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古代宴饮游戏创新教研活动形式

2016-01-04 16:37宗军英
关键词:命制研讨教研

宗军英

孔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从古至今,以文会友就是一种高雅、文明的交际方式,也是中国文化传承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 时至今日,我们的教研活动或也可以看成是“以文会友”的一种形式,同一区域、同一学科的教师,围绕一个主题,观摩教学,观察课堂,交换心得体验,确实可谓济济一堂,群英荟萃。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教研活动,形式上比较单一,很多时候就是几位开课教师的“展示专场”,其余教师一般就是听课和评课,教师绝大多数时间就是看和听,自主参与、独立思考的时间总体上不够。因此,教研活动在真实参与度和参与面上都存在问题。

那么,该如何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乐于参加的聚会、赶着参加的宴会呢?我们从古代的宴饮游戏得到启发,对教研活动进行了实践创新。

一、以“抓阄”推进教研活动,扩大参与面

传统的教研方式,都是指定教师承担“公开课”任务,除上课教师全身心投入外,其余教师没有任务,于是听课就是带一双耳朵听,带一个本子记录。所以很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就是“走形式”,对教研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即使参加高水准的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活动,也因为没有自主深入思考而“听听激动,谈谈感动,回去不动”。那么,如何让与会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呢?

研究古代文人聚会,我们会发现,古人“以文会友”往往会以“文酒会”的形式进行,也就是一边宴饮,一边赋诗作文,且赋诗作文者并非指定,而是通过行“酒令”(我们熟知的击鼓传花、曲水流觞都是酒令的不同形式)的方式来决定参与者,与会者人人参与,文酒会自是热闹非常。

那么,我们的教研活动是否也可以由此得到一些启示呢?教研活动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教师觉得活动与自己无关,以致参与面不广。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呢?我们在实践中借用了酒令中最大众化的一种形式“抓阄”来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提前两周公布活动主题,要求全体教师按照活动要求先行备课,对研讨主题进行自主思考、实践。

(2)在活动当天上课前以“抓阄”方式定出上课教师。

这样,被称为“几位教师的展示舞台”的教研活动一下子就成了“可能是我的展示舞台”,教师参与活动的可能就覆盖到了全体。因此,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新,大大地改变了教研活动的面貌。

一是让听课教师有备而来,提升教研活动效率。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对活动主题、内容所知甚少,因此等教师真正进入状态,活动过程常常已经过半,评课时,会说且说得好的教师点评后,其他教师也觉得无话可说,就在一旁当听众,当陪客。久而久之,这些教师就无心参与教研活动。而“抓阄”上课促使每个教师预先做好准备:去解读文本,形成一定的教学思路;先期实践,在自己的班级先上一上课;去阅读提问、评价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为评课提供理论依据。这样,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是带着问题、任务去听课的。评课时,教师既阐述自己对文本独特的解读,又结合自己的实践、理论依据对某一方面进行点评,因为每个教师说的都不一样,且都有理由据,可以大大提高活动效率。

二是促进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展开。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由承办学校指定教师承担开课任务,承办学校往往以此为契机,从备课到磨课,教研组教师全员参与,反复研讨,为开课教师出谋划策。因此,曾有人感叹说承办教研活动是最有效、最接地气的校本教研方式,只是可惜机会太少。而“抓阄”上课恰恰解决了这一遗憾,不仅区域内所有学校都要组织集体备课研讨,更因为上课教师的可能性使得教师的参与热情更高。

三是改变了教研活动的重心。传统的教研活动,因由一校承办,指定教师开课,上课者往往追求完美,力图把课上得无懈可击。因此,在评课中也常常是唱“赞歌”式的,很难听到不同的声音。而“抓阄”上课使得教研活动的课堂较为常态,教师们更容易发现问题。这样,教研活动的重心就转移到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这里所说的“问题”,并不一定是主讲教师在讲课中存在的问题,而可能是大家在实践这一研讨主题的教学中发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家通过研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研活动真正承担起了“研究”的功能。

二、以“疑难”促进教研活动,提高参与度

以语文学科为例,教研活动的主题常常是按课文的体例来探讨,如“七年级语文复杂记叙文教学研讨”“八年级语文说明文教学研讨”“小说教学研讨”“诗歌教学研讨”等;或是按教学进度安排复习专题研讨。这样的教研活动,在一段时间内不可否认能起到较好的效果。然而长时间雷同的操作,却使得教师们产生了审美疲劳,觉得教研活动不过如此,了无新意,也就没有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抓阄”上课扩大了教研活动的参与面,使教师不得不去研究活动内容,但这还是外力,并非教师发自内心的主动参与。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教师投入教研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呢?

对此,我们依然从古代宴饮游戏来寻找灵感。酒令有雅令和通令之分,不同的人聚会,会自然而然地选取不同的酒令。如明清时期,文人聚会常行“四书令”,这是一种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的句子组合而成的酒令,用以检测文人的学识与机敏程度;闺阁女子聚会则多行“花枝令”,《红楼梦》中就有相关描写;普通百姓常行“大众令”,骰子、击鼓传花、猜拳等。可以说,不同的人,完全按照自己的需求来确定该玩什么,这样,才能人人投入,个个欢喜。教研活动也是如此。只有活动的主题是教师需要的、感兴趣的,教研活动才能真正吸引教师全身心投入参与。因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下校调研等各种形式了解教师需求,倾听教师心声,总结教师“求疑问难”的症结,以“疑难”来促进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深度,并据此确定教研活动主题。以2014学年为例,我们确定了 “组文阅读教学”“命制一道好题”两个主题。

(一)“组文阅读教学”拓宽学生阅读面endprint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是紧张的课业和大量的阅读需求的矛盾。众所周知,学习语文并非只是学习语文课本,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有赖于大量的课外阅读,很多有识之士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海量阅读”教学、“大语文”教学等。然而,这些实践多停留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无法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因为阅读语文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而被家长甚至班主任或其他学科老师批评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很多语文教师对此一筹莫展,无计可施。于是,我们提出“种好自己的自留地”“耕好自己的田”的要求,在我们自己的语文课堂里下功夫,确定“组文阅读教学”主题,引导教师在这方面做有益的研究。

“组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们无法在现有的资料中获得帮助。通过反复研讨,结合学科教学的要求、课堂时间的限定及学生实际的阅读能力,我们确定了“组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基本要求,比如:立足课文,联结自读教材,选择课外材料;文章以3~5篇为宜;等等。活动的最大目标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的阅读。

但是,“组文”该如何来组,如何在一堂课内完成3~5篇文章的教学任务而又不使学生的阅读成为泛读?这些问题点燃了教师研究的热情。

“组文阅读教学”实践一年来 ,教研活动精彩纷呈。有教师以相同主题组文,如“战争”主题、“母爱”主题;有教师以同一作家组文,如杨绛、余秋雨等;有教师以写作手法组文,如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还有教师独辟蹊径,如以“变”为线索把《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组合起来,探究小说的人物塑造。这一主题的教研活动,不仅培养了常规语文课堂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而且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对比分析能力,课堂中常常有意外之喜。教师也因此对教研活动由“走过场”变得充满期待。

(二)“命制一道好题”提升学生练习效率

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很大程度上是被大量的题目占用了时间。学生终日埋头题海,几乎成为做题机器,在现代文阅读中看见“比喻”就答“形象生动”,在文言文阅读中看见“去”就解释为“离开”,有时甚至达到不用看文本、无需读题目也能答题的地步。无针对性的“广练”、针对考试的“疯练”,导致学生丧失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得教师整天忙于找题目,批作业,无暇思考研究。于是,既能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又能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进行有效训练的高质量练习卷,就成为很多教师梦寐以求的法宝,有些名师、骨干教师设计的习题让教师们趋之若鹜,挖空心思就为求一卷。“命制一道好题”“出一份好卷”是教师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据此,我们确定了以“命制一份好卷”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基本程序如下:

(1)活动准备:公布命题范围,由教研活动承办学校备课组原创一份试题。

(2)活动流程:分小组讨论题目内容的确定与框架构建(如单元卷,就要凸显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独立做承办学校提供的试题→独立对试题进行评价→分小组交流个人解读结果→小组达成共识汇总试卷得失→各小组派代表向全体教师汇报小组讨论成果→总结归纳,达成共识。

(3)活动作业:根据活动心得对试卷进行修改或重新命制。

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教师们习得了很多试卷命制的宝贵经验,而且也促使自己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教学。

古代文人聚会曰“雅集”,他们以文会友,吟风咏月,曲水流觞,逸兴遄飞,可谓洒脱。今天我们教师为着学科教学的相同目标相聚,思如风发,言如泉涌,同样也不可谓不风雅。endprint

猜你喜欢
命制研讨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例谈不等式题的命制方法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中需把握的相关要素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由命制唐朝使职选择题引发的思考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