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 哲(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金融系 天津 300204)
随着国际资本加快流动,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采用企业间协调方式来组织交易和生产活动,即金融集聚现象,这种集聚目前已逐渐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之一。纵观全世界,以纽约、伦敦和东京为代表的三大金融中心聚集了大量的金融机构,2012年3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行榜上,伦敦居于第一位,主要由于伦敦聚集了接近一百八十多家外国公司,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量众多,全球约1/3的外汇收入在伦敦交易,因此,其金融聚集程度非常高。从中国来看,香港、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金融集聚程度也较高,如上海陆家嘴中心商务区聚集了国内外六百多家金融企业。虽然金融集聚现象已逐渐显现,但其对金融产业到底是怎样的影响,是如何影响的,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
截止到2013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共计20.9万个,从业人员356.7万人,资产总额140.2万亿元。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银行机构数量最多,占比接近40%,从业人数也最多,占比超过40%,银行业资产总额占比也最高,高达58.9%,其中广东、北京和江苏三个省市的银行业资产总额均超过了10万亿元。与此同时,全国共有法人性质外资银行达44家,分布在9个省市,其中有43家在东部地区。
截至2013年末,境内上市公司(A股和B股)共计2489家,比2012年减少了5家,其中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355家和701家。分地区来看,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境内上市公司数量比重分别为65.1%、14.7%、14.7%和5.5%,可见东部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债券市场发行规模逐步扩大,各类企业通过发行、配股等方式累计筹资3867亿元,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的A股筹资额占全国的比重比2012年高3个和6个百分点,东部和东北地区有所下降,分别下降9个和1个百分点。
我国保险业从 1980 年恢复至今,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保险业的发展速度。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保险法人公司167家,分支机构约1600家,年末资产总额首次超过8万亿元,同比增长接近13%,全行业实现投资收益3658.3亿元,收益率高出5%。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的保费收入占比最高,为54.4%,西部地区保费收入同比增长最高,为13.6%。其中广东、山东、浙江和江苏四个省份的保费收入均超过了千亿元,占全国比重接近1/3。
1.形成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体现在金融机构之间的协作和对基础设施的共享上,通过集群中机构的共同发展及分工协作,从而促使集聚区的金融企业通过对比外部生产成本和市场交易费用的差距后,产生内部分工逐渐社会化及外部化,从而可以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扩大生产规模和降低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从而促使金融产业的集聚形成了规模经济。
2.汇集人力资源。金融业是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高的产业,而人力资本是金融业的核心生产要素。随着大量金融的集聚和发展,区域内的金融配套产业和相关中介服务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如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这些机构为金融业的各种需求提供了专业的服务,而各种从业人员不断交流使得区域内的人力资源水平和效能快速提高,继而推动区域内金融市场的发展。
3.增强信息的传播。金融信息主要来源于监管机构、商业金融机构等,其流动和传播主要依附于金融系统的相关组成。一般而言,区域金融业越发达,金融信息源就会越多,传播的金融信息量就会越大。因此,金融集聚能够促使区域内产生大量的金融创新,形成各种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形式,加快金融信息的传播,进而加强区域内金融机构的相互联系和沟通,降低了单个金融机构搜寻信息和达成交易的成本,因此可以提高区域内金融机构的整体收益。
1.降低交易成本。大量的金融企业集中到一个区域,会提高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而且会通过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横向竞争降低客户的转换交易对象的成本。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客户转换金融机构的转换交易成本降低了,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增强了。此外,金融集聚会通过加强金融竞争从而优化区域的金融体系和环境。由于加强金融企业在市场的竞争,遏制了金融投机行为,维护了金融市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了金融市场和机构稳定有序的发展。
表1 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2 Johansen 检验结果
2.加快金融创新。金融集聚逐渐促使金融市场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这样市场的利润将逐渐达到一个稳定新常态,区域内金融企业的利差会收窄,手续费也会降低。此外,由于集群内部的竞争压力远远大于与集群外部企业之间的竞争,竞争淘汰机制在集群内将会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会对企业形成巨大的创新压力。在成本要求和竞争压力下,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以获得成功。因此,金融产业的集聚必然会推动金融机构改革和创新以寻求生存。
1.技术外溢效应。在金融集聚区域内,企业之间能够学到彼此的最新技术,吸取竞争企业的优势,有利于实现区域内的经验共享。金融资源向周边区域的扩散和流动,能够提高技术信息的流动速度和距离,随着一些新技术流动到周边区域,直接带动了周边区域的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带动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2.产业转移。金融聚集区在产业不断调整过程中,重要的、具有强竞争力的金融资源会逐渐流入金融集聚区,而处于劣势的金融资源将会被边缘化。此时,金融资源将会以集聚区为中心呈现梯队结构扩散,使金融交易具有更为广阔的地域分布,大大提高了承担和处理流动性风险的能力,使得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化。
3.产业关联。由于缺乏竞争力,被排挤到边缘区的资源经常需要借助核心区域的优势才能最大化的发挥作用,因此,这些资源会在附近的边缘区集聚,集聚区域带动边缘区域发展,边缘区域的产业为核心区域提供的产业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两个区域的企业相互帮助,彼此的产业结构形成投入和产出互补关系,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并往合理化方向发展。
金融发展指标分别从金融市场化、金融竞争程度和金融业产业结构状况三个方面来衡量,解释变量为金融业集聚指标,分别从银行、证券、保险三方面来衡量。
根据《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金融业的市场化指数包括5个方面内容: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该指标值越大,表示该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同样,根据上述报告结论,可以得出全国各个省市的金融竞争指标值越大,表示地区金融竞争程度越高。
在多元回归模型中,由于非平稳变量会存在虚假回归的现象,因此经典的多元回归模型是建立在平稳序列的基础上。本文在变量通过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模型检验金融集聚与金融市场化、金融竞争程度和产业结构状况的关系。
上式中FAC为金融集聚因子,Y1、Y2、Y3分别为金融市场化、金融竞争程度和产业结构状况。模型反映了金融集聚对金融市场化、金融竞争程度和产业结构状况的影响。
为了反映长期作用的短期反映,引入误差修正模型 :
α、β为常数项,μ、ζ为随机扰动项。
ADF 检验的原假设存在单位根,且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如果 ADF 的检验值小于临界值,证明序列是平稳的;如果 ADF的检验值大于临界值,证明序列是不平稳的。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Y1、Y2、Y3和FAC的ADF检验值均大于10%水平下的临界值,无法通过ADF检验,是不平稳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D(Y1)、D(Y2)、D(Y3)、D(FAC)的ADF检验值小于1%水平下的临界值,即为平稳性序列。
本文采用 Johansen 检验法对变量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没有协整方程的原假设,因此,四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检验结果表明:金融集聚、金融市场化、金融竞争程度和金融业产业结构状况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从上式可以看出,Y1、Y2、Y3与 FAC成正向关系。FAC每提高一个百分点,Y1会上升 3.98个百分点,Y2会上升5.97个百分点,Y3会上升 2.96个百分点。总体来看,金融集聚对金融市场化、金融竞争程度和金融产业结构升级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资本、技术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集聚,金融集聚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当前的金融业集聚现状可看出,目前东部地区金融集聚现象最为显著,经济发展速度也最快,无论是银行业、证券业还是保险业,都不表明东部地区集聚了大量的金融资源。近年我国金融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与金融集聚密不可分,主要由于金融集聚能够促进金融产业市场化,加强金融竞争强度,促进金融业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三个途径,达到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效果。实证分析结果也证明了金融集聚对金融市场化、竞争程度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且效果显著。因此,政府应着力打造新兴的金融核心集聚区,开展金融商务区的试点,带动金融资源的有效集聚,提高金融产业的规模化水平和集聚水平。
1.王有鸿,费威.金融集聚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J].商业时代,2011(35)
2.孙晶,李涵硕.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来自2003-2007年省际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2(3)
3.杨义武,方大春.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变迁-来自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验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3(6)
4.刘沛,黎齐.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10)
5.王海军,张英杰.我国东部地区产业集聚与金融发展的互动关系-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