、电梯归為一类,又把电扇、风车归为另一类。此时,教师把“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定义自然融入其中,使学生明白了它们的区别。在进行课堂练习时,在判断“开门的运动轨迹是平移还是旋转”时,学生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此时教师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留足时间让学生讨论后再回答。就这样,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认识了平移与旋转的特点,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在理解错误时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某个问题学生可能会出现一点就通的情况,也可能会出现理解错误,却坚持自己错误看法的时候,此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这种不服输的心理,同时把学生的错误看法作为学习资源,引领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各抒已见中,各种解决问题的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逐一呈现,使学生豁然开朗,从而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中位数的认识》时,教师出了这样一道习题:刘明同学参加跳远比赛,五次成绩分别为:3.5米、3.21米、3.46米、3.48米、一次犯规无效。你认为评委该采取哪个成绩最能反映出刘明同学的实际跳远成绩?在这个习题中,由于受思维定势及所学新知“中位数”的影响,学生们一般都是在“平均数与中位数”之间寻求答案,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跳远成绩为什么不能用“平均数与中位数”作为比赛成绩。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自己出错的原因是没有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体育成绩主要以选取最高成绩为规则的,因此应该选取3.5米这个成绩。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克服了思维定势,还明白了解决问题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三、在产生困惑时讨论,培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新知传授时,不是所有知识的获得都是一帆风顺的,这其中可能会包含着许多学生的困惑、怀疑等,尽管有些时候学生的疑惑也不一定全然正确,更多的是他们灵机一动的奇思妙想,但这种奇思妙想或疑惑大都与教师的视角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回答可能也不会尽然让学生满意,此时,引领学生展开讨论就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时,许多学生都有一个困惑:在笔算除法时,一些十位、百位等商中间数位上的数不够除时为什么要补0,有什么用处?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如果理解透彻了,则可以为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笔者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如果不补0,所计算出的结果会有怎样的变化?补0起到了什么作用?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0不仅起到了占位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在计算过程中被除数与除数相除时商的变化,明白了商中间0不能轻易省去的算法算理,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作为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要想使其更加有效,教师就要注重把准讨论时机,有效引导讨论过程,适当添加个人看法等,当课堂真正呈现出“议论纷纷”时,无需教师刻意提点,学生的思维定会向更深远处蔓延,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