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看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定位

2016-01-05 12:59陈圆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31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陈圆

摘要:从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制定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现今高职教育计算机类专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高职教育计算机类专业发展的定位与思路。

关键词: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高职教育;计算机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1-0100-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7年制定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以下简称ISCED),旨在为各会员国提供国际教育统计标准的比较,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并于2011年再次修订。新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纵览现代国际教育的发展现状,吸取了发达国家开放、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次提出和构建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的职业教育体系。ISCED定义了职业教育是为学习者掌握在某一特定或某一类职业或行业从业所需的知识、技艺和能力而设计的教育课程。ISCED从人本主义出发,指出:如果个人能成功地完成相应的教育课程,即可获得国家教育部门或鉴定机构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可通向更高等级的教育课程;从个人的一生的教育历程来看,早期的儿童教育和初级教育是必须完成的,此后可一路向上选择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路径,直到博士或等同级别;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路径并不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在不同层次的教育阶段可以有条件的互相认可,从而为个人提供更加灵活便利的教育路径。ISCED为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了新的教育架构体系,提出了发展思路与方向,为我国的职教事业开拓了视野,注入了新的活力。

1 国内高职教育发展概况

《2012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显示,近三年高职教育让全国近850万户家庭有了第一代大学生;高职教育为被传统高等教育招生边缘化的青年群体找到了人生发展与事业成长的新选择。从2006年至2012年,100所示范高职院校相继完成项目验收,100所骨干高职院校全面启动建设,以点带面,走出了一条全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之路。然而,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也深埋着一些众所周知、日益突出的问题:高职专业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专业及其教学计划照搬照抄高等教育类院校,高职教育课程与工作脱节等各类现象不胜枚举。

2 计算机类专业的特点

ISCED将计算机类职业教育划分为系统设计、计算机程序、数据处理、网络、操作系统(仅含软件开发)5个大类,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目录》,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内,计算机类专业分为14个大类共计100余种细分专业。可以发现,随着社会企业的多样化和多变化,计算机类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初现雏形,专业细分程度逐步提高以及新兴计算机类专业的涌现都表明计算机类专业开始突破藩篱走向适应社会企业需求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类专业领域的知识具有更新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的特点,该专业要求学生在各种复杂的软硬件环境下,不仅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亟待提高的职业素养和优良的人格品质。而我们的高职院校仍然沿用高等教育的计算机类专业领域的一套做法,满足于书本和陈旧项目的开发课程,不注重实战,显然无法培养出企业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重新定位职业教育系统内的计算机类专业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笔者熟悉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谈谈该专业的定位与发展思路。

3 结合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与国际接轨,对计算机类专业重定位

1)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着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计算机类专业的知识更新、迁移快,三年的高职教育甚至还没有完全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其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企业需求的步伐。被三年高职教育打造出的新鲜出炉的学生必须快速适应企业的需求,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计算机素养与特质。为此高职教育不再是强调以教什么为主,学什么为主,而是以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为目标,基于“以能力为本”的思想构筑自身的人才培养思路。具体说来,应把学生放在一个开放的亟待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里,教师以指导老师的角色,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引导其发现问题,帮助其分析问题,观察其独立地解决问题,最后总结整个自主学习过程应吸取的经验、教训。除了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之外,应着力提升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一些语言类课程里,应强调分析算法的实现思路;在以项目开发为主的课程里,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架构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实训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

2)以区域性社会企业需求为切入点,着力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受到国内大环境的影响,近两年来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另一方面,企业却感到难以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往往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还需要重新培训才能勉强胜任职业。这个问题是不是值得我们反思呢?如果把高职教育系统看做一家工厂,它的产品即是广大就业困难的学生们。工厂生产的产品不符合企业需求导致糟糕的实际就业率。许多英国职业教育管理者认为:职业教育要千方百计让雇主感到学院对他们是有用的,只有与这个学院合作,才能满足其需求。高职教育系统可以放下架子,彻底调研当地企业需求,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甚至应将自身定位为企业的培训基地、职后拓展基地。下定一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的决心,走出高等教育的学术性教育误区。

传统本科计算机教育的教学计划是要求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成为计算机类的研究性或学术性人才。而职业教育体系的计算机类专业培养计划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系统设计、计算机程序、数据处理、网络、操作系统方面的一线技术能手。然而,我国的职教体系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仍然在沿用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的计算机专业。具体表现在计算机理论内容过多,课程设置的先学后学的层级混乱,纸质的考评试卷仍然为考核方式的主流,实训环节形同虚设等。为此我们应以社会企业需求为切入点,在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与模式、实训环节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自身重新定位,为企业输出合格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

3)与应用型本科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合作,突破职业教育的天花板,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

我国目前存在的职业教育层次仅仅在ISCED中提出的5级,高于5级的职业教育实体目前仍然不存在。从国际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的发展来看,受教育者往往在选择低层次的职业教育后可以进入更高级别的职教体系学习,甚至于转入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完成学术性教育课程。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应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并驾齐驱,职业教育也应该能够通向更高级别的专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一方面向企业输出合格人才,能不能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从职业教育转入更高级别的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体系所修课程学分应部分与普通高等教育挂钩,甚至互认部分学分,为高职学生进入应用型本科大学扫清障碍。这种做法首先能够暂时性的缓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解决应用型大学的生源问题;其次能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再次满足了社会企业对于高级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

当然,我们的高职教育体系中的人才品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也需亟待重视。IT类企业和其他计算机相关企业对于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团队精神,责任感、诚信品质等方面的要求较其他专业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我们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在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素养的同时还需努力培养他们的人格品质,不定期组织各类职业技能赛事、IT项目培训和开发、课程研讨活动、教育主题活动等创建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体系,打造新一代职教计算机类专业人才。

4 总结

对于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来说,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展望国际职业教育的新动向与新趋势,不断微调和把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思路,走出一条高效能、高技术含量的职业教育之路,最终达到社会企业与职业教育体系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黄龙.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定位分析[J].教育信息,2013(10):261-262.

[2] 计算机职业教育定位浅析[J].新校园,2014(7):74-75.

[3] 基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构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7-135.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
职业高校职业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浅谈素质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