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毕少华
“数字汇流发展方案”
为掌握电信、广播电视及互联网整合的技术变革,提供语音、数据与影音内容等应用服务所带来的市场新契机,加速台湾资通讯产业转型与升级,并让民众享有更优质、多元的创新应用服务,台湾“行政院”于2010年7月8日公布实施“数字汇流发展方案(2010~2015年)”,以实现提升数字汇流环境及发展的目标。
该方案从协助通讯传播产业开发新兴领域的创新应用服务的角度出发,拟定整备高速宽带网络、推动电信汇流服务、加速电视数字化进程、构建新兴视讯服务、促进通讯传播产业升级及调和汇流法规环境等六大发展主轴,并据此达到创造优质数字汇流生活、打造数字汇流产业、提升台湾下一代竞争力的愿景目标。
根据台湾“行政院”第28次科技顾问会议的建议,该方案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对现有广电与电信产业相关法规进行修改,以层级管制架构的概念,因应各产业的实务需求进行法制调整作业,在2012年6月完成“广电三法”及“电信法”面临迫切问题的修订草案;第二阶段则是至2014年6月完成“广电三法”及“电信法”朝向水平结构法制调整作业。
该方案预计达成的指标包括:(1)宽带涵盖率达到2012年30Mbps宽带涵盖率达80%,2015年有 80%家户可接取100Mbps有线宽带网络;(2)2015年光纤用户数达到600万户;(3)2012年都会区20Mbps宽带涵盖率达70%,7.2Mbps宽带涵盖率达98%,乡村地区7.2Mbps宽带涵盖率达90%,3.6Mbps宽带涵盖率达95%,2015年达到无线宽带用户200万户;(4)2015年数字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全台湾总家户数的50%;(5)2015年IPTV用户的普及率达50%。
台湾岛内宽带普及率虽高,但原有带宽满足各项数字汇流服务仍有不足,亟需整合有线及无线网络,以完备岛内新一代高速宽带网络的建设,形成一个电信、传播网络与互联网能融合的IP网络,可提供足够的带宽,满足任一使用者通过任一终端设备,从任何网络接取和享受任何各式各样的通讯、多媒体、影音、增值服务。另外,为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包括频率资源、电信号码与互联网位址等关键资源的规划与分配,除新一代网络建设外,也需就台湾整体资源做出完善的规划,以实现岛内高速宽带网络普及的目标。
电信汇流服务重点在发展移动加值应用服务。因应3G网络的普及及使用者对于移动加值应用服务的需求提升,将协助汇流相关产业积极开发各式新型态创新应用服务,促进新兴服务蓬勃发展。
模拟电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不仅可以消除杂讯,提升画质,更可提供视听节目更多的频道空间。通过鼓励制作高画质节目、加速电视数字化进程,可提供民众多元的视听选择,并有利于汇流服务的融合。
鉴于汇流技术的融合,视讯服务的提供方式已朝多元发展。为构建新兴视讯服务,将协助企业建立共同传输平台及相关数字视讯内容的发展,并通过健全视讯内容管理,营造新兴视讯服务发展的有利环境,达到数字服务普及与多元化发展的目标。
资金、技术、人才、行销等各方面资源的完善配套也为推动数字汇流产业成功与否关键之一。台当局将通过强化数字汇流产业的投资环境、技术研发、人才培育与国际行销等手段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岛内通讯传播网络与内容服务的品质,促进通讯传播产业升级,并积极协助拓展国际市场,强化台湾数字汇流人才、硬体设备、服务及文化产业在汇流时代下的国际竞争力。
数字电视向智能电视方向发展
为推动岛内数字电视的发展,台当局“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在2011年6月底制订出无线电视数字化的阶段性政策,决定2012年7月1日开始,岛内模拟电视信号将全面关闭。此项政策的推行不仅对于无线电视企业产生影响,联同其他有线电视与IPTV企业也受其正向激励,包括中华电信MOD(多媒体点播节目)用户数于2011第四季达到百万规模,台湾大哥大集团更整合有线电视MSO企业(如凯擘公司与中嘉公司)、云端设备企业(如广达公司与纬创公司)、电视频道或数字内容企业(如民视电视台与三立电视台)以及机顶盒相关网通厂商(如百一公司与兆赫公司等)合组数字家庭云端联网电视论坛,期盼藉此让所有内容企业的产出得以在数字云端平台上播放,加速岛内数字影音产业的发展。
根据台湾工研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评估,岛内智能电视服务产值于2014年达到500亿元新台币的水准,如同智能手机的演进,也可能由硬件延伸到软件,进而形成全面化的阅听行为转换。在岛内也同时有MSO与电信业之外的宽带营运商投入IPTV服务市场,如二类电信企业中华联网宽带的5TV云端电视服务平台,便可通过网络在TV、iPhone、iPad与Android装置上收看,并提供数字频道、HD内容、互动式游戏与在线卡拉OK等,在数字资讯程度较未普及的中南部地区开拓出市场,同时也进一步与岛内外电视机制造商洽谈云端电视设备的生产,让云端电视的服务更形完善。
但是岛内数字电视的发展症结在于民众的接触、认知及理解度仍不够。根据台湾有线宽带产业协会调查统计指出,凯擘、台固媒体、中嘉网络、台湾宽带与台湾数字光讯等五大MSO营运商,在数字头端的双向化虽达到100%,顾客终端数字化却是不成比例的8.39%,与美国、日本及香港等地80%~100%的普及率相距甚远,甚至还落后中国大陆的43%数字化普及率。如何刺激终端客户的数字化意愿,并带动需求,不仅是数字广电市场的重要环节,也是通讯传播范畴上的待解议题。
电影数字化与升级
鉴于电影数字化为未来发展趋势,为鼓励岛内电影企业建立完整的前制与后制数字平台,奠定台湾电影工业发展基础,使其电影制作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台当局“行政院新闻局”于2000年度起,首度试办杜比、混音等相关后制设备的辅导,并自2003年起正式办理电影产业数字升级的辅导,补助岛内电影企业购置数字化设备器材,最高补助30%,其余由企业自行筹资。另为提升电影数字放映达到国际水准,并应对全球数字及3D放映的潮流,自2008年起全面辅导岛内数字电影院的设立。
2011年2月,台当局“新闻局”修订发布《台湾产电影片制作完成及数字转光学底片补助要点》及《数字电影母源至压缩编码补助要点》,针对数字摄制的电影补助50%数字转制光学底片费用,且以70万元新台币为上限,以扩大数字电影放映,提升市场票房;光学底片摄制的电影则补助70%数字电影母源压缩编码费用,且以60万元新台币为上限,鼓励放映这类数字化影片;针对未获辅导金的台湾产数字电影,补助10%至30%的后制费用,且以200万元新台币为上限,全片为3D立体电影的则提高至300万元新台币。当年共有8部影片获得补助金额达674万元新台币。同年5月,“新闻局”修订发布了《辅导电影产业数字升级办理要点》,共补助12家岛内电影制作企业及43家放映企业,总计4200万元新台币。
在电影文化资产数字化典藏与推广方面,为将台湾近60年来的珍贵影像史料,如早期台湾电影事业公司的新闻片与纪录片、电影剧照、档案及电影录像带或电视未开播前的纪录片及新闻片等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典藏并加以推广运用,“新闻局”特拟订“台湾电影数字典藏及推广计划”,向“国科会”争取“数字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经费,并自2007年至2012年逐年编列预算,由台湾“国家电影资料馆”负责执行。
该计划前期工作重点在于建立数字化工作流程、多媒体资产数据库及平台等相关技术的研发,并将濒临酸化、劣化和损毁的电影胶片予以重制和数字化,抢救的影片总数计2400小时。后期工作重点在于成果推广,将执行数字化的影音资料库的资料,如《歌声舞影庆百年》和《浮世情怀-2011台湾历史与影像研讨会》等档案整合与利用,让对于研究台湾历史、台湾电影与数字典藏等议题有兴趣的社会大众共同参与和使用,并依不同的议题研究及汇整成出版品和推广品,推出《影人系列》、《农教六十》、《数字修复-街头巷尾说帖》、《台影有影再现》、《胡金铨导演八十冥诞》、《数字典藏成果》等图书与周边商品,扩大应用面向与创意研发的目标,让社会大众共享该计划的数字典藏成果。
该计划的推动开创了台湾电影的可持续典藏与应用的模式,建立电影数字典藏的标准作业流程及技术规范,有计划地抢救台湾早期所遗留的影像资产,并以设置电影典藏数据库网站及举办国际研讨会及电影数字学习与应用工作坊等教育培训与学术活动,达到台湾电影与相关文物数字化典藏、推广、深化、加值与应用的目的。
由于岛内电影市场规模较小,尽管近年来本土片市场逐渐展露复苏迹象,如2008年上映的《海角七号》票房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内达到5亿元新台币以上的成绩,自此带动台湾电影产业收益的提高,然而由于台湾电影发行/映演销售额的80%全属海外电影的票房,显见台湾本土片效益仍然远不及外语电影的多元化和商业运作。
不过,从《海角七号》、《不能没有你》、《艋舺》及《一页台北》等片之后,台湾本土电影的创意与格局确实开始显现出来,近年更有多部台湾本土片产出且受到高度期待与评价,包括改编自罕见疾病患者真实经历的《带一片风景走》、畅销作家九把刀作品拍成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杀手欧阳盆栽》,以及资深艺人李烈继《艋舺》之后监制的《翻滚吧!阿信》等,加上《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的原住民抗日史诗作品《赛德克巴莱》,更是台湾本土片首度尝试上下两集前后上映的商业模式。虽然台湾电影要进入好莱坞型态的数字IMAX或3D产制仍需长远的脚步前进,但是先在内容上获得本土电影发展价值,才能为台湾数字电影打下前瞻基础。
在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签署以后,就岛内企业争取更大票房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大陆在ECFA架构内容下,除将开始取消台湾电影进口配额的限制外,也逐步发展出由大陆广电总局对台湾电影发出审查核可,并准予片商进入中国大陆直接发行或商业映演的机制。除此之外,台湾电影业还积极争取特殊区域性合作,例如与台湾语言文化较为相近的中国大陆海西区(包括福建、广东、浙江与广西),努力进入这些聚集大量闽籍人口的地区,希望对于实质票房收益有直接的帮助。
影音平台企业朝数字汇流方向迈进
除了数字影视之外,数字音乐在台湾市场也逐步展现具备商机的营运模式。在台湾地区,发展模式较异于全球发展路线,在下载商店(如苹果公司的iTunes store)及数字产品结合音乐绑售型态方面相对缺乏,主要依然以订阅收听服务为主,也因为数字音乐服务过去受服务框架限制,企业大多局限于ISP企业(如ezPeer)在网络环境上提供服务,发展也并不顺遂。近年来在KKBOX的在线音乐营运模式带动之后,原先非属该领域的资通讯或媒体企业也取得了市场切入点,特别是电信业在语音业务量降低的环境之下,对于非语音加值服务的推展势在必行。
诸如中华电信投资KKBOX所延伸出的跨载具数字音乐服务,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MOD平台上都可三方使用;远传电信也在2011年与岛内多家唱片公司合作开发数字音乐下载服务Omusic,同样采取租购双向的合法收费,在此基本服务架构之下,开拓原有电信用户的额外消费,对于通讯企业而言可增加ARPU,唱片企业也可藉此增加音乐贩售的绩效,这些都是已成形的数字音乐产业链,链局里的参与者仍有持续扩散的商业机会,例如结合演唱会等大型展演场合,皆为可应用的产业策略。
2010年,台湾影音平台企业如凯擘公司、中嘉公司等系统企业受到数字汇流的影响,企图囊括电信、平面媒体、电视、网络等多元媒体,完成数字汇流,包括有线电视系统两大企业被收购事件,如蔡明忠及蔡明兴兄弟与凯雷集团组成合资公司大富媒体,以约650亿元新台币收购凯擘及大新店、屏南等独立系统台,累计用户数约120.34万,每户成交价超过5.8万元。由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前国泰副董蔡镇宇,以及东森国际董事长王令麟组成的旺旺宽带公司,购买第二大有线电视系统企业中嘉公司,拥有无线电视台中视、有线电视台中天及平面媒体“中国时报”,成为数字汇流霸主,交易金额超过700亿元新台币,累计用户数约107万户,每户成交价格超过6.5万元。
中华电信凭借其在全台湾建立的宽带优势,将MOD影音服务送至各个家庭,也因为有这样的平台优势,以数字形式建立起的KTV影带能够快速放上MOD平台,推播到有装设MOD的家庭中,并顺势推出“欢唱坊”服务。愿境网讯(KKBOX)公司与中华电信合作推出跨足影音娱乐平台Hifree,除了可以播放146个KKBOX音乐频道、MV、网络广播外,也可以直接收看高画质频道,甚至还能读取股市、新闻、天气、体育等生活资讯。
中华电信长期耕耘数字音乐市场,持续为音乐产业开创新的销售通路与营销宣传方式,在数字在线音乐(KKBOX、Hifree)、移动音乐(来电铃声、各种手机音乐下载)及固定电话网加值音乐服务(如市话来电铃声)等领域皆有亮眼的表现。2010年更以MOD方式开创新型态家庭KTV服务,如和滚石公司合作,推出“MOD欢唱坊滚石馆”。同时,在手机铃声的部分,中华电信也跟进远传公司旗下的全音乐Omusic与唱片公司签约的先例,与岛内九大唱片公司谈定来电铃声服务新拆帐方式,让利给唱片公司,将唱片公司可分得的内容费用比例从8%升至15%。
推出iPad等平板电脑影音平台,同时将MOD纳入,成为跨IPTV及移动电话的三网合一平台,成为中华电信在三网融合及数字汇流领域最大的突破与布局。在加值服务的配合上,中华电信朝向单一服务平台用于多样设备方向迈进,且决定在Hami软件商店中专设平板电脑用户的使用区,并加重影音服务的部分,在Hami中设立付费影音专区,同时将MOD服务中VOD(视频点播)部分的内容上架供用户观赏,未来还要发展为连iPad等平板电脑都可以看到的开放平台,并部署长远规划,将积极布局所谓“四屏(即电脑、电视、手机、平板电脑)一云(云计算)”商机。
远传电信公司2010年在台湾推出Android(安卓)应用软件市场“S市集”,约有1000个应用程序,其中65%是收费程序,当年累计约有50万次下载量,还与岛内七大唱片企业合资推出“Omusic音乐城”,而年底正式组建的数字音乐公司也积极跟进,在2011年第一季推出“在线Video Store”,落实其多媒体服务内容基础;同时,旗下“手机应用软件市集”和“电子书城”分别在2010年第四季和2011年第一季进军中国大陆,成为中国移动旗下软件市集的店中店。
谷歌电视带动云端音乐服务及联网电视发展
随着云计算技术与服务的兴起,在线音乐服务的模式也多了新的可能。由于岛内串流模式的在线音乐服务市场已近饱和,企业试图开拓其他商机,其中云端音乐服务便是趋势之一。自美国谷歌公司正式发表谷歌电视以来,挟安卓操作系统开放平台优势,与英特尔、索尼、罗技(Logitech)、Dish公司(美国卫星电视业巨头)等芯片、电视、机顶盒、卫星电视服务商合作共同进军网络电视市场,同时也伴随谷歌云端音乐服务一起登场。此项音乐下载服务通过谷歌服务器串流至使用者端,进而在手机或者是电脑端播放,并藉此强化谷歌手机可使用的内容服务。
谷歌电视开放平台的方式相较于其他企业多以封闭平台进入市场,吸引了大批台湾电视机、机顶盒企业采用,加上网络影音内容越来越丰富,刺激了联网电视市场的成长。
所谓“联网电视”就是能够上网的电视(注:与网络电视含义不同),即具有上网功能的电视机,使用者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内容,还可以主动搜寻、参与和分享。例如网友在观看国际棒球赛事时,会加入BBS(电子公告牌系统)的棒球版论坛,通常有数万使用者同时在线,随着比赛在电视上直接讨论和发表意见。除了互动体验外,也让电视内容变得更丰富。
2009年11月底,台湾“电视上网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经济部工业局”主导,“数字电视与广播创新应用服务辅导计划办公室”主办,资策会产业支援处负责执行,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和社团法人台湾数字协会成员联合设立,包括中华电信、大同、东元、华电联网、鸿海、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公视等30多家企业。联盟工作的推动重点包括制定台湾自己的应用环境标准,及推出测试平台,供企业成员进行测试运作。
此外,由台湾有线宽带产业协会与云端科技及数字电视相关企业发起的“云端暨联网电视论坛”于2011年10月3日成立,以构建数字内容云端平台为目标。基此,有线电视企业将于2015年前投入200亿元新台币推动数字化,对于数字内容、通讯平台设备、用户终端装置等商机,至2014年的云端服务及技术应用市场规模达410亿元新台币,用户终端设备(机顶盒、联网电视)收益也将达3000亿元新台币,内容产值可望达100~200亿元新台币。
该组织由有线电视产业的市场面出发,并跨越联网电视及云端应用,以此发展出跨装置整合及内容加值应用服务的电视平台。该论坛也积极响应台当局数字化政策,积极鼓励数字文创与高画质数字影音的内容发展,成立数字内容暨互动应用工作小组,藉此结合数字媒体、频道商、广告商与片商等不同产业资源,甚至将统合八大领域的数字内容导入联网电视云端平台,带动台湾数字电视产业的宽广跃进。
云端租售、在线KTV模式逐渐开花结果
影音租售方面,由早期的录影带租售,到后期稳定于影碟租售实体店面的市场模式,包括跨国连锁的百事达(Blockbuster)、中环集团旗下的亚艺影音以及结合数字科技经营在线租片业务的威望国际公司(CatchPlay)。随着CatchPlay成功创造具有利润的经营策略,联同影音租售实体店面将逐步减少,电视/网络/智慧型装置的VOD服务也开始取代其市场位置的前景之下,数字影音租售更成为重点服务。
CatchPlay在2008年的院线电影发行量仅有12部,2011年却已提升至160部;DVD影片发行量在2008年为16部,2011年则为250部(蓝光影碟则为100部),并持有5成的市占率。2010年底更突破企业本身格局,与日本索尼娱乐集团推出So Movie在线租片服务,同时结合科技业界的力量,成立“电影创投一号基金”的5年运营计划,计划每年拍摄2至3部好莱坞电影以及3至5部本土电影,并且通过实际投入好莱坞电影的摄制,学习好莱坞电脑动画或其他专业特效技术,并力求引进跨国技术团队与台湾电影工作者合作,协助台湾电影产制人才培育及提升台湾电影国际化。总体观之,CatchPlay具备相当规模的产业整合力,是台湾发展数字影音产业的链局上,足以在未来引领台湾走入全球市场的重要角色。
因应新兴数字科技的催化,数字KTV在技术平台上也出现变革。除了中华电信的KOD(卡拉OK点播)服务之外,岛内企业爱卡拉全球在线2007年开始与微软合作,提供在线KTV娱乐功能,并开发出云端数字KTV的服务,以最基础的Klog社群经营模式为本;除了在电脑网站上可通过会员机制使用服务之外,也让会员可在苹果手机、平板电脑与谷歌智慧型装置使用App服务,并结合三星及东元等联网电视设备,成功带动岛内数字KTV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