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光荣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建立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文章立足于中职德育工作现状,重点分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职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问题。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职德育工作 现状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69-02
职业教育的完善,让更多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开始加大了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关注力度。在职业学校落实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品格,更能促进学生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一、中职德育工作的现状
第一,中职德育工作的重视力度不足。要将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中职学校中,不仅需要中职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只有建立起以政府为中心的德育工作小组,才能让中职学校中的德育工作得以落实。许多政府疏于对中职德育工作的管理,导致实际工作效果受到影响。此外,部分中职学校以校长为领导,以党委为重要管理者,以学生工作部门为实施者的德育工作小组。但是受到相关人员对德育教育认知的影响,德育工作并没有落实到位,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第二,中职德育内容与方式传统。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实践中,大多数德育工作者都是按照教育部门与行政部门的安排实施德育教育。内容大多来自于上级教育部门的文件,形式一般为思想政治教育讨论。这些内容与方法并不符合中职学校的培养职业人才的目标,也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不相符。德育教育的内容与中职职业教育的特色不相关,个性化程度不强,影响了德育教育的质量。教学形式传统,影响了学生参与德育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中职德育工作创新要点
(一)加强重视,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重视德育工作,是在中职学校中落实德育教育的前提。首先,中职学校应当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自上而下的德育管理体系。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德育工作的工作小组,以分管教育的副校长作为德育教育的顾问,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规定德育部门为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学校的其它部门也应当明确各自的德育责任,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只有工作机制完善了,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才有落实的保障。其次,中职学校要建立培养德育活动机制。完善的德育活动机制,要明确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范围,规定一些必要的活动。例如“安全周活动”、“互帮互助活动”、“体育活动”、“法制宣传活动”、“德育实践周”等。设计出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各类活动,能够让德育工作得以有效指导。
(二)重视校园文化,实施无形德育教育
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这个课堂,有着学科课堂所没有的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给中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能够让德育教育落实在无形之处。学校要重视社团工作,鼓励各个社团发挥自己的特长,丰富社团活动。每一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是学生展示个人特长的平台。除此之外,学校应当提高校园活动的科技性,利用发明展示与报告会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在积极与创新的校园文化中,学生会找到进步的动力,不再迷茫,不再彷徨。
三、中职德育工作创新实践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做好中职德育工作,也要对德育工作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让德育教育内容与学生发展相关,教学活动为学生所接受,能够给德育教育的落实提供更多动力。但创新理念最终还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首先,德育工作者要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选择德育教育内容,以促进德育教育的全面化。从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就业出发,选择丰富的德育内容,能够让中职学校的德育内容更有针对性。在中职一年级,教师可以将文明礼貌与法制、心理内容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认识社会。在中职二年级,学生的心理较为疲惫,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教师可以将励志与理想教育作为重点内容。有针对性的内容,才能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
其次,教育工作者要在创新方法的指导下,组织德育实践活动。讲座,是德育教育的一种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加强中职德育教育创新,需要教师丰富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德育学习体验。像在讲解亲情与感恩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看一个与亲情相关的电影,让学生从电影情节中体会道理。学生自己体会到的道理更容易为其所接受,也更容易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道德品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创新。中职教育是向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教育,将德育教育落实到中职教育中并进行创新,有利于提高未来社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重视德育教育的作用,加强反思与创新,能够推动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学文.中职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09)
[2]席东梅.《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 王继平就新版中职德育大纲答记者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