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玲+刘佳
摘要:当前,各种数字化媒体不断出现在儿童的生活中。由于具有“视听融合”“智能友好”等特点,使得数字化媒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喜爱。然而,作为尚未成熟的生命个体,儿童过早接触和使用数字化媒体是否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将会对儿童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基于此,文章选择从儿童早期生长发育特点入手,并结合数字化媒体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来分析儿童过早接触数字化媒体的适宜性问题。
关键词:儿童;过早;接触和使用;数字化媒体;适宜性
当前各种数字化媒体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由于数字化媒体结合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语言、动画等一切可以运用的符号形式和介质,使得儿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视听美感和审美通感,并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喜爱。然而,儿童毕竟是有血肉的生命,它们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注,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儿童早期生长发育的特点,以及数字化媒体会在何种程度上为儿童早期发育带来影响。如此,我们才能更加谨慎和有效地来帮助儿童成长。本文将从儿童的生命发育特点来展开思考,分析儿童过早接触和使用数字化媒体这一问题。
一、儿童生命成长发育的基石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0到12岁这一时期称为儿童期。0到3岁为婴儿阶段,这一阶段是儿童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3岁到6或7岁是幼儿期(学前阶段),这一阶段同婴儿阶段一样都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发展的关键时期。6岁到11或12岁则是小学阶段,此时儿童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都表现出了平稳和均匀的特点。研究表明,0岁到6或7岁是儿童生命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它是继胎儿期发育基础上的生理和心理的继续发育与发展。
(一)儿童发育的基石——感觉统合
体格和神经系统发育是儿童早期发育中的两个重要部分。而大脑和脊髓等神经系统的发育更是关键,将统摄人的全部感觉、运动、思想和意志,决定着人的生活。神经系统在人生命早期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将各种感觉信息整合起来,形成知觉,以便大脑能及时有效地对身体内外刺激做出适当的行为动作反应,这一过程就是“感觉统合”。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日常生活中,人类的所有动作和行为都与神经系统感觉统合有关。
在感觉统合领域中,人类所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感觉是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要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让儿童的前庭觉、触觉和本体觉统合起来。这三个感觉通道统合是未来进入到高级的视觉和听觉系统的学习基础,并最终奠定人类学业学习基础。
前庭觉是其他感觉系统的基础,是未来拥有健康的身体姿势、良好的平衡感和协调性,以及良好的唤醒状态所必需的系统。它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向,保持身体平衡。前庭觉发育不足,会致使儿童注意力无法集中、多动不安或者害怕运动、重心不稳易摔倒、旋转不会眩晕、分不清左右、方向感和平衡感不强等,有时候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和表达能力差等现象。
本体觉(又称运动觉)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本体觉能够使儿童的肌肉张力和力量得到最佳发展,从而使儿童良好地从事大肌肉运动和小肌肉运动,为未来儿童从事书写、阅读和参加体育运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体觉发育不足的孩子,会出现运动障碍,经常摔到,撞上东西,或者行动笨拙,对捉迷藏、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等动作较为迟钝。此外,本体失调的儿童也较容易走失,还伴随有手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差等现象。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它决定着儿童未来的规划能力以及完成运动的能力。如果儿童触觉发育不足,他们就会表现为经常性触摸东西或者对触摸东西很反感,容易变得激动或者焦虑。此外还会出现不合群,爱去招惹别人,害怕陌生环境,有偏食或者挑食等现象,以及反应慢、动作迟钝、缺乏自我意识、无法保护自己等特征。
(二)感觉统合良好发育的必要条件
感觉统合发育受到家族遗传因素、胎儿期母体及生活方式,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感觉系统发育在胎儿期就已经开始,但是直到出生后,发育还远没有成熟。所以在儿童早期发育阶段一直在努力协调自身的各种感觉系统。此时,感觉系统如果没有接收到必要的刺激,就会出现系统功能失调。那么如何避免感觉统合失调呢?
1.前庭发育所需的必要刺激。前庭觉所需要的必要刺激就是运动。儿童在早期发育中通过运动可以灵活调节身体的重心,从而使身体不断获得稳定性和协调性,让儿童的身体姿势和手眼协调能力得到良好发育,这为长大后的书写和阅读能力奠定了基础。如果缺乏足够的运动或者运动不足,前庭觉就不能得到良好发育,进而引发我们上面提到的诸多问题。所以让儿童多参加户外运动、追逐嬉戏打闹、跳跃、旋转、攀爬物体等对前庭觉发育是非常必要的。
2.本体发育所需要的必要刺激。本体觉主要负责未来书写、阅读、体育运动等小肌肉运动。本体觉要得到充分的刺激,就让儿童多从事一些“粗重”的活动,比如:推、拉、抬或者搬运重物等活动,这可以提高儿童肌腱和关节的抵抗性,刺激本体觉的良好发育。儿童体内的过剩能量需要及时耗散尽,而只有通过从事“粗重”型的运动,不断刺激儿童的肌肉和肌腱关节部位,儿童的能量才能得到平衡,儿童才能静下心来从事小肌肉运动。因此,久坐不动在儿童发育早期是非常不合适的做法。
3.触觉发育所需要的必要刺激。父母如果与孩子有更多的互动、拥抱、相互依偎或者与家人或者伙伴一起嬉笑玩耍,那就是对触觉最佳的刺激方式。安安静静、规规矩矩,独自一人看图画书、读电子读物、收看电视节目,将非常不利于儿童早期发育。看似极其平常的肢体接触或碰撞、亲密的拥抱或互动,最终会让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以及良好的学习规划和运动执行能力。
因此,让儿童在生命早期阶段回归到人最初的存在状态,爬、跑、跳、玩耍、打闹、相互拥抱、碰触等,才是儿童健康发育和成长的必须条件。然而,当下儿童生活中无来由的多了一些非自然的存在物——数字化媒体,那么这些媒体会对儿童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二、数字化媒体特点及其对儿童影响
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在幼儿园,抑或是在学校,儿童总是生活在技术媒体包围的环境中。我们不禁思考:过早接触和使用数字化媒体是否会给儿童带来“伤害”呢?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使用当下各类数字化媒体呢?
(一)数字化媒体的多重数字化让儿童变得久坐不动
在笔者看来,数字化媒体的主要特点就是多重数字化。一是传递呈现内容的数字化,也就是媒体所最终要呈现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所有的信息最终都是以0,1二进制代码存储在数字化存储设备中的。二是载体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载体、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设备,如PC电脑、PDA、MP3、MP4、笔记本电脑、手机、阅读器等。这一层面是数字化媒体的一种实体表现。三是呈现形式的数字化,也就是数字化的阅读内容通过数字化的载体呈现时,最终是表现为一定的图形化、界面化的非实有性载体,如阅读的内容会通过电子书、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软体形式来呈现。
正是由于数字化媒体的多重数字化,让儿童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经历到与传统纸质媒介完全不同的体验。使用者的注意力不再仅仅聚焦在媒体所呈现的内容本身,而是会分配大部分注意力在阅读的载体和呈现形式上。数字化媒体所展现的是一个立体综合的多感官融合的媒介形式,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全身心投入,常常久坐不动,姿态僵硬,沉浸其中,以及难以自拔的上瘾感。
(二)数字化媒体的多感官凝聚化剥夺了儿童的感官探索
数字化媒体最为称赞之处是它为人类建构了一个视觉和听觉相融合的多感官通道并联的虚拟世界,这完全是一个光电幻化出来的效果,人类可以足不出户领略整个世界。由于在同一时空中将全部的信息都呈现出来,所以人类不再需要旋动颈部、转动头部来寻找和观察他们需要看到的世界。
信息技术强大的呈现力可以为儿童营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事物和色彩,从而为儿童建构出一个人工设计的非自然环境和物象。同样,数字化媒体中所呈现的声音和音乐也不再全然是来自大自然,而是由人工合成而数字化的音响效果,人类听觉系统很难感受到自然的声音世界。虽然也有来自人类的声音,可那是缺乏互动的真实环境中的机械的声音。数字化所营造的各种音响效果,确实可以为人类听觉带来完美体验,可是那种需要用心聆听的来自大自然的寂静声音和充满自然温情的声音话语,人类也很难再体会到了。而这些却正是孕育人类生命与智慧、天性与灵性的最好源泉。
(三)数字化媒体的人工机械化剥夺了儿童与人的真正沟通
其实数字化媒体没有什么新奇,它所呈现给我们的不过就是虚拟的自然世界,其实质不过就是一个“液晶二维屏幕+声、画、文字+一定的人机互动”。数字化媒体让我们在一方天地中就可以领略到美丽的画面、精美的动画、清晰的文字、流畅的语言和饱满的音乐。它满足了我们人类跨越几千年一直在努力奋斗苦苦寻求的目标。从此,我们不再需要那么辛苦劳累就可以获得我们所希望的一切东西。这初衷或许是好的,可这样做也剥夺了我们人类最后的一点希望,那就是我们失去了与自然天地之间、与人类天性之间所建立的联系。
三、儿童过早使用数字化媒体的适宜性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儿童过早接触和使用数字化媒体是不适宜的,至少在儿童成长发育0到6岁之间不适宜过多接触和使用数字化媒体。此种说法或许有些不合时代发展,但是笔者认为对于儿童之事谨慎总比大意好些。
(一)儿童早期学习不是智力学习,而是学习能力的发展
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并非仅仅是知识的学习,它还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需要人的生命早期发育中身体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之间的互动和协调。人体的视、听、嗅、味、触以及平衡感官等将接收的信息和刺激,通过中枢神经、分支神经以及末端神经系统将信息传递到大脑的各个相应的功能区(感觉学习)。大脑将这些信息整合,然后作出反应,再通过神经系统指挥身体感官发出相应的动作(运动学习)。这种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在人的生命早期通过不断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感觉统合,如果感觉统合在发育之初存在不足,那将会形成脑功能的反应不全,会让今后的智力学习出现困难和障碍。而数字化媒体能够提供给儿童的更多的是知识性的内容或者很新奇的人机交互模式,而不能提供给儿童生命早期发育所需要的必要的运动学习和感觉学习的统合。
(二)儿童生长发育尚未成熟,不适宜过早接触使用数字化媒体
虽然在胎儿期的触觉、前庭觉以及本体觉都已经开始逐步发育了,但是并没有发育成熟。在儿童出生后的头几年,大脑和神经系统都还在持续发育和成熟之中。各个神经元与外界的联系仍在建立过程中,许多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建立,还需要在与适宜的环境接触中逐步获得。如果儿童在早期的生活中缺乏足够的感觉刺激,将会直接影响感觉系统的功能。因为儿童的早期发育过程所需要的是先让儿童的生命机体得到完善和成长,儿童感觉功能的良好发育以及运动协调能力的完好,是儿童未来开展学习和生活、完成人生所必需的物质和神经基础。让儿童过早接触使用数字化媒体,会让儿童陷入到一种长期久坐不动状态中,让儿童的注意力专注于媒体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儿童身体的运动学习,阻碍了儿童生命有机体的顺序发育,这将会影响今后儿童的小肌肉运动能力,从而影响书写、阅读、以及学习专注能力等方面。
(三)儿童成长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结
儿童成长不仅是生理发育的过程,还是不断的社会化过程。在儿童早期发育中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来自亲人的拥抱、充满亲昵的言语以及肢体接触和爱抚。让儿童过早接触和使用数字化媒体会让儿童暂时留给成人清闲的片刻,也会暂时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但却会造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触觉、言语、动作和情感依恋关系的缺失,而这将会为儿童今后人生成长带来无法弥补的缺失。近年来,抑郁症、孤独症等患儿数量的提升不能不引起我们警觉。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刻起就已经在学习,儿童听到人类的语言,获得其意义,与人学会沟通就已经在学习。对于儿童来说,最早的情感学习来自于听妈妈说话,在母亲的温柔爱抚中所伴随着的那种看似无意义、支离破碎的呢喃细语,实则是满怀母爱温情的、最能代表人性的语言,这也是为儿童提供的最好的早期教育。
(四)儿童生长发育要按照自然天性来有序发育
当下,焦虑感和快节奏弥漫着我们的生活,对儿童成长寄予厚望的父母,尽可能为儿童提供最佳的教育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但是正如《黄帝内经》所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人是禀天地之灵气与运行法则化育而成,人同天地自然环境紧密相联系。人乃天地自然之子,要能够顺应天地运行之法则,通达天地之间万物之理来生息繁衍。儿童生命早期的发育是以自然的规律为原则来发育和发展的,每一个儿童都依循相同的基本进程而发育,同时根据个体差异有快慢而已。如果儿童与自然的生长发育规律进程偏离甚远,那么日后就会出现诸多问题和麻烦。
当前是一个物质文明发达的时代,信息化和数字化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儿童完全远离数字化是不可能的。任何事物存在都是一体两面的,数字化媒体自身具有其独具特色的优势,同时也隐含着一些隐患。而当前及未来的世界已经完全无法对其置若罔闻了,所以我们还是要积极地来迎接这种新事物,更好地利用这种新的阅读和学习形式。
儿童0~7岁的阶段,是生命发育的关键。我们关注数字化的同时,更要做到让儿童按照人的自然天性来发展,让他们的生命有机体得到最大程度的发育和舒展。让儿童多一些时间与自然联系,投入到自然的怀抱中,体验自然世界。我们成人应该还给儿童一个自然的、充满温情的、满怀亲情和爱意的成长环境,这才是我们唯一能为儿童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克里斯. 罗文著,李银玲译.“被”虚拟化的儿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杨霞,叶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4]王和平.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松居直著,刘涤昭译.幸福的种子[M].明天出版社,2007.
编辑/于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