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娜
【摘要】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它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学习是一个不断提出质疑和解决疑难的过程。提倡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都应对每一个知识点秉持怀疑的态度,以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也需要培养和激发。让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问题意识;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思维过程起始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于某一具体问题,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引导学生提问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应改变以往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探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培养了学习能力,合作意识,从中也树立了自信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创设情景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驱动力,要想使学生的求知欲,从潜入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在课堂上乐于提问。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燃起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之产生好奇,再由好奇引发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中获取知识。例如,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时,先让学生猜想可能是多少,然后再对猜想进行验证。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智力也得到了开发,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了数学素养。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历练,历练成了习惯才算有这种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扮演好教师的角色,而且要在学生提出问题是扮演好共同学习者和引导者。
二、营造气氛
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气氛的主要因素,为此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清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是非常必要的。
好问,是孩子们的天性,可是一直以来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有些教师为了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课堂上不让学生随便讲话,只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久而久之造成学生不爱动脑,也没有问题可提,大脑也得不到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另外,有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害怕提问题时,提的没道理而被老师批评,被同学们嘲笑。还有的同学对自己产生了自我否定的意识,根本没有问题可提,针对以上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多与家长联系,密切配合,克服包办代替的做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和独立发现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自觉地学,主动地提问的情境中。
(2)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不要急于求成。
三、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感到处处有问题可提
(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他们提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如:从旧知的比较、联系上找问题,从新知的意义、性质等找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就发现处处有问题可提了。
(4)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乐于提问,是问题意识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有的放矢的围绕有效问题进行探索并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四、尊重学生情感.让学生敢问
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是学生敢于提问,主动参与。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