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旗 王丽芳 彭正 张鹏飞 吕俊生 杨建伟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普外二科 北京 101300)
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逐渐改变,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尤其在老年患者中最为常见,其中结直肠癌的病发率一直居高不下,结直肠癌伴肠梗阻也逐渐发展成了普外科比较常见的腹部急症[1]。20%~33%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均为肠梗阻,通常以急腹症形式体现,故而治疗此类疾病时,应尽早明确诊断并予以及时合理的手术治疗[2]。但传统的开腹切除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患者恢复时间较长,术后预后较差。在近年来的临床应用与实践中,微创技术逐渐发展成熟。本研究通过对于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我院的100例结直肠癌伴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微创外科技术在结直肠癌伴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伴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纳入标准[3]:①入院前及入院时有腹痛、梗阻等临床症状;②通过活检及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结直肠癌伴梗阻;③患者可通过手术直接切除根治;④患者或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①对手术所用麻药或涉及试剂过敏患者;②患有严重其他器官性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③腹膜炎体征的患者。10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实验组55例;男35例,女 20 例;年龄 45~78 岁,平均(61.8 ± 7.5)岁;病程 12~48 月,平均(25.6 ± 4.8)月;梗阻时间 5~16d,平均 (时间为7.8±0.9)d; 其中7例患者为升结肠癌,8例为降结肠癌,9例为乙状结肠癌,30例直肠癌; 肿瘤直径 4~13 cm,(平均 7.1±2.1)cm;TNM 分期:Ⅰ期25例,Ⅱ期25例,Ⅲ期5例。对照组45例:男 26 例,女 19 例;年龄 44~76 岁,平均(61.4 ± 6.9)岁;病程 10~48 个月,平均(25.3 ± 5.0)个月;梗阻时间 4~15 d,平均(7.6 ± 0.8) d;其中 5 例患者为升结肠癌,6例为降结肠癌,7例为乙状结肠癌,27例直肠癌;肿瘤直径 3~14 cm,平均 7.6±1.9 cm;TNM 分期:Ⅰ期25例,Ⅱ期17例,Ⅲ期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梗阻时间、肿瘤直径、TNM分期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术前进行常规治疗及术前准备。实验组采用支架植入技术联合腹腔镜手术,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切除手术治疗。
1.2.1 支架植入技术联合腹腔镜手术 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全麻,保持一定范围内(1、07~1、60kpa)的气腹压力[4],并根据手术方式及时选择并调整合适姿势[5]。先通过结肠镜置入肠管支架以解决患者的梗阻问题。而后在X线监视下上行插入超滑导丝,直至结直肠近端,引入交换导管,交叉插送,退出前者,引入超硬导丝,退出交换导管,引入双腔导管,从而注入造影剂[6]。后观察并定位标记,退出双腔导管,沿超硬导丝于癌灶狭窄段近端2.0~3.0 cm以外缓慢植入支架[7];退出导丝和置人器,此后 1~3周予以支持治疗,最佳状态下行根治术[8]。
1.2.2 传统开腹手术 全部患者取全麻仰卧位,行一期切除吻合术。
1.3 评定标准 Barthel指数量表:包含穿衣、进食、行动等共计10个项目的内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帮助程度分为0、5、10、15四个等级,总分为100分。评定标准:独立、轻度依赖、中度依赖、中度依赖、完全依赖分别对应分数为 96~100、75~95、50~74、25~49、0~24。
1.4 观察指标 术前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肿瘤情况;记录手术治疗前后患者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疾病转归。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及百分比(n,%)表示,采用χ2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 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 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 (t=0.491,P >0.05),具有可比性。经过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对照组降低程度比实验组降低程度高,(P<0.05)。其中实验组治疗后轻度依赖患者2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8例)(χ2=4.241,P <0.05);而对照组重度依赖患者明显高于实验组(χ2=5.042,P <0.05),详见表 2。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比较 采用支架植入技术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根治性手术,其后进行出院随访,其中3位失访,患者随访时间为 2~24 个月,平均(13.3 ± 2.1)个月;随访患者中4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肿瘤无复发无转移,无不良反应;而3位患者表现切口感染,1位获肺炎,2例患者造成肠道霉菌感染,2例患者由于术后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患者死于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对照患者均成功实施根治性手术,其后进行出院随访,其中1位失访,患者随访时间为 3~24 个月,平均(13.5 ± 2.5)个月;随访患者中2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肿瘤无复发及转移,无不良反应;而6位患者表现切口感染,3位获肺炎,3例患者造成肠道霉菌感染,3例患者由于术后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患者死于MODS。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见表3及表4。由表可知,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1.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27.3%,(χ2=4.699,P <0.05)。实验组死亡率为 7.7%,对照组死亡率 9.1%, 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χ2=0.061,P >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 (x¯±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术后病死率比较
消化系统性肿瘤中,结直肠癌常常伴发急、慢性肠梗阻,传统治疗方式以开腹手术,此种治疗方式创伤较大,加大患者痛苦,术后患者生活不便,难以恢复,有极大的心理负担。自数十年前开始,记忆金属支架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9-11]。记忆金属支架具有安全有效、微创易重复等优点,能一定程度上保留患者的生理排便功能,对术后患者的生活造成较低的影响,同时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10多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开展[12-14]。但追求微创与肿瘤根治有时往往难以兼得。有些学者在推广腹腔镜技术的过程中,常存在一定误区,由于过分追求微创理念而导致忽略手术安全性及根治性。郑民华教授指出[15],正确的微创理念应该是在保证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的基础上,使患者获得较小的生理及心理创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对照组降低程度比实验组降低程度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治疗后轻度依赖患者2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8 例)(χ2=4.241,p <0.05);而对照组重度依赖患者明显高于实验组 (χ2=5.04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支架植入技术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1.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699,p <0.05)。 实验组死亡率为7.7%,对照组死亡率9.1%,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χ2=0.061,p >0.05)。结果提示,支架植入技术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患者恢复状况更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该手术方法安全有效、微创易重复等优点,能一定程度上保留患者的生理排便功能,对术后患者的生活造成较低的影响,同时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患者依从性,更利于患者的恢复。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伴梗阻微创技术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墉忠.36例结直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494-495.
[2] 李春雨,聂敏,王军,等.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附 52 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7,47(15):52.
[3] 尚培中,苗建军,贾国洪,等.微创外科技术在结直肠癌伴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4):406-409.
[4] 范朝刚,李国立,王绪林,等.辅助治疗性营养支持对胃癌致消化道梗阻病人新辅助化疗的作用I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4):232-234.
[5] 王树彦,陈宗佑.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短期疗效比较[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0,37(l):92-99.
[6] 李国新,梁耀泽.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应用及其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3):186-190.
[7] 李树伟.结直肠癌伴梗阻微创技术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 11(23):18,20.
[8] 刘丽丹,高玉霞,刘军,等.腕踝针结合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IJ].四川中医,2012,14(1):52-54.
[9] 张振海,尚培中,王铁山,等.综合护理干预对PVS觉醒与康复的影响[J].现代护理, 2006 , 15(12):755 .
[10]尚培中,刘景章,卢育奇,等.记忆合金支架在直肠癌伴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2 , 9(1):34-35 .
[11]尚培中,周凤桐,刘绪友.形状记忆合金在普通外科领域中的应用 [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6):425-426 .
[12]尚培中,刘景章,卢育奇,等.结肠直肠恶性梗阻的内支架治疗[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2, 27(11):1021-1022.
[13] Targownik LE , Spiegel BM , Sack J, et al.Colonic stent vs.emergency surgery f or management of acute left-sided malignant colonic obstruction:adecision analysis[J] .Gastrointest Endosc , 2004 , 60(6): 865-874 .
[14]唐平.记忆合金肠道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梗阻22例[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 30(22):2799.
[15]郑民华,马君俊.微创外科理念对传统外科学的启示与展望[J].肝胆外科杂志,2010,18(6):4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