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红辉,蒋小强 (海南省东方市畜牧兽医局,海南 东方 572600)
动物生产的一个关键点是营养与肠道健康(尤其是小肠)之间的关系。良好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黏液层、膜和肠上皮细胞)是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其稳固性由动物遗传基因和肠道微生物环境所决定。养殖应优化单胃动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和肠黏膜屏障,用最少的营养消耗来应对免疫或抗炎反应,并获得最佳生产表现[1]。
正常的胃肠道内应该有平衡的菌群分布,当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时(如闷热、潮湿、换料或营养不全、霉菌毒素入侵、运输、换羽等),这种平衡将被打破。此时病原微生物或通过黏膜入侵、或产生毒素给机体带来危害。
研究发现,持续给动物饲喂益生菌可以调节体内肠道菌群,促进乳酸菌等有益菌生长,减少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等潜在病原。有些益生菌还可以破坏革兰氏阴性菌菌膜(如酯酶、水解酶、磷酸酶等),干扰菌体蛋白质合成。
益生素或益生菌活性液发酵的适宜环境温度为25~35℃,发酵标准时间为3~7d。其作用机理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2.1 作为肠道内微生物的优势种群,抑制病原菌增殖 最突出的如乳杆菌,包括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还有嗜热链球菌、粪链球菌及双歧杆菌等,通过微生物夺氧及有益菌在消化道内附着定植和对营养素的竞争,调节肠道内菌群趋于正常化,抑制致病菌和有毒菌的生长。
2.2 代谢所产生的有机酸可以杀灭或抑制病原菌 降低动物肠道pH值,杀死不耐酸的有害菌;产生溶菌酶、过氧化氢等物质,杀害潜在的病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抑制肠内胺和氨的产生;产生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消化酶,有利于物质分解;合成B族维生素、氨基酸、某些促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益生菌的细胞壁上存在着肽聚糖等刺激肠道免疫细胞生长的物质,能增强机体抗病力。
热带地区气候全年皆夏,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全年大部分时间处在25~35℃之间,非常利于益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试验在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大坡田村某养猪专业户的猪场进行。试验猪为杂交仔猪,以广西龙宝猪为母本,杜洛克猪为父本。试验用公猪均已在15~20日龄时人工手术去势,母猪均未去势。试验猪喂食的饲料均为海口双胞胎饲料公司生产的全价猪料。益生菌含有酵母菌、乳酸杆菌、曲霉菌等。
3.1.2 方法。选择2~2.5月龄、体重25~28kg的仔猪12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公母各半。试验组共6头,平均初重25.17kg/头;对照组6头,平均初重25.67kg/头。
对照组猪只饲喂全价饲料和清水,地面不使用垫料,使用人工清除粪便,水冲洗地板,并喷洒含氯消毒液,每日一次。圈舍消毒和饮水消毒按正常情况进行。试验组猪只饲喂含5%益生菌的饮水、全价饲料。使用水稻干秸秆作垫料,喷洒含5%益生菌的水溶液,使秸秆湿度达到40%左右,压实后高度达到50 cm,做成地上式发酵床。
试验开始于2014年5月1日,结束于8月26日,整个试验期有120d。试验结束时,大部分猪只体重已达100kg以上。试验期间每天记录各组猪只的采食量,观察采食、饮水、排粪、粪便气味等情况,并做好记录。试验结束时,称取各组猪的终重和耗料量,计算各组的增重和料肉比。
3.2 结果 生长发育情况:在整个试验阶段,试验组猪只健康,未发病,生长正常。与对照组比较,猪只食欲增加,吃料快,剩料少。喂养1周后,粪便臭味明显降低,半个月后粪便基本不臭,而对照组猪排出的粪便较臭。生长性能情况:各组增重、耗料量和料肉比情况见表1。
表1 添加益生菌养猪的生长性能情况
3.3 结果分析 本次试验,对照组猪只饲喂全价饲料,饮用清水,不使用发酵床,每日人工清除粪便,消毒水冲洗;试验组猪也饲喂全价饲料,饮用添加5%益生菌的水溶液,使用含5%益生菌制作的地上式发酵床。试验结束时,试验组每头增重92.83kg,对照组每头增重87.17kg,试验组的增重料肉比为2.89,对照组的增重料肉比为3.16。试验说明用益生菌饮水喂猪和发酵床养猪,能提高饲料营养,降低猪粪臭味,促进猪只生长,明显降低料肉比,改善养殖环境。可见这是一种节粮、环保、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猪效益的好方法。
以上试验说明试验组猪在增重、料肉比、氨浓度方面的表现都要优于对照组。不仅增重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发病率也低于对照组。说明使用益生菌后,猪只非常健康,抵抗有害微生物的能力提高了。本试验选取的时间段是海南夏季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的时候,发酵床的温度略高于环境温度,非常适合益生菌的生长繁殖。倘若在华北地区,冬季环境温度低,益生菌不能得到很好的生长繁殖,发酵床就不能制作成功,粪便也就无法分解消耗。可见益生菌应用于热带地区养猪业的优势非常明显。
5.1 减轻氨的危害性
5.1.1 氨对组织器官的危害。氨的水溶液呈碱性,对黏膜具有刺激性,严重时可发生碱灼伤,故可引起视觉障碍或其他黏膜炎症。氨可以由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贫血和组织缺氧,造成动物各机能衰退,抵抗力下降[2]。
5.1.2 氨浓度过高会降低生产力。氨气浓度过高不仅加快诱发流行性猪萎缩性鼻炎,而且还会导致增重下降,爬跨行为减少。家畜如果长期处于低浓度的氨中,对结核病和其他传染病的抵抗力将显著减弱。在氨的毒害下,炭疽杆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的感染过程会显著加快。关节炎高发生率、猪应激综合征损害和脓肿都与圈舍空气中的氨浓度呈正相关。
5.1.3 氨气对环境的污染。畜禽(特别是猪)排泄的大量含氮物质是畜牧业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这些含氮物质主要来自于饲料中未被消化利用的粗蛋白和氨基酸的降解。排出的氮,若不经过处理将产生大量的硝酸盐,渗入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中,促使水体“富营养化”,并产生臭气。
5.2 益生菌在热带养猪业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热带地区由于气温较高,氨的挥发性更强,圈舍内粪便是氨的主要来源,如果不减少氨的来源或者抑制氨的挥发,舍内的氨气浓度将会大大增加,不得不频繁地清除粪便和冲洗地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将益生菌投放在垫料里制成发酵床,利用粪便的氨氮作为营养来源,让对动物无害的细菌在垫料里繁殖生长,将氨分解吸收,减少氨气向空气中挥发,从而避免氨气进入动物呼吸道引起咳嗽、气管炎、呼吸困难、窒息等。
益生菌发酵床养殖技术是利用自然农业理念和微生物发酵原理控制畜禽粪便排放与污染的一种生猪饲养方式。发酵床垫料中具有功能强大的微生物活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高温放线菌、产朊假丝酵母菌,微生物在迅速吸纳、降解、消化猪排泄物的同时,也可产生自身代谢物如菌体蛋白、酶类、抗生素等,生猪在翻拱和舔食垫料时将有益微生物食入,可以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维持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刺激肠道局部免疫反应。动物的粪便在被细菌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后,氨气、吲哚、硫化氢等恶臭气体的排放将大大减少,从而净化动物生长环境,减少恶臭气体对动物呼吸系统的侵害[3]。
[1] 李庆海,章学东.益生菌的功效及作用模式[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1(1):43-44.
[2] 赵迪武,贺月林,等.“负压抽风+水帘降温”发酵床猪舍对猪生产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C]∥第五届全国猪人工授精关键技术研讨会.长沙:2011.
[3] 刘向明.猪场生物发酵床垫料卫生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