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课课练 体现锻炼有序性

2015-12-30 03:09季金礼
体育教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课课练体育系统

季金礼

摘 要:课课练对于提升课堂运动密度,增强运动强度,提升学生体质有较好的功效。但目前课堂设计的课课练存在着随意性,缺乏针对性,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提升课课练的实效,增强课课练设计的针对性与有序性,需要站在制定学期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的高度,系统规划,精心设计。

关键词:体育;课课练;系统;有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1-0010-02

一、系统设计学期课课练

翻阅《小学体育教学教师用书·三年级版》(科学出版社,2010,9)发现,该书全年安排了90课时,其中36课时为自选教材,用于教学校本特色项目。剩余54课时,安排了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体操、走和跑、跳跃、投掷、小球类、武术、技巧、游戏等九个板块。

从这九大板块内容看,锻炼内容之间相互补充,学生的身体素质应当得到协调发展,然而通过分析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体质数据发现,学生的体质水平不容乐观。编者的美好愿望为什么与现实形成如此反差?原因就出在平时教学中。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中不愿意多动,教师教学的主要精力只能停留在兴趣激发、技术教学、行为习惯培养上,虽然在学练技术过程中,学生有一定的身体活动,但这些小负荷的运动强度不足以提升学生耐力、力量、柔韧等素质,因而出现了学生身体素质不升反降的现象。运用课课练的手段,对学生的相关素质进行强化锻炼,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但是,在实际安排课课练的过程中,又存在着重复而杂乱的现象。要将课课练的锻炼功效落到实处,就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对锻炼学生体质素质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梳理与分析(表1),对课课练进行整体规则、系统设计。

通过梳理发现,各板块内容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如跳跃板块,在发展学生的速度、下肢和腰腹力量、下肢柔韧等素质方面有优势,但缺乏上肢力量、灵敏和耐力素质的培养。投掷板块,在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上肢柔韧方面有优势,但对下肢身体素质、耐力素质的提升不够全面。由此可见,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首先要根据各板块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优势与不足,将各板块穿插交叉安排教学,这样就可以巧妙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根据各板块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的问题,利用课课练安排一些专项素质练习,以强化不足素质的培养。如在技巧板块教学中,由于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缺乏,可以针对此不足而进行速度、耐力、力量的强化锻炼。

二、系统设计单元课课练

现在一些教师在设计课课练时,比较注重一节课的设计,而忽视整个单元的系统把握。在设计课课练时,更多地考虑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器材设计与展开课课练。以《鱼跃前滚翻》单元课课练为例,教师每课时都利用垫子设计了“仰卧起坐”或“俯卧撑”的课课练,项目单调枯燥,锻炼没有针对性与系统性。从锻炼的效果来看,学生被动参与锻炼,效果自然难理想。

身体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得益于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专项训练,即对身体素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仍以鱼跃前滚翻为例,这项技术亟需提高弹跳的专项素质,在单元课时设计时,就可以将课课练进行有序设计,分别安排“跳障碍接力”“袋鼠跳接力”“旋转跳比快”和“单足跳接力”等游戏,每次练习以学生跳到腿部酸痛为运动负荷。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课课练的系统性,确保整个单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课课练需要围绕水平教学目标,针对完成教学内容所必需的体能,精细设计单元学练计划,确保课课练内容的连续性和针对性,避免练习内容安排的随机性,实现练习内容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三、系统设计课时课课练

课课练的时间,介于体育课基本部分后段到放松部分之间,很多体育教师重视这一时段课课练的设计,其实这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体育课的“课课练”设计,需要贯穿于整堂课。

以足球脚内侧运球为例,笔者在每个时间段,系统设计了课课练,在课前交流阶段设计了自由运球,在开始部分设计了绕球跑步的课课练,在准备部分设计了球性练习,在基本部分后段设计了“运球+射门”和“高抬腿+长距离运球+射门”的课课练游戏,用于发展学生耐力素质(表2),让学生在欢乐的动作学练中,各项身体素质得到协调发展,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课课练”不应该独立于教学环节之外的教学行为,它需要围绕课时教学目标,从整节课的角度,就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设计和组织的形式等进行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这样既与学生的技术学习相辅相成,又利于控制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

提升学生的体质,仅靠课课练还不够;课课练的实施,仅靠体育教师也远远不够。提升课课练的效果,还需要系统设计课课练的评价机制,拓展课课练的时空,更多地将课前、课中和课后时空整合起来,校内与校外、社区资源整合起来,将班主任教师、任课教师、家长、社区工作者作为评价的主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遵循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规律,全社会总动员,师生齐努力,为“课课练”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参考文献:

[1]陈晨,欧园明.理性思考规划,花式玩转“课课练”[J].体育教学,2014(3).

猜你喜欢
课课练体育系统
WJ-700无人机系统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