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继新 王新刚 陈 玲 孟文静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物流管理系,天津 300451)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探讨
肖继新1王新刚1陈 玲2孟文静1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物流管理系,天津 300451)
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把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既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又可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制定两课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 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大课堂,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检验自我、锻炼自我的最佳途径,是学生培养综合素质、积累社会经验的有效形式,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
社会实践使广大学生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增强了学生运用理论认识、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加深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在对理论加深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进行社会实践,巩固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大学生养成自觉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并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定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将胜利的信念。
总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更深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了解改革实践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从而加深对两课课程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把社会实践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既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又可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践教学的基本环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因此它在实践中存在和发展,同时,教师对这门课教得好坏,不仅要看课堂教学的水平的高低和效果的好坏,而且要看他是否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中起到了表率作用,是否加强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指导和规范,看他们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和良好的品质。因此,只有强化实践教学这一环节,科学合理地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门课一项要求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坚持课程实践教学第一的观点,不仅要把理论讲活、讲透,解决学生信不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让理论、规则转化成内心的信念和自觉行为,使其价值在实践中创生。
1.明确实践教学环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引导大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和认同,规范自己的行为,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解决行不行的问题。
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不仅包括理论教学体系,而且包括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不只是课堂讲授的过程,而且应当包括实践体验的过程。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
实践教学不应该只是对理论教学的说明、补充、完善和促进,更应该是整个教学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看,要经过两次飞跃,即“内化”和“外化”两个阶段。一方面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各种渠道的灌输,内化成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情感,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把所获得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转化成自己的自觉行为。
3.建立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性的体制机制。
实践教学环节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环节而言的。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现实参与性,主要是通过参与的方式实施,
即学生直接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大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更主要的是一个拥有基本权利而又拥有精神世界的独立的主体,要保证实践环节的有效展开,就要制订比较完善实践教学计划,总体开发实践课程。
1.实践教学的预备工作。
制订实践教学计划。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实践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必须制订实践教学计划。
2.制订教学计划的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外连社会实践,内连学生心灵的课程。制订完备的实践教学计划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按照以实践环节的先后顺序与理论教学的衔接编写实践教学计划。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计划,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
(四)实践教学经费
实践教学需要必备的经费。实践教学需要经费的支持,如果没有充足的经费,实践教学就很难进行。充足的经费是实践教学的必要保证,主管部门应能保证每个学生实践教学经费在15元以上。
(五)实践教学的管理
学生在每一次实践教学结束后要完成个人总结“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填写参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登记表,以及实践教学活动日记。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所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进行认真的审阅与批改,然后给出成绩。社会调查报告成绩应占学生的所修学分,真正纳入成绩考核的范畴。建议实践教学的学分应在2学分以上。
(六)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地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分为三部分:一是校内实践;二是校外实践;三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1.时间。
实践教学的时间应在校内学习时间与校外假期。
校内学习时间可以随时对大学生的言行进行观察;校外假期社会实践教学时间有保证。假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时间。这样就可以不耽误或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日常学习。而且,教师和学生都有时间保证。
2.地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性质比较特殊,因为这门课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的整合,所以,实践教学的地点要求就比较高。一方面,要到老、穷、边、远地区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考察,另一方面,要开展法律知识的实践活动,这方面的实践地点更广泛。可以是公检法部门,也可以是工厂矿等企业。
此外,要积极联系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分为三部分:一是校内实践;二是校外实践;三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一)校内实践
紧密围绕校内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实际问题展开调查。
1.大学生生活方面。
第一,宿舍环境。包括卫生状况、室友之间的关系及宿舍文明用语等情况。
第二,就餐情况。是否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浪费、不奢侈。
第三,友情与恋情。是否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是否能够热情帮助同学;能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2.大学生学习方面。
第一,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学习态度是否端正。
第二,大学生上课、自学情况调查。
3.大学生对目前状况的认识。
第一,对所在学校的满意度,如何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第二,增强自身爱校情感。
4.大学生自身的法制观念。
第一,法律修养是否提升。
第二,自身是否做到遵纪守法。
第三,积极主动进行法制宣传。
(二)校外实践
校外实践主要利用学生的寒暑假时间,让学生走向社会。
寒暑假期间,鼓励同学自愿结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有目标、有组织地进行统一的社会调查。教师事先做好初步摸底、引导、提醒等事项,活动期间随机进行实地走访、了解,耐心细致地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在保证社会实践活动质量的前提下,允许他们以小组形式提交一份有分量的社会调查报告。除自愿结组的同学外,其他同学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就业实习活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自行安排时间和方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尤其对不能参加小组统一活动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开展“办一件有意义的事,提一个合理化的建议,交一份有价值的实践报告”等活动,力求使社会实践能够覆盖所有学生,扩大社会实践的影响力。
1.人民群众的道德风尚。
第一,家庭美德状况。夫妻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
第二,邻里关系是否和谐。充分观察乡情、乡风状况及城里社区人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人民大众的影响。
2.人民群众生活状况调查。
第一,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
第二,生活质量提高的程度。
3.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
第一,人民群众能否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
第二,人民群众能否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不受侵害。
(三)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注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注重课程之间和内容方面的有机联系,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形成统一的整体。
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同时,积极联系社会实践教学基地,运用所学知识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例如,参观李大钊革命烈士纪念馆和辽沈战役纪念馆。在缅怀革命烈士丰功伟绩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参观河北省北戴河集发观光园和山西省大寨。在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深深感受中国进行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
总之,配合理论教学和为了更好地增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体现理论运用的实践教学活动,避免学生脱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而空谈,使其学习不是仅仅停留在单纯的“知”的层面和环节,力争通过实践实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方面的“知”与“行”的统一。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起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问题的重视和兴趣,丰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在保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我院大学生素质教育、诚信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的同时,还要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有计划地提高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着眼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帮助学生做好走向社会的思想认识上的准备,在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些有必要认识和解决而又是仅有课堂教学所无法解决或很好解决的特殊社会问题时,有必要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完成这类教学任务。
[1]时代报告:学术版.2014(9):117.
[2]张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有效性教学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1):75-76.
[3]雷继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03):111.
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研究”(2015030332);2014年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校级教研课题一般项目“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改革研究”(JYYB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