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业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宽容理念的思考

2016-01-04 02:49张洪森王红涛
文教资料 2015年25期
关键词:教育者对象主体

张洪森 王红涛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护理教学中心,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对创业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宽容理念的思考

张洪森 王红涛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护理教学中心,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创业型大学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都是具有独立自主、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树立宽容理念,这是尊重人需要的多层次性,包容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认同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吸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长处所要求的。

创业型大学 应用型高等教育 宽容理念

创业型大学的产生,既是高等教育面对社会需求的积极反应,又是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运作的结果。“在创业型大学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都是具有独立自主、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人。”[1]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树立宽容理念,本文就创业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宽容理念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于宽容内涵的解释,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统一认识,对宽容的理解大多基于对文化、价值、道德发展的历史性反思。

笔者认为,宽容展现是一种追求的精神品质。它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美德;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尊重、理解;是人所追求的一种价值观念。它具有开放性、继承性、吸纳性的特点。

一、尊重人需要的多层次性

人的需要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的需要的层次种类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多种多样的需要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庞大的需要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无论是教育者还是教育对象,都有人的需要,有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交往需要,等等。物质需要是以物的使用价值满足人的需要,它是人们对物质生活条件直接依赖关系的反映,是作为生物有机体的肉体存在物的人不可或缺的需要。精神需要是人对物质所派生出来的精神东西的直接依赖而产生需要,是通过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的各种活动而形成的情感、友谊或某种心理状态满足的需要。当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一定满足以后,必然产生相应的精神生活需要及交往需要,人的需要是不断由低到高满足的过程。

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人的各种需要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了引导好人们的思想、行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宽容理念必须了解和把握人的需要,满足人的合理正当的需要。因为,当人产生某种需要而又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直接推动下,进行满足需要的行为活动,向目标前进。当它达到了目标,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失。只有充分尊重和满足教育对象的合理需要,才能强化其接受的动力系统,逐步提高需要层次,激活接受机制,使教育要求为对象所理解和吸纳,实现他律和自律的转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具体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尊重人的各种需要及合理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包容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

个体差异(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人事、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2]。教育对象由于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影响,其素质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就表现出了生理、心理、思想、文化等差异。因此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如果教育者忽视教育对象个体差异,单纯利用和采取集体灌输式教育方法,则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全体教育对象知识获得的教育,又要注重教育对象个体发展的差异,而不是把受教育者囿于固定的框框之中,要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个教育对象,注意开发教育对象潜在的素质闪光点,因材施教,给教育对象创造自主的发展空间,让教育对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诚如英国著名思想家密尔所说:“对于异于寻常人的个人,不应该组织他们,而应该鼓励他们与众人在行为上有所不同……一个社会所见到的不守常规,是与他所有的创造力、思想活力及道义上的勇气成正比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消除每个教育对象的差异性、独特性,而是要在进行共同科目教育(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同时,使其个性化最充分、最完善地显露出来。个性化的教育要求教育者充分注意到教育对象的个性,了解其兴趣志向、特长及爱好等。要求对教育对象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包容,要让教育对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决定该做什么,怎样去做,不应该对教育对象求全责备,唯有如此,才能唤起教育对象正确看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由于教育对象各自的经历和生存环境的不

同,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的不同,每个教育对象的个性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会存在诸多差异,形成对同一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理解。理解本身是教育对象的个性化行为,同时学生的理解也是他生活实际的写照。

三、认同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第一,呼唤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体现为主体对客体所具有的主动态势、能动作用、积极态度和支配地位等。它是人的主体性最基本的内涵,也是发挥人的主体性的基本前提和内在条件。国家教科所史根东先生认为:“主体意识包括自强奋斗意识;自力学习意识;自主发展意识;自我创造意识;自我修养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自我评价意识;自我完善意识这八个方面。”[3]教育对象主体意识的强弱对其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主体意识越强,就越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自觉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身心状态和行为方式。主体意识的人的发展是人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发展,它不仅包括理性因素,还包括人的各种非理性因素。第二,培育主体精神。主体精神是人们主动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主动认识与完善自身的心理倾向及行为表现。它是个体积极发挥自身主体能力的内在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的主体精神,就是要培养人的自尊自重、自强自立的自主精神;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勇于探索、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团结互助、主动合作的协作精神;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的主人翁精神。第三,塑造主体人格。主体人格是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综合。主体人格对人的主体性的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的主体人格,就是要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主体性教育把非理性因素的发展作为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重要内容,教育不仅要造就掌握现代科技和智力发达的人,还要重视培养教育对象的情感、意志、灵感、知觉等非理性因素,即塑造教育对象的主体人格。

四、吸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长处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包括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一样,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长处,都值得对方吸纳和接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主导作用,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不仅是传授知识的“经师”,更是育人的“人师””,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理应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努力成为教育对象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教师的人格威信令教育对象产生一种对教师尊重和信服的感召力量、一种对教师的认同和归依的情感指向。教师真诚的期待、信任、包容不仅能诱发教育对象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教育对象智力和个性的发展。教师良好的教风、语言、观点、教学方式等都对教育对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教育对象吸纳和接受的。同样,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供谈及,都有可供教育者吸纳的优点和长处。

教育者不一定在道德上永远是教育对象的老师,教育对象的道德境界有时会超过他的老师,尤其在当代社会价值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形势下,教育对象思考问题的方式多样、新颖,得到信息的速度和占有量上甚至都要超过教育者。这些都应当得到教育者的重视和欣赏,因为,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教育者要承认教育对象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的权利,并懂得尊重和保护这些权利,教育者要从教育对象的角度理解学生的思想,设身处地地考虑各种问题,体验其思想情感,同时不以观点、分数取人,充分展现对教育对象无条件的接受和关心。教育者要肯挖掘,善于发现,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优点,肯定它,暗示学生,让教育对象沿着这个暗示,放大这些优点,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P107.

[2]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P223.

[3]史根东.主体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上海教育科研,1998 (11):8-11.

猜你喜欢
教育者对象主体
神秘来电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