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
——记长沙市雨花区小学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黄生英

2015-12-31 09:10林溪
未来教育家 2015年1期
关键词:雨花区砂子教研

本刊记者 林溪

站在讲台上当数学老师,黄生英用了12 年;站在讲台下引导青年数学教师成长,她用了17 年,至今还在继续。她与数学教学的缘分,会延续一生。一辈子就做一件事,看起来似乎单调、平庸,可是,如能把一件事做深做细做出味道,自己能乐在其中,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从澧阳平原到省城

初见黄生英老师,觉得她长得有点不“诚实”——红润的脸色,细嫩的肌肤,飞扬的神采,生动的双眸,哪里看得出她是近五十岁的人?唯有在她恬淡的语气与波澜不惊的神情里,才能窥出点关于她年龄与阅历的蛛丝马迹。原美国总统林肯曾说:人应该对自己40 岁以后的相貌负责。中国亦有句古话——相由心生,人到中年以后的面相,是人长期心与行为的修炼在脸上的投影。黄生英的相貌,应该与她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一辈子只考虑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单纯息息相关吧?

黄生英出生在湖南澧水流域。在以山地丘陵为主要地貌的湖南省,澧阳平原算得上辽阔的了,这种辽阔让她兼有着江南女子的娇柔与北方女子的豁达。兄弟姐妹六个,就靠父亲的工资与母亲在田地里的劳作维持生计,每天放学回家,她放下书包就去做母亲的帮手。那段年少时生活的磨砺,虽然艰苦,却给了她生命的韧性,为她后来的为人处事奠定了性格的基础,而今回想起来,感激之情充盈着她的内心。

15 岁那年,黄生英选择报考了湖南第一师范,这是文革后该校第一次面向初中毕业生招收四年制的学生。班上有五十多个同学,但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而来读师范的并不多——当时教师刚摘掉“臭老九”的帽子,地位低,收入少。在温饱问题还尚未解决的年代,免学费、发放生活费、能吃上皇粮、有份公职、跳出农门等政策,吸引了诸多优秀的农家子弟报考师范,黄生英即是其中之一。

当时,由于怕学生选择读师范却未必能安心将来的教职,学校还专门开设了一门叫《专业思想巩固》的课。然而让黄生英安下心来学习的,却并非校方的这门课。彼时的湖南第一师范,有很多优秀的教师甚至大师,譬如王辅湘、王沛清、石海泉等等。王辅湘是当时国家教委小学数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在全国小学数学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威望;王沛清时任全国中师物理教研会学术组组长,在全国物理教育界有广泛的影响……每天聆听这些优秀教师讲课,耳濡目染,黄生英的求知欲被强烈地激发了出来。

简陋的环境,如何安从教之心?

不知是出于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还是黄生英确有数学方面的天分,王辅湘老师经常夸她:“你以后一定是个非常优秀的数学老师!”此去经年,当时的情况无须再去求证,毋庸置疑的是,王辅湘老师在她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几十年过去,她真的成了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第一师范培养的是全科教师,要求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文化科目之外,还注重音体美,强调教学基本功,很多师范生都多才多艺。几经选拔黄生英成了学校排球队的主力队员。教练刘芝训老师非常严格,每天都带领学生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其中一项就是从长沙城南的风景名胜——妙高峰出发,跑步到橘子洲的湘江一桥,再跑回来,往返距离六公里,几乎天天如此。加上排球基本功训练,排球队的姑娘们每天在运动场上摸爬滚打的时间长达四个小时左右。

参加学校排球队,对于当时的黄生英来说,最大的收益就是学校为排球队员免费发放运动服装和鞋子,这样她又省去了一大笔开销。完成四年师范学业,她几乎没有花家里一分钱,母亲每个学期给她五十块钱备用,假期回家她会如数奉还给母亲。后来,她才领悟到,那样的四年,养成了她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那样的四年,让她做事特有毅力,遇到的困难再大也不轻言放弃。

在第一师范养成的终生受用的习惯,除了锻炼,还有阅读。从入学到毕业,只要有闲暇,黄生英就会去图书馆借书,到阅览室看书。这种对书的热爱,让图书馆的胡老师很快能把她从上千学生中认出来。广泛的阅读以及贯穿在学习生活里的教学见习、实习,让她对教育的认识日渐饱满,对未来的教师生涯有所期待。直到现在,她早晚都会阅读,每天坚持一两个小时,有时也会被琐事打乱节奏,但只要时间许可,总觉得读点什么才舒坦。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师范四年,黄生英为将来的教育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懵懂到热爱

1985 年7 月,黄生英师范毕业,经王辅湘老师的推荐,她被分到了位于现长沙市雨花区的砂子塘小学。雨花区当时还不叫雨花区,因为地理位置远离城市中心,它的区域名称就叫郊区。当时的砂子塘小学,也远没有如今的名气,条件设施与其他郊区学校并无两样。

初到砂子塘,黄生英住的是平房,陈旧的屋顶下隔着一层篾片。外面下大雨的时候,室内会下小雨。简陋的环境,如何安从教之心?黄生英却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她初参加工作,便遇到了一群良师益友。

当时的砂子塘小学,语文学科力量很雄厚,有特级教师黄梦钧、李庄,只是数学学科还比较薄弱。虽然黄生英学的不是数学专业,但她是湖南第一师范四年科班出身,校长认为她足以承载起学校提升数学学科力量的希望,就安排她与黄梦钧老师搭档教学。

黄梦钧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很关照,一次给她抱来厚厚的一沓杂志,上面有自己发表的很多文章,让她闲暇时看看,也许能对初为人师的她有所帮助。她感激之余顿生羡慕,心想,这得多有学问啊,当老师能当成这样,不是挺好的么。由此树立了标杆,有了努力的方向。

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练就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尽管是从教一年级开始,黄生英还是反复研读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反复揣摩大纲所贯彻的人文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深入钻研教材,通读小学数学六个年级的教科书,按照教科书的目录自制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汇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因为想积累丰富而完整的经验,黄生英向钟克佩校长提出申请,她想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钟克佩校长心里乐开了花,心想这丫头对工作的热情、对自身教学水平与能力的追求超乎了自己的想象,天生是块教书的好料啊!便欣然应允她的请求。

在一到六年级“打通关”的过程中,黄生英潜心琢磨,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等等,她都力图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一轮教完,她兴趣更浓,感觉意犹未尽,申请再来一轮。她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喜欢上数学教学了,课越上越顺手,学生越学越开心,有种师生交融、人术合一的感觉。这种状态下,区级、市级“数学骨干教师”的桂冠,也先后落在了她的头上。

其实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黄生英也遭遇过青年教师成长之路上的种种挫折。譬如,磨课。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当一个青年教师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流程还不能驾驭的时候,磨课便是形成教学之法的必由之路。黄生英一遍遍地上课,又一遍遍地被否——有时是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否定她,有时是自己不满意否定自己。好多次,她都忍不住哭鼻子。哭完,擦干眼泪再琢磨,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因为学校的数学师资薄弱,那些年,每逢省、市、区举办各级各类公开课、观摩课,她都要代表学校、代表郊区去参赛。没有教具,就自己制作,常常忙到深夜。在砂子塘学校的12 年里,她多次参加各级学科教学比赛,每次都获了奖,为学校和雨花区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作为窗口学校的骨干教师,她先后四十多次接待日本、上海、北京、深圳、南京等地的教育代表考察团,一展长沙教师的风采。

只要接到上级布置的公开课任务,黄生英就会陷入一种深度的冥思苦想状态,脑子里全是这个课,起初是混沌不清,常常会在半夜三更爬起来,写下脑子里突然现出的灵感,这样的一种感觉持续一段时日之后,突然某一天,豁然开朗,问题如抽丝剥茧般清晰了,课也就基本成型了。真可谓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以至于后来她指导年轻教师参加大型赛课,总是以此作为其是否真正进入状态的一项衡量指标。这虽然没有理论依据,却是屡试不爽的经验。

即便很繁忙,黄生英在读师范时养成的阅读习惯也没有中断。在砂子塘学校,黄生英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巴班斯基的《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弗赖登塔尔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等多部对她的教育生涯起到关键作用的教育专著。她常年订阅《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小学数学教师》、《湖南教育》等教育杂志,把这作为补给文化素养、跟踪教育教学热点的途径之一。她还喜欢看杂志《南风窗》,觉得比较犀利、有观点;也读《读者》,喝点心灵鸡汤,释放压力。

1997 年,在砂子塘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教了两轮的黄生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奉献了12 年青春的地方。为了充实数学教研的力量,教育局决定由她来担任区数学教研员。尽管舍不得离开讲台,但此时的她患上了严重的咽炎,上15 分钟的课就会失声。这时,除了业务之路,她其实还有行政之路可以选择,但她选择了去教研室,延续对数学教学那份感情。时任局长李钧对黄生英寄予厚望:“你到教研室的首要任务是给我带出一批像你这样的数学老师!”

但家长不乐意了,他们找到校长质问:这么好的老师,为什么不让她上课?他们实在舍不得黄生英离开,孩子多喜欢这样的老师啊,尽管科任老师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比班主任少,可孩子们对黄老师的感情,却丝毫不比对班主任来得浅。

从热爱到守望

当教研员的第一年,黄生英骑着自行车,穿梭于雨花区的各所学校之间。那时没有宽阔的马路,骑行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即便没有风,车轮的转动也会让她沾上满身的灰尘。那些日子,她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去学校的路上。到了学校,就进课堂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饿了,走到哪儿就在哪儿吃个盒饭。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她听完了全区所有青年数学教师的课,摸清了整个队伍的情况,选出了一些好苗子,成立了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决定采用“先带动一批人,再发挥这批人的辐射作用”的方法,来提高雨花区数学教师的整体水平。

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成立之后,为了很好地引领这支队伍,黄生英每学期精心制定教研活动方案,组织开展青年会小组调教、课例研讨、专题讲座、校际交流、读书分享、原创教案设计比赛、现场评课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要求他们通读一至六年级数学课本,浏览初中的数学教材,开展学科课例研究。为了提升他们的教育专业素养,她大力提倡基础性阅读,给他们开出阅读书目,并在此基础上,又以课题研究项目“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为切入点,带领一群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三年的项目研究,查阅国内外资讯,请教行业专家,问卷调查,撰写方案,构建操作流程,课堂实践,反复调整与改进,撰写报告论文……

砂子塘泰禹学校的徐国平副校长告诉记者,觉察到一线教师普遍对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抱有畏难感,黄生英首创长沙市的“讲题比赛”(即微教研)。比赛的形式为:确定一道题,让选手在10 分钟以内将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文化内涵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讲生动。这是一种另类的教学比武,也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方式,因为主题小、时间短,教师自我感觉驾驭的难度就相对较小,参与的积极性就被提高。现在,讲题比赛已成为长沙市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保留项目。

2001 年,砂子塘小学的杨艳丽老师被选派参加“全国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赛课。黄生英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视之为既磨练参赛老师又磨练学校教研团队的极好机会。从教材选择、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到磨课,她前前后后听课辅导二十多次。有一天从湘西出差回来,长途跋涉之后,其他同事都回家休息,她又赶往砂子塘小学,辅导杨老师制作课件。因为当时的教学辅助技术还处在初始阶段,尽管她们有好的想法,但在技术上要实现还是非常艰难。那天一直熬到深夜两点才回家,因为过度劳累,她病倒了。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有付出就有回报,杨艳丽老师的课获得此次比赛一等奖。这在雨花区小学数学教师赛课史上首开先河,虽然只是一个单项奖,对于当时底子薄弱的雨花区来说,已是非常不易。

2005 年之前,金波老师在别的地方教初中,调入雨花区后教小学很不适应,甚至不想教书了。知晓有个“青年数学教师研究会”后,她主动地靠拢,没想到第一次参加教研活动,她就产生海绵吸到水的感觉,那之后的每次活动,她都调课参加。“黄老师看到了我的热情,就吸纳我进了研究会,学习如何上课、研课,解决自己的困惑。以前教初中时我喜欢写连笔字,书写不规范,到了小学课堂学生就不认识,我开始重新练字。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能力,与初中生有很大差别,我又开始改变教学理念,改变课堂风格,多次尝试之后,我终于觉得自己是个小学教师了。现在也带徒弟,把从黄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加上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说给徒弟听。”

在17 年的教研员生涯中,黄生英经历了好几任局长,每一任领导都很支持她的工作。惜才的现任局长喻小健,一向鼓励她走业务之路。经过长期的打磨,雨花区的数学教学教研水平已经跃至长沙市七区三县的前列,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研究会也已成为雨花区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深受他们的喜爱。

在一个有学而优则仕之传统的国度,居然有获得机会的教师不乐意得到提拔。

“要想让教师喜欢教研,就得先让教师们喜欢上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黄生英说。

雨花区数学名师工作室的首席名师钟东平一辈子都忘不了,16 年前初为人师时她所经历的那场洗礼。由于不认同她这个新老师,家长们闹到学校要求换掉她。黄生英的孩子也在她班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教学水平高、带班成熟的老师,也是人之常情吧?就在钟东平忐忑不安的时候,黄生英选择的是帮助她成长。黄生英说:“如果因为家长不满意就换人,将会对一个青年教师产生严重的打击,弄不好会影响她的一生。”后来,钟东平参加了黄老师主持的课题研究——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在跟着黄老师一起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她的教育理念得以更新,教学技巧也得到提升。

“师傅喜欢读书,也经常要求我们读书。跟着师傅,我们读了许多专业书籍:波利亚的《如何解题》、史宁中的《教育与数学教育》、张奠宙的《小学数学研究》……其实,这样专业的书籍对于师范毕业的我着实有点深奥。一次当师傅问我最近读的书籍时,直性子的我跟师傅坦白:‘有点看不懂,不太想看了!’话一说完,就后悔了,一定会被批评啦!没想到师傅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哦,没关系,看不懂,不想看了,就放一放,别勉强!等过一段时间再看,慢慢地啃吧。’在师傅的‘低压’政策下,我居然把这些书都‘啃’完了!想想当时,如果师傅对我的懒散‘晓以大义’,说‘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要多读书’、‘读书是为了你自己好’之类,我一定不能坚持读完!”雨花亭小学数学教研组长肖萍说。

在砂子塘泰禹学校任教五年级数学的张琴,觉得黄老师平易近人,经常走进普通教师中。“我既不是骨干,也不是培养对象, 三年中她居然听了我三堂课——雨花区的数学老师有五六百人呢。每次听课都会点评,点评的用语,既能让人发现自己的问题,又不至于让人难堪。教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我发现书上的例题设计不合理,造成上课有知识断层,黄老师对我的质疑精神充分肯定,鼓励我处理教材时尊重而不盲从权威。”

在去年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喜获一等奖的黄晶老师眼中,黄生英儒雅睿智、爱才惜才。从2010 年以来,黄晶参加过区赛、市赛、省赛、直至国家级比赛,一路上,都有黄生英的悉心指导,在专业上和精神上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与帮助。去年他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赛前夕,因为家里遭遇了重大变故,他的情绪一度极端低落,甚至想放弃这次比赛机会。黄生英得知情况后,多次和他的校长李臻商议,想办法在生活上帮助他,在精神上给予他力量,甚至发短信“命令”他:“命运给予每个人的机会是有限的,很多老师也许一辈子也得不到这样全国最高级别的比赛机会,即使再艰难也不许放弃!放下包袱,竭尽全力,踢出这临门一脚。加油!”有这么一位贴心的好师傅,有这么一位敬业的好教研员,黄晶说,这是他也是雨花区小学数学老师之福!

黄生英带出来的教师,成长为雨花区的教学骨干之后,通常会获得提拔为学校行政干部的机会。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一个有“学而优则仕”之传统的国度,居然有获得机会的教师不乐意得到提拔——他们就喜欢上课,喜欢纯粹地上数学课。例如,获得了国家级大奖的黄晶,不肯做学校的教研主任。天华学校的旷海滨,在学校领导的多次劝说下,才答应担任教研主任,前提条件是必须教一个班的数学。

守望这方“麦田”,看到每一位青年老师获得成长,黄生英都会由衷地为之高兴;看到自己所带的这支青年教师队伍因为不断成长而倍受赞誉,她会从心底里感到欣慰!看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数学教学,看到无数的孩子因教师优秀而受益,愉悦之感会随血液流遍她的全身。

这一切,都让黄生英觉得,工作,是多么的快乐;人生,是多么的美好。

猜你喜欢
雨花区砂子教研
岳麓山之春
反转世界
彩色笔动起来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我心向党
蛋鸡饲料添砂效果好
全球砂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长沙市雨花区发起“七彩雷锋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