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华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现状的研究,分析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更好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士。
【关键词】电子商务 高职院校 行业需求
【课题项目】课题名称《电子商务概论》作为学院公共课的课程研究YTSRF140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19-02
1.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全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率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并以GDP7%-9%的2-3倍的速率在增长。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12.3万亿元,增长21.3%,而2014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双十一”节日交易额达571亿元,毫无疑问,电子商务正在成为拉动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和引擎。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把电子商务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
2.电子商务人才需求
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人才成为影响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电子商务政策的升温和环境的不断改善,未来5年,我国31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超过半数企业涉足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更加趋紧。根据社会对行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专业培养的能力分析,电子商务行业的岗位(群)分布非常广泛,带动了大量的岗位人才需求。数据显示:我国自从2000年来,教育部已经批准了339所本科高校和650多所高职高专设置电子商务专业,每年大约有8万多毕业生,每年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只能满足这个产业半个月的人才需求。
由于电子商务属于新型产业,人才存量本身不足,高校对人才培养输出不足并存在培养误差,造成了电子商务领域巨大的人才真空矛盾。
3.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现状
3.1电子商务课程设置杂而广
对电子商务专业岗位需求的定位不准,只是把计算机课程和商务课程堆积在一起,课程设置杂而广,认为学生学习课程越多越广,培养出综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在校的两年期间把开设的三四十门课程全部学完,没有在电商某个领域精通的,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低。
3.2师资薄弱缺乏企业经验
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基本情况是教师专业不对口,师生比例严重不足,教师缺乏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
3.3教学实习、实训条件有限
目前教学状况,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即使目前安装了电子商务运营软件,还是不能把所有实际的商业环境都考虑进去,而电商本身又复杂多变,造成模拟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区别。
4.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4.1确定培养目标
为了使该专业的培养定位更精准更清晰,更符合电子商务的各岗位需求,进行企业调研,通过企业调研明确电子商务专业的岗位分布及岗位分析,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是呼和浩特电子商务行业单位,采用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可知电商人才市场缺口较大,虽然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岗位群定位较准,但课程体系的设置还是按照电子商务应用所涉及的所有领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布局太广,没有特色。在调研中企业也提出了电商人才的缺口在美工和客服两大岗位上。
4.2校企合作
在调研分析中企业愿意与学校合作寻求专业对口的员工,但培训成本较高,能否校企合作,建立呼叫中心和网络编辑美工工作室,把企业的业务直接引进学校,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工学交替,掌握专业技能。
4.3实践
增加学生的网络营销实践经验及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建立自己的网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网站推广,网络促销,店铺管理等技能,增加学生在电子商务平台的营销实战经验与创业意识。
4.4加强学生综合培养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调研中企业认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专业能力更重要,在校期间要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这样可通过相关课程大开设和工学交替的学习,在企业的环境中体验到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开设商务写作课程,要求学生用词准确,表达清楚,不写错别字;能够根据需要对信息内容进行编辑、加工、概括。
5.总结
针对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及示范院校建设为契机,对本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定位,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应当以企业需求为主,根据职业定位为出发点,总结过去的经验,从社会的实际出发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建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模式体系,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兴凯. 面向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9(19)卷
[2]降雪辉,刘彩霞.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7(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