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因素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发病关系的研究

2015-12-31 09:37:38屈亚威王伟岸刘敏黎刘海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反流食管

屈亚威,王伟岸,张 晓,刘敏黎,刘海峰

武警总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039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被广泛应用,大多数GERD 患者的症状可得到良好的控制,但有文献[1]报道10% ~40%的GERD 患者经标准剂量,甚至部分GERD 患者经双倍剂量的PPI 治疗后症状仍不能完全缓解,即所谓的PPI 难治性GERD(refractory GERD,rGERD)。近年来,rGERD 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2-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武警总医院的rGERD 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以期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在rGERD 发病中的作用,进而利于临床医师对rGERD 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治疗,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纳入标准:(1)年龄18 ~65 岁,性别不限,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有典型的反流、烧心症状,且调查GerdQ 量表≥8 分者;(3)无典型反流症状,或调查GerdQ 量表<8 分者,若有吞咽困难、慢性咳嗽、慢性咽喉炎等食管外表现者,经食管24 h pH 监测诊断为GERD。

1.1.2 排除标准:(1)体检有腹部包块、近期体质量明显下降等症状,怀疑有恶性肿瘤者;(2)食管、胃部手术史;(3)不能接受胃镜检查者;(4)胃镜证实存在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者;(5)妊娠和哺乳期妇女;(6)存在严重并发症:如心、肝、肾、肺、周围或自主神经疾病等。

1.2 方法

1.2.1 资料描述与统计:采集所有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症状等,及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Q)、反流症状积分(reflux symptoms scale,RS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等信息,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

1.2.2 评分方法:(1)GerdQ[4]:记录被调查者过去1 周内烧心、反流、上腹痛、恶心的频率,因反流/烧心影响睡眠的频率和额外服用药物缓解反流/烧心的频率。总分≥8 分者考虑为GERD,最高18 分。(2)RSS[5]:记录被调查者过去4 周内,反酸、烧心、反胃出现的频率和程度。总分=频率积分+程度积分,总分≥6 表明存在症状性反流,最高18 分。(3)SAS、SDS评分[6]:受试者根据过去1 周的实际感觉来选择。各量表共20 个项目,采用4 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率。标准为:A:没有或很少时间有;B:有时有;C:大部分时间有;D: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两个量表各有15 项、10 项用负性词陈述,按上述1 ~4 顺序评分;其余注* 号者,用正性词陈述,按4 ~1 顺序反向计分。20 项得分相加为粗分,标准分=粗分×1.25后取整数。SAS 标准分≥50 分即为焦虑。SDS 标准分≥53 分即为抑郁。

1.2.3 分组标准:(1)rGERD 组入选标准[7]:经至少4 周标准剂量PPI(埃索美拉唑40 mg,1 次/d)治疗后。①反流相关症状无缓解或缓解不明显;②电子胃镜示食管黏膜仍存在炎性病变;③停药后1 周内反流相关症状复发。符合以上任一条件即可纳入该组。(2)对照组:经至少4 周标准剂量PPI(埃索美拉唑40 mg,1 次/d)治疗后症状缓解的GERD 患者。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 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中位数M 和百分位数表示(25th,75th);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率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独立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独立样本均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 秩和检验;服从正态分布多样本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分析 rGERD 组和对照组人口学特征见表1。两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症状、吸烟饮酒史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PPI rGERD 临床特征分析Tab 1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PI rGERD

2.2 发病情况分析 分析PPI rGERD 组和对照组的SAS、SDS 量表评分发现,rGERD 组合并焦虑抑郁者共20 例(43.5%);对照组焦虑抑郁者共12 例(24.0%),两组发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3)。rGERD 组SAS、SDS 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焦虑抑郁在rGERD 中的发病情况Tab 2 The incid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rGERD

2.3 rGERD 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况分析 按是否合并焦虑、抑郁将rGERD 患者分为伴焦虑抑郁者和不伴焦虑抑郁者,两组间发病年龄、BMI、食管测压及阻抗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3 讨论

GERD 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较多,发现其发病呈一定的特征性。如大量饮酒、高脂饮食、喜吃甜食、睡前饱食、三餐无规律、生活环境改变、精神情绪、妊娠、排便困难等是引起GERD 的高危因素,且有明显的人种和地域差异[1,5]。有研究表明约1/3 的患者经4 周标准剂量PPI 治疗后症状仍不缓解,即PPI rGERD[1]。然而PPI rGERD 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文献报道可能包括:症状反流相关因素,如残余酸反流、非酸反流或混合反流、食管高敏感状态等,及非反流相关因素,如功能性烧心、食管动力异常等。国内对rGERD 患者临床特征行单因素分析显示[8],GERD、GerdQ 评分<8 分、合并肠易激综合征、合并焦虑抑郁可能是GERD 抑酸无效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对胃肠疾病发生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研究显示,与症状和酸反流相关的GERD 患者相比,症状和酸反流不相关的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增高[9];Nojkov 等[7]研究发现,经PPI 治疗症状不缓解的患者更容易合并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因此,推测精神心理异常是rGERD的病因之一。Hasler[10]研究指出,精神心理因素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运动,另有研究发现,精神疾病的增加与食管高敏感状态呈正相关[11],应激状态通过诱导食管上皮间隙扩张的产生,导致食管黏膜的高敏感状态。因此,精神心理因素和食管高敏感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二者共同作用可导致GERD患者食管对酸或机械性扩张的敏感性增强。

本研究发现,rGERD 组SAS、SDS 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推测rGERD 患者较PPI治疗症状缓解者易存在抑郁状态,且程度偏重。也许是样本量少的缘故,尚未发现焦虑、抑郁在rGERD 患者和对照组之间的其他差异;也未发现不同反流的rGERD 患者之间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精神心理因素对rGERD 患者的发病、诊治及预后等各方面存在影响。当前经典的治疗方案对rGERD 患者疗效欠佳,如果将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纳入rGERD 患者诊治的考量中,将可能为rGERD 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1] Fass R,Sifrim D. Management of heartburn not responding to proton pump inhibitors[J]. Gut,2009,58(2):295-309.

[2]Hao KY,Jiang LQ,Li XL,et al.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reflux symptom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 Chin J Dig Endosc,2011,28(8):459-461.郝坤艳,姜柳琴,李学良,等. 胃食管反流病反流症状程度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8):459-461.

[3]Cadiot G,Delaage PH,Fabry C,et al. Sleep disturbances associated with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treatment in French primary care patients[J]. Dig Liver Dis,2011,43(10):784-787.

[4]Research collaboration group of GerdQ. Evaluation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 in diagnosi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 Chin J Dig,2009,29(12):793-798.GerdQ 研究协作组.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J]. 中华消化杂志,2009,29(12):793-798.

[5]Pan GZ,Xu GM,Guo HP,et al.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symptoms in Shanghai,Beijing[J].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1999,19(4):223-226.潘国宗,许国铭,郭慧平,等. 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消化杂志,1999,19(4):223-226.

[6]Li Y,Nie Y,Sha W,et al. The link between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functional dyspepsia:an epidemiological study[J]. Chin Med J (Engl),2002,115(7):1082-1084.

[7]Nojkov B,Rubenstein JH,Adlis SA,et al. The influence of comorbid IB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on outcomes and quality of life following PPI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8,27(6):473-482.

[8]Wang H. Predictive factors for the efficacy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D]. Nanchang University,2012.王河. 胃食管反流病抑酸疗效预测因素的研究[D]. 南昌大学,2012.

[9]Sifrim D,Zerbib F.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reflux symptoms refractory to proton pump inhibitors [J]. Gut,2012,61(9):1340-1354.

[10]Hasler WL. Traditional thoughts o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J].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2011,40(1):21.

[11]Emerenziani S,Ribolsi M,Sifrim D,et al. Regional oesophageal sensitivity to acid and weakly acidic reflux in patients with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09,21(3):253-258.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反流食管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49:56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24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妈妈宝宝(2019年10期)2019-10-26 02:45:28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
健康管理(2015年3期)2015-11-20 18:22:36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29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军事谋略与心理因素
军事历史(1984年2期)1984-08-21 06: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