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2015-12-30 08:19教授孙伯驰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222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6期
关键词:高端京津冀指标体系

■ 丛 屹 教授 孙伯驰(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300222)

引言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同样需要由创新驱动。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而经济发展就是要整个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这种“新组合”的实现称之为“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直接参与创新活动,是最终价值的创造主体,因此创新的最终价值需要企业来实现。可见在一个区域的创新系统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微观构成主体,是创新系统的核心力量。企业的创新带动着整个区域的创新,在整个区域的创新中发挥着龙头驱动作用,对区域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科学、准确地认识一个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大小是提升该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京津冀地区的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清楚认识到京津冀地区企业创新能力的现状,三地之间的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存在何种差距以及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地区的企业创新能力和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提供依据和思路。

区域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构建区域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之前,首先要明确该体系的构建原则,这是一个评价体系切实可行、评价准确的基础。本文认为,结合我国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实际,特别是三地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统计比较中要有效克服这些差异性,因此在建立指标体系的时候,要注重科学、合理、可操作且具有可比性。鉴于以上情况,本文认为京津冀地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要具备以下四个原则,即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具体来说,主要是:

(一)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选取首先要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首先必须以正确的、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有针对性地选取指标,使得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概念和逻辑上更加严谨合理。其次指标体系的建立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精确地反映企业的特性,做到全面而精确。

(二)可比性原则

衡量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很多,选取的指标体系应使得行业间、企业间具有可比性,同时统计口径要一致,否则千差万别的衡量指标所计算得出的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将毫无研究意义。同一套指标体系可用来衡量不同时期的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同一区域企业的不同时期之间也可进行比较。

(三)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要考虑到资料收集的可能性,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评价方法要简洁、方便,易于为社会各界接受。建立评价指标模型尽可能选择公式简明、公式中相关参数易于获取的模型。

(四)目的性原则

指标的选择应与研究目的相吻合,建立的指标体系确实能反映评价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对提高区域企业创新能力有明确的导向性。

表1 区域企业创新指标

表2 区域企业创新指标数据

表3 区域企业创新指标数据标准化

表4 解释的总方差

表5 成份矩阵a

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上,再根据上述原则,构建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其中部分企业创新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区域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评价

京津冀地区被称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京津冀区域企业创业能力的现状,本文选取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另两个引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企业创新能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长江三角洲主要选取了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珠江三角洲主要为广东省。

各区域具体指标数据如表2所示。

获得了指标数据后,需要选取一种评价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评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贡献了许多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区域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涉及多个指标,并且这些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联性,因此选取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评价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法

所谓主成分分析是指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互相关联的数值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统计方法。这些综合指标就是原来多个变量的主成分,每个主成分就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并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这些主成分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且所含的信息互不重叠。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

实际的统计指标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SPSS20.0软件,按照其中i=1,j=1,2,……8)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见表3)。

对标准化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各成分方差的贡献率,所谓方差的贡献率是指用方差衡量变量所包含的信息量,即每个成分所提供的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在主成分分析中,通常选取累计贡献率大于等于80%来确定取前几个成分作为该研究问题的主成分。表4中所示前2个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4.595%,远远大于累计贡献率达到80%的原则,因此取前2个成分作为主成分代替原来的8个指标。

根据表5可知提取的前2个成分的系数,则可以写出前2个成分的线性组合模型:

(三)结论评价

根据表6可知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排在所有比较省份中的后三位,说明京津冀地区的企业创新能力不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地较之于京津冀地区,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得较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两地的企业引进更多的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拥有更好地研发创新的基础和条件,而京津冀地区更多地依靠国内市场。具体看京津冀地区,北京的科研投入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的自主创新基地。天津的高技术产业实力突出,滨海新区更是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域。河北省主要为传统制造业,其自主创新能力远不如京津两地,因此京、津两地综合评价值远高于河北省,明显表现出“京津双核”的特征,河北省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从表2具体指标数据来看,京津冀地区企业创新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绝对数远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但京津两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这两项指标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相比相差无几。这说明京津两地在企业创新投入力度和创新产出效率方面具有全国一流水平,只是在投入的绝对数量方面相对较少。而河北省的各项企业创新指标全面落后于京津两地,尤其是创新投入力度和创新产出效率方面更是大幅度地落后,反映出京津冀三地企业创新资源分布不平衡,京津两地过于集中,河北省却相反。

提升京津冀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构建一套衡量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区域的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与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京津冀区域企业创新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升京津冀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京津冀地区要加大企业创新投入力度、京津冀地区应实行高端发展战略和明确政府职能完善相关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容。

表6 主成分及综合评价值排名

(一)京津冀地区要加大企业创新投入力度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京津两地在企业创新投入力度和创新产出效率方面具有全国一流水平,只是在投入的绝对数量方面相对较少。而河北省在各项企业创新指标均落后于京津两地,为此要提高京津冀地区整体的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应加大企业创新投入力度。在京津冀地区的内部,河北省的企业创新能力与京津两地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应注意有所侧重,缩减三地之间的差距。三地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投入存在差异,国家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财政投入来实现均衡。对于河北省而言,国家的专项财政投入可以进行适度倾斜,帮助其缩小与京津两地差距,从而从整体提高京津冀区域企业创新能力。

(二)京津冀地区应实行高端发展战略

现有的发展战略是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依靠所谓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成本的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制造并出口低端产品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核心价值链始终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本土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失去了提升创新能力的可能性。而高端发展战略是指基于国内市场的需求,本土企业代替跨国公司在国内的作用,打造属于自己的高端价值链的经济发展方式。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依赖内地市场,这成为京津冀地区区域企业创新能力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原因。但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特殊,纵贯我国的南北,同时承接着内陆和海洋,成为“新丝绸之路”的重要出海口。东部的海洋有助于京津冀地区企业汲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进行创新发展,向广大的西北内陆地区提供高端产品。由此可见,京津冀地区实行高端发展战略可以将区域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劣势转化为优势。高端发展战略可以从许多方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

高端发展战略为京津冀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大幅提高提供了可能。高端发展战略将使更多的本土企业掌握产业价值链的高端部分,这部分创新率和利润率最高,不仅使企业拥有进行创新研发的动力,也为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提供了资金保障。

高端发展战略使得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得到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和人才才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比较优势,这些要素禀赋在先前的发展战略下并没有被很好地开发,而跨国公司垄断了并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发展高端价值链产业。在高端发展战略下本土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不断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掌握核心价值链。

高端发展战略可以使京津冀地区的创新要素均衡配置。一方面,高端发展战略使得京津冀地区的产业链条延长,对河北省广大地区辐射作用更明显。通过产业链将各个孤立发展的城市串联起来,形成城市圈,在城市圈内部,各个城市企业的创新要素可以共享,而城市圈与城市圈之间的企业创新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不仅可以整体提高京津冀地区的企业创新能力,而且可以真正实现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高端发展战略使得京津冀地区的产业链更富有层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展战略使得京津冀地区的企业发展同质化,恶性竞争严重,导致企业的利润普遍下降。而高端发展战略则充分考虑各地的需求,北京拥有科学和高技术研究的优势,掌握产业链的高端,天津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港口和物流业发达,掌握产业链的中端;河北省拥有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可以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转移。各地创新要素根据产业链的分布而流动,可以最大化开发京津冀的优势,京津冀的企业创新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

(三)明确政府职能并完善相关制度

京津两地与河北省之间企业创新能力差距较大,要使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政府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政府应明确自身的职能,不应过多干预企业活动。如河北省的R&D 经费的投入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政府应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来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而不是直接干预。此外,京津冀地区存在三个行政区,这种行政体制的分割使得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利于京津冀地区企业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为此京津冀三地政府应联合建立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要求京津冀地区的资源应打破地域属性,按产业的分工重新分配,而相关的企业可以利用京津冀整个地区的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企业创新能力将大幅提升同时也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发展。

1.王立新,高长春,任荣明.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06,32(3)

2.袁旭梅,张春霞.河北省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统计分析[J].经济论坛,2005,12

3.赵文彦,曾月明.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设计[J].科技管理研究,2011,1

4.尤功胜,韩海波.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11,5

5.纪珊珊.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07

6.黎朝晖,张小薇,李岱松.京津冀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比较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3

7.于梦圆.滨海新区区域创新能力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

8.贾根良.面向内需与新丝绸之路-环渤海经济发展新战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7

9.Doloreux.what we should know about reg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J].Technology in Soeiety,2002,24(3):243一263

10.Freeman c.Technology poli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Lessons from Japan.London:Frances Pinter,1987

1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

猜你喜欢
高端京津冀指标体系
高端油品怎么卖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何故高端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